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亲密接触红旗渠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149141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次亲密接触红旗渠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一次亲密接触红旗渠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一次亲密接触红旗渠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次亲密接触红旗渠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亲密接触红旗渠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次亲密接触红旗渠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长久以来,通过多种媒体模糊的了解到,红旗渠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水渠,对于这种在绝壁上开凿水渠的做法感到不可思议,对于使用简陋的工具能在绝壁上开凿出水渠的事实感到更加不可思议。6月23日,*组织部分党员到红旗渠学习,于是有了我与红旗渠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埋藏心中多年的“两个不可思议的问题”也有了答案。 答案一。逼出来的壮举建设“生命渠”、“幸福渠”。历史上的林县极度缺水-林县人一生中只在出生、结婚以及进棺材的时候才会洗脸,洗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1954年、5月份调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同志,在分析林县县情时,深刻认识到缺水是林县贫困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人没

2、有水不能生存,有水便有生命,有生命就能求发展。当时全县共有90多万亩耕地,只有1万多亩水浇地,其它耕地全是靠天种植。大旱绝收,小旱薄收,种麦面积很小,亩产仅有七八十市斤,秋粮也不过百把斤,群众仍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贫苦生活。全县50个行政村,就有305个村人畜吃水困难,有的跑5里、10里去取水,还有的跑更远路程去取水,群众说“吃水如吃油”,但是没有油吃能过,没有水吃,一天都不行。面对这些情况,1年12月,杨贵同志作了发动全县人民“全党动员,全民动员,苦战五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动员报告。通过种种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于160年2月,在县委书记杨贵、县长李贵的带领下,以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敢想敢干、

3、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开始了“引漳入林”的红旗渠工程。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奋战10年,终于建成竣工。 答案二。拼出来的奇迹用奉献和牺牲铸就。历时10年,堪称奇迹的红旗渠终于在林县人民愚公移山的韧劲下,修建成功,他们打地铺、睡悬崖,自带工具、自烧石灰、自造炸药,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51座渡槽,开凿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红旗渠修建10年当中,先后有81位党员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

4、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他们用血肉之躯乃至生命的代价,谱写了一曲英雄主义的壮歌。 通过这一次与红旗渠亲密接触,我被林县人民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深深地震撼和折服,我不禁感慨,有了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还有什么样的事情干不成功呢。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想红旗渠精神的灵魂就是敢想敢干、实事求是,也是我们立足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学习践行红旗渠精神,就是要立足平凡工作岗位,开拓进取,面对困难要实事求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落实任务要脚踏实地、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创新,埋头苦干与科学巧干相结合,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想办法。 通过参加这次红色教育活动,决心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践行红旗渠精神,把红旗渠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真正做到立足本职,开拓进取,坚持做一名合格党员,以更好的精神风貌为矿山救护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