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149846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探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探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探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探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探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探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探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毕业 论 文论文题目:浅探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姓 名:杰超学 号:学习中心:某某市商业干部学校奥鹏学习中心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皮海兵 二九 年 五 月目录摘要1前言1一、堂吉诃德形象2二、堂吉诃德的典型特征4三、透过学者看堂吉诃德6结语7注释.7参考文献8浅探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摘要堂吉诃德的形象是复杂而矛盾的,他一会是荒诞不经的梦想家,一会又成了真理与正义的保卫者,有时候他既可笑又可怜,有时候却既伟大又崇高。堂吉诃德的性格是崇高性格与滑稽性格的二重组合。在非骑士的时代,堂吉诃德却以一个骑士的身份出现,注定了他性格中的滑稽因素。堂吉诃德虽然想维护正义,保护被压迫者,但他做出来的

2、却是非正义的行为,反而使他所拯救的人受害。关键词:二重性神智不清疯狂可笑前言堂吉诃德是一部讽刺骑士小说的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因沉迷于骑士小说,决定外出历险,做一名行侠仗义的骑士。他找来同村的农民桑丘潘沙作他的侍从,把邻村的一位农家女儿杜尔希尼亚作为他的意中人。他三次外出历险,作了许多可笑之事。最后他被化装成白月骑士的朋友打败,放弃行侠游历,回家不久后病倒。临死前,他醒悟到自己迷信骑士小说之过。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的故事嘲讽了流行一时的骑士小说,指出它们既违背现实的真实又缺乏艺术的真实。从此以后,骑士小说在西班牙和欧洲一蹶不振。 堂吉诃德的意义还在于作者以喜剧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人们自身存在的理想

3、与现实的矛盾。堂吉诃德和桑丘是一组既互相关联又相互衬托的人物,前者表现了人对理想的追求,后者表现了人对实际生活的关注。二者相互影响,到后来,堂吉诃德渐渐看到理想的梦幻性质,桑丘如此看到他的主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好。二人一路上风趣幽默的对话,以与小说对西班牙现实生活的生动描写,使得读者从他们身上看见自身存在的对立矛盾,从堂吉诃德的喜剧性形象中看到悲剧的色彩。 在马德里,有一个广场,名叫西班牙广场,是西班牙唯一以国家名字命名的广场。西班牙的骄傲,塞万提斯纪念碑赫然矗立在正中央。每一个走近塞万提斯的人,都忍不住要摸一下骑着瘦马的堂吉柯德和紧随其后,骑着毛驴的仆人桑丘。2002年5月,在诺贝尔文学院等机构

4、举办的一次评选活动中,堂吉诃德被来自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名作家推选为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虚构作品。堂吉诃德何以成为世界最优,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有人说,是因为它提出了一个人生中永远解决不了的难题: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有人说,是因为它永远给人以不同的感受,给人以新的启迪。但我国绛先生对此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绛先生说,堂吉诃德的性格非常复杂,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读者对他都有各不一样的理解。堂吉诃德刚出版时,人们只把它看作一个逗人发笑的滑稽故事,一个小贩叫卖的通俗读物。它最早受到重视是在17世纪的英国,英国小说家菲尔丁强调了堂吉诃德的正面品质,他指出,这个人物虽然可笑,但同时又叫人同情和尊敬;

5、到了18世纪,法国人如此把这个西班牙骑士改装成一位有理性、讲道德的法国绅士。到了19世纪,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堂吉诃德又变成一个悲剧性的角色,既可笑又可悲。但绛先生认为,不论堂吉诃德的题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多么永恒,堂吉诃德的性格如何复杂,这部作品之所以成为世界最优,其根本原因在于作者塑造了堂吉诃德和桑丘这样两个典型性的人物形象。一、堂吉诃德形象堂吉诃德是十七世纪西班牙伟大作家米盖尔&S226;德&S226;塞万提斯&S226;萨阿维德拉(15471616)的名著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这个堂吉诃德是一个没落的乡村绅士,本名叫吉哈那,年近50岁,身材瘦削,面貌清癯,体格还算强健。他闲来无事就埋头

6、看骑士小说,看得爱不释手,津津有味。因为如此的痴迷,他竟变卖了好些地产,把能弄到手的骑士小说全搬回家。他读得入了迷,竟失去理性,想入非非,“满脑袋尽是书上读到的什么魔术呀、比武呀、打仗呀、挑战呀、创伤呀、调情呀、恋爱呀、痛苦呀等等荒诞无稽的事。到后来他竟决心要做一个像小说中所说的那样的游侠骑士,去行侠冒险,除暴安良,以便功成名就,名传千古。他照着书中骑士的行事打扮,自已乱地拼凑了一副破烂不全的盔甲戴在头上。他想了八天,为自己取了个中意的名字,叫堂吉诃德,为了替家乡增光,又把自己家乡的地名附加上去,自称堂吉诃德&S226;台&S226;拉&S226;曼却。他骑的是一匹瘦弱的马,却给它取了个高贵的

7、名字叫“驽骍难得。他又依照骑士的作法,物色了邻村一个养猪女郎作为自己的意中人,给她取了一个贵族的名字叫“杜尔西亚,决心终身为她效劳尽忠。堂吉诃德先生先后一共三次出行。第一次单枪匹马,第二次开始带上了邻居桑丘,这是一位装束粗俗、机灵乐观的矮胖侍从,骑着一头苍老矮小的灰色毛驴。三次出行,他挥着长矛,挎着长剑,梦想着他美丽的夫人,做了许许多多荒唐可笑的傻事:他救了一个挨打的牧羊的孩子,以为是做了一件好事,可是等他走了以后主人对孩子打得更狠了;他把风车当成巨人,用盾牌遮隐着身体,横托着长抢冲杀上去,一抢刺中了风车的翅膀,转动的翅膀将长抢迸作几段,他连人带马被摔得遍体鳞伤;他把修士当成了妖魔,戳着长抢便

8、直冲上去,吓得修士们落荒而逃;他跟比斯盖人进展了一场恶战,被比斯盖人一剑砍掉了半边铠甲;他和二十几个维斯人进展了一场搏斗,结果是大吃苦头;他以为店主的女儿便是城堡长官的小姐,并认为小姐爱上了自己的高雅风度,结果遭到一群妇女的无情捉弄;他把羊群当成了敌国的军队,冲进去单抢乱刺一阵,当桑丘说那是一群羊的时候,他反而说那是魔法师变的;他释放了一伙倒霉的囚犯,囚犯不但不感激他,反而拣起石子把他乱打一顿总之,他的这些行动不但给别人造成伤害,也往往弄得自己头破血流,遍体鳞伤。在一系列冒险经历中,他被打掉牙齿,削掉手指,丢了耳朵,弄断肋骨,但他执迷不悟,一直闹到险些丢掉性命,才被亲友送回家。临终前,他终于醒

9、悟过来,不许他唯一的亲人侄女嫁给读过骑士小说的人,否如此就剥夺她的遗产继承权。二、堂吉诃德的典型特征首先,我们看到堂吉诃德是一个脱离现实、耽于幻想、行动盲目的这样一个人。他因读骑士小说入了迷而想入非非,丧失了根本的理性。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无视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时代,企图以自己的游侠行为来复活过时的骑士制度,把单抢匹马打抱不平当做主持正义、改造社会的途径。他沉浸在幻想中,完全丧失了对现实的感觉和判断:他把穷旅店当作城堡,把妓女当成贵妇,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在他眼里,处处有妖魔为害,事事有魔法师捣乱,因此他到处不分青红皂白,对

10、着臆想出来的敌人横冲直撞,乱劈乱刺。结果呢?虽然他是出于善良的动机,怀着满腔的真诚,但却只能是四处碰壁,受尽嘲弄和伤害,使自己成为一个滑稽可笑的人物。这个人物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是神智不清的,疯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如此、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与对爱情的忠贞等等。他越疯疯癫癫,造成的灾难也越大,几乎谁碰上他都会遭到一场灾难,但他的优秀品德也越鲜明。桑丘潘沙本来为当“总督而追随堂吉诃德,后看无望,仍不舍离去也正为此。堂吉诃德是可笑的,但又始终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他对于被压迫者和弱小者寄予无限的同情。从许多章节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他以热情的语言歌颂自由,反对

11、人压迫人、人奴役人。也正是通过这一典型,塞万提斯怀着悲哀的心情宣告了信仰主义的终结。这一点恰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旧的信仰解体、新的信仰资产阶级的尚未提出的信仰断裂时期的社会心态。其次,我们又可以看到堂吉诃德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痛恨专制残暴,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向往自由,把保护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锄强扶弱,去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许这就是他那理想化的骑士道,但他对此是如此的迷恋和执着,如此的不可思议,已完全变成偏执;而且这种偏执不是一般性的,在他心目中它已经是全部了。因偏执而行为变得疯狂,于是大家都把他当疯子,觉得他可笑。但他从不怕人们议论与讥笑,更不怕侮辱和打击,虽然四处

12、碰壁,但却百折不悔,一片赤诚,无论什么都不能使他改变初衷。对于他来说,人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他说,他之所以珍重自己的生命,无非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活着是为别人,为自己的弟兄,为了铲除邪恶,为了对抗魔术家和巨人等压迫人类的势力。他坚信自己的理想,愿意一片挚情地为这个理想而尽忠。再有,我们可以这样说,堂吉诃德为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折服,他是一个永不妥协的斗士。堂吉诃德敢于为主持正义、去除罪恶而忘我斗争,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毫不怯懦,永不退缩。他把磨坊的风车当作巨人,毫不犹豫地挺枪拍马冲过去;他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不顾一切的提矛杀去;他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纵马大加杀戳。

13、他跟比斯盖人进展恶战,跟维斯人进展搏斗;他为一个被曾经诱骗她的人无情抛弃的女人,而和抛弃她的人进展决斗;他甚至敢单枪匹马面对一头凶猛的狮子而毫无畏惧之心。总之,堂吉诃德敢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来保卫道德、正义和信仰,即使大多数情况下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这种不屈不挠、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实在是足可令人敬佩的。其实堂吉诃德并不一直是糊涂的,他也是有严肃认真的一面的,只要不碰触他的理想,他可以是个头头是道,学识渊博的智者,只有在此刻才会正视他的现实。他与卡迪纽等一行人聊天时所阐发的关于文武两行的精辟驳论,甚至之前的由一把橡树子所引发的关于“黄金世纪的论述都可略见其见地深渊,学识渊博,乃至后来的那一大

14、段在桑丘赴海岛总督之前的谆谆劝戒都不由得令人惊叹。看来他确实也是一个严肃的道德家,他有着极强的理性和想法,是一个深可敬佩的人,有谁能想象的到曾经让人百般讽嘲笑竟有此般见地学识的一面,应该说他对骑士道之外的一切是毫不模糊,对于那个时代,他有着深刻的认识:“多灾多难的时世“可恶的时代“现在这年头,懒惰压倒了勤快,困难压倒了美德,傲慢压倒了勇敢。所以说他也是一直严肃认真地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并且有着随时为这个理想实现而竭尽全力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正是有着对时代,自己有这么清醒深刻的认识,他始终坚持自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就像指导桑丘一样:“你不能只听富人的声音,该眼看穷人的涕泪,可是也不能心存偏袒“富

15、人许愿送礼也罢,穷人的哀苦哭求也罢,你得尽力查明真相他劝导桑丘做一个正直光明磊落的总督,将自己无以实现的希望或多或少地灌输在桑丘身上。想想,如果不是本身的清醒认识,堂吉诃德能阐述得出此番大论?三、透过学者看堂吉诃德堂吉诃德在创作方法上,塞万提斯善于运用典型化的语言、行动刻画主角的性格,反复运用夸的手法强调人物的个性,大胆地把一些对立的艺术表现形式交替使用,既有发人深思的悲剧因素,也有滑稽夸的喜剧成分。尽管小说的结构不够严密,有些细节前后矛盾,但不论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比欧洲在此以前的小说前进了一大步,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创作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许多著名作家都对塞万提斯有很高的评价。中国学者:董燕生教授:堂吉诃德之所以成为世界之最,是因为它提出了一个人生中永远解决不了的难题: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德明教授:我看原因有三:第一,人类从精神层面上总有一对矛盾:理想和现实。这是第一位的。堂吉诃德利用文学形式将这对矛盾揭示得深刻而生动,可说淋漓尽致,使得每代人都感受到果真如此,予以认同。第二,从艺术角度讲,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的创作奠定了世界现代小说的根底,就是说,现代小说的一些写作手法,如真实与想象、严肃与幽默、准确与夸、故事中套故事,甚至作者走进小说对小说指指点点,在堂吉诃德中都出现了。第三,塞万提斯早在17世纪就写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