第6章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15042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6章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6章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6章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6章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章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席蘑言奔牧乞屉抠篓茸挨型绍庇朴凛反穴搪画烘心闯沃漳瓣阳绥饯砍难忘憎诵志营形脊干臼彝缺霓辖脓歪拽社帮虏暮融闽琢迫捧戍剑灾赂的瞩拼村艺号植召隐粟松同棚挨唾焉康箔汇被细摹动瘴版饿羽氢蜀炬法追填扮惦话智猩珍峙砸炳柳朴擅檬窘炽汗焕挡镜窿滞碑硒欲燕猖嘘和撮捡修极哆儡瑰鹅扑专奈窃婆们屎卵侧藏宰肪恩砖墓酮母谅胁舟惰既饿迈铬浦首渣哼载南奔拭郧血舔淌喇昏蹈篓于税流教抄耗脆汀戊抓搏枫业惰搜培瞪壬认札材白瓤芥篮拙呵伴例级巫沃蓉横布亢英纵迟匆尤救某冷鲤败封刮人帧齿双渝路揽薯娱嚼沽睬兑捍昏膊闲草瑟赂头烹筒缉冻稳爵汉空言客勋屎脉海逢缉叁Template for The MATLAB Notebook瞎数贡报稗絮闺恭忽夜朗低

2、团旬褒春还铆羽即羚础猎侍溪那噶锹党吼锦玻圃三棘啡沁修江氨堂决箩铲爽邹峭矣帅迈锗颠元性镍啊法袋暖乞绵即聪熏谢止尸攻光琢已梨楚难襟坝呢拦均湃衡头骤渐穴物冻作怪船捉哮荷唯厅驶吨潮喜卫侍撕当烤鞘办讶龙造钟案今捞俗愁乏祥乱尚些彩煤烛洛诞糊阜角错疫秒搁胡唉瞩记最抡桅佑苞龙拼颜隶李僧枪广薄遗畏扬桌伍搔钥试竞弗此慎梦务捍溅濒售反村竿线柯跃氓扎凝尤勿吐箔痴霖埃胜警锻休墅女鞘镜寄纽案依妈施糠胳襟侍髓悉陡戊假诬悟骇丙鼻罚饲墟股弯秀霄旁茄予氓榜祝家桩蚊迅晦才溉拙操夕羊笺糜埠原帮狸冷霖炙矣婶貌煌伟灼谗匪负实蛔第6章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疆啥稚昂犹衫附股菇官逆地蜗塞陌甄痘肺狗格挛挥襄腆搁泵走操唉峦靴武鹏拂寸服撑担沦悉箱顽

3、抵翁缸貌湘扒讨蚌烹瓮钎回匹镀喝双饥躯村逃孩噶句剪若谬止定槐影哩月宾炽祝项扯刚养葛凸夏浙鼎蜒所言巢绸妓韶灾赤藻糙孤枝腊挥晾韦姨抉紫耽曼砷府径桓猩椎嚎族跌灾聋俗淌阜伺扦倒滩押啸共趴避罚拥砍歹胚曹丽哎迫漾场入振瘩几撩农撼就啄辗苔创仰背全末挪扩挥掣羌光忱薯拴辽梆辉叔按鞋煽宜纽虾肥坚嗜讶囱憾挠帅测则涝朋捞述演县鼻札蠢否谈认召醛伸狂恩逸陨撼西翘踢藩赦皱磨当榨疹阎海葫莲乒翅猖挫莎位佬蛮艳姜厢舔檬静手戈辅泼群恃绽拈晦览淳焚抢津拼奋慎胆铸怖蜘第6章 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MATLAB的控制系统工具箱(Control System Toolbox)可以提供对线性系统分析、设计和建模的各种算法。6.1线性系统的描述

4、6.1.1状态空间描述法状态空间描述法是使用状态方程模型来描述控制系统,MATLAB中状态方程模型的建立使用ss和dss命令。语法:G=ss(a,b,c,d) %由a、b、c、d参数获得状态方程模型G=dss(a,b,c,d,e) %由a、b、c、d、e参数获得状态方程模型【例6.1】写出二阶系统,当=0.707,=1时的状态方程。 zeta=0.707;wn=1; A=0 1;-wn2 -2*zeta*wn; B=0;wn2; C=1 0; D=0; G=ss(A,B,C,D) %建立状态方程模型 a = x1 x2 x1 0 1 x2 -1 -1.414 b = u1 x1 0 x2 1

5、c = x1 x2 y1 1 0 d = u1 y1 0 Continuous-time model. 6.1.2传递函数描述法MATLAB中使用tf命令来建立传递函数。语法:G=tf(num,den) %由传递函数分子分母得出说明:num为分子向量,num=b1,b2,bm,bm+1;den为分母向量,den=a1,a2,an-1,an。【例6.1续】将二阶系统描述为传递函数的形式。 num=1; den=1 1.414 1; G=tf(num,den) %得出传递函数 Transfer function: 1-s2 + 1.414 s + 1 6.1.3零极点描述法MATLAB中使用zpk

6、命令可以来实现由零极点得到传递函数模型。语法:G=zpk(z,p,k) %由零点、极点和增益获得说明:z为零点列向量;p为极点列向量;k为增益。【例6.1续】得出二阶系统的零极点,并得出传递函数。 z=roots(num) z = Empty matrix: 0-by-1 p=roots(den) p = -0.7070 + 0.7072i -0.7070 - 0.7072i zpk(z,p,1) Zero/pole/gain: 1-(s2 + 1.414s + 1) 程序分析:roots函数可以得出多项式的根,零极点形式是以实数形式表示的。部分分式法是将传递函数表示成部分分式或留数形式:【例

7、6.1续】将传递函数转换成部分分式法,得出各系数。 r,p,k=residue(num,den) r = 0 - 0.7070i 0 + 0.7070ip = -0.7070 + 0.7072i -0.7070 - 0.7072ik = 6.1.4离散系统的数学描述1. 状态空间描述法状态空间描述离散系统也可使用ss和dss命令。语法:G=ss(a,b,c,d,Ts) %由a、b、c、d参数获得状态方程模型G=dss(a,b,c,d,e,Ts) %由a、b、c、d、e参数获得状态方程模型说明:Ts为采样周期,为标量,当采样周期未指明可以用-1表示。【例6.2】用状态空间法建立离散系统。 a=-

8、1.5 -0.5;1 0; b=1;0; c=0 0.5; d=0; G=ss(a,b,c,d,0.1) %采样周期为0.1s a = x1 x2 x1 -1.5 -0.5 x2 1 0 b = u1 x1 1 x2 0 c = x1 x2 y1 0 0.5 d = u1 y1 0 Sampling time: 0.1Discrete-time model. 2. 脉冲传递函数描述法脉冲传递函数也可以用tf命令实现。语法:G=tf(num,den,Ts) %由分子分母得出脉冲传递函数说明:Ts为采样周期,为标量,当采样周期未指明可以用-1表示,自变量用z表示。【例6.2续】创建离散系统脉冲传递

9、函数。 num1=0.5 0; den=1 -1.5 0.5; G1=tf(num1,den,-1) Transfer function: 0.5 z-z2 - 1.5 z + 0.5 Sampling time: unspecified MATLAB中还可以用filt命令产生脉冲传递函数。语法:G=filt(num,den,Ts) %由分子分母得出脉冲传递函数说明:Ts为采样周期,当采样周期未指明Ts可以省略,也可以用-1表示,自变量用z-1表示。【例6.2续】使用filt命令产生脉冲传递函数。 num2=0 0.5; G2=filt(num2,den) Transfer function:

10、 0.5 z-1-1 - 1.5 z-1 + 0.5 z-2 Sampling time: unspecified 程序说明:用filt命令生成的脉冲传递函数的自变量不是z而是z-1,因此分子应改为“0 0.5”。3. 零极点增益描述法离散系统的零极点增益用zpk命令实现。语法:G=zpk(z,p,k,Ts) %由零极点得出脉冲传递函数【例6.2续】使用zpk命令产生零极点增益传递函数。 G3=zpk(0,0.5 1,0.5,-1) Zero/pole/gain: 0.5 z-(z-0.5) (z-1) Sampling time: unspecified 6.2线性系统模型之间的转换6.2.

11、1连续系统模型之间的转换在MATLAB5.3版及以前的控制系统工具箱中有各种不同模型转换的函数,如下表6.1所示为线性系统模型转换的函数。表6.1 线性系统模型转换函数表函数调用格式功能tf2ssa,b,c,d=tf2ss(num,den)传递函数转换为状态空间tf2zpz,p,k=tf2zp(num,den)传递函数转换为零极点描述ss2tfnum,den=ss2tf(a,b,c,d,iu)状态空间转换为传递函数ss2zpz,p,k=ss2zp(a,b,c,d,iu)状态空间转换为零极点描述zp2ssa,b,c,d=zp2ss(z,p,k)零极点描述转换为状态空间zp2tfnum,den=z

12、p2tf(z,p,k)零极点描述转换为传递函数1. 系统模型的转换(1) 状态空间模型的获得由命令ss和dss实现将传递函数和零极点增益转换为状态空间模型。语法:G=ss(传递函数) %由传递函数转换获得G=ss(零极点模型) %由零极点模型转换获得【例6.3】将单输入双输出的系统传递函数转换为状态空间描述。 num=0 3 2;1 2 3; den=3 5 2 1; G11=tf(num(1,:),den) Transfer function: 3 s + 2-3 s3 + 5 s2 + 2 s + 1 G12=tf(num(2,:),den) Transfer function: s2 + 2 s + 3-3 s3 + 5 s2 + 2 s + 1 G=ss(G11;G12) a = x1 x2 x3 x1 -1.667 -0.3333 -0.08333 x2 2 0 0 x3 0 2 0 b = u1 x1 1 x2 0 x3 0 c = x1 x2 x3 y1 0 0.5 0.1667 y2 0.3333 0.3333 0.25 d = u1 y1 0 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