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新老教材不同点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14676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老教材不同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老教材不同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老教材不同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老教材不同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老教材不同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老教材不同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一新老教材不同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教材 对应 老教材目录(按考试大纲顺序)必修1分子与细胞1-1 细胞的分子组成新增内空:1.实验“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生物大分子的碳架结构1-2 细胞的结构新增内空:1.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3.模拟探究细胞表面与体积的关系4.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型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功能:信息交流5.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6.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7.构建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物理模型)8.生物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3 细胞的代谢删去:这一部分删去内容较多1 .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类型。2.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3. 植物的矿质营养。4 .人和高等动物三大

2、营养物质代谢。5.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实验。6. 光反应中的能量变化。7.C3植物和C4植物。 8.生物固氮。新增内空:1.协助扩散2.活化能3.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4.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5.研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6.比较过氧化氢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4 细胞的增殖新增内空: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2.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跨膜运输的关系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新增内空:1细胞凋亡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必修2遗传与进化2-1 遗传的细胞基础删去:1.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相关内容。2.生物的个体发育 提法改变:1.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为“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2. “受精作用

3、”为“动物的受精过程”新增内空: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2-2 遗传的分子基础删去: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转到选修1)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新增内空:1.人类对遗传病的探索过程2-3 遗传的基本规律删去:1.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物质基础和特点。2.雄性不育在育种中的应用新增内空: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类比推理3.假说演绎2-4 生物的变异新增内空:1.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2.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2-5人类遗传病删去:优生的概念和措施新增内空:1.人类遗传病的监测与预防 2.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2-6生物的进化新增内空

4、: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必修3稳态与环境3-1 植物激素的调节删去:植物的向性运动新增内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预实验)3-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删去:1.神经调节与行为;2.激素调节与行为提法改变: “动物激素的调节”为“脊椎动物的激素调节”。新增内空:1.激素调节的发现2 .激素调节的特点3 .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4.人脑的高级功能()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删去:1 特异性免疫的三个阶段新增内空:1. 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2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 .激素调节的特点4. 反馈调节的概念和实例 5.模拟尿糖的检测3-4 种

5、群与群落删去:1.生态因素内容新增内空:1.群落的演替2.丰富度的概念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3-5 生物系统删去:1.生态系统的类型新增内空: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3-6 生态环境的保护删去:1.生物圈的稳定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2.生物圈稳定的自我维持新增内空: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各考点新增内容分述必修1分子与细胞1-1 细胞的分子组成1.实验“ 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要点:(1)选择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真核细胞(无颜色遮盖。)(2)染色剂: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3)甲基绿和吡罗红均为碱性染料

6、,碱性染料能使核酸着色,DNA甲基绿绿色,RNA 吡罗红红色。(4)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2.生物大分子的碳架结构(了解)所有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如: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1-2 细胞的结构1.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要点)(1)细胞学说建立过程:1665年,英国的虎克发现并命名细胞;19年世纪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联合创立了细胞学说;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2)细胞学说的意思:细胞不学

7、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生物之间有共同的结构基础。细胞不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极大一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由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单个生物。单细胞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群落:在一定的

8、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圈。例: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 )皮肤胃黏膜神经元变形虫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病毒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一池塘中的所有鱼类一片森林一池塘中的所有生物A.B.C.D.3.模拟探究细胞表面与体积的关系(构建物理模型)(1)注意事项:步骤2中应防止勺子破坏琼脂块的表面;分割琼脂块之前应用纸巾吸干NaOH溶液;每次切割之前必须把刀擦干。(2)结果讨论:从琼脂块的颜色变化可知NaOH溶液扩散到多远。在

9、相同时间内,NaOH在每一个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说明NaOH在每一个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是相同的。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3)实验结论:细胞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所以多细胞生物都是由许多细胞而不是由少数体积更大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物质交流的面积相对越小,所以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限制细胞生长的因素是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4.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功能:信息交流(1)流动镶嵌模型: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结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

10、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膜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结论: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年,两位科学家分离纯化了红细胞膜,从一定数量的红细胞中抽提脂类,在水面上进行展层,测得单层脂类分子的面积约为红细胞的总表面积的2倍。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1959年,罗伯特森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明暗三层结构。结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他把生物膜描述成静态的统一结构。)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进行细胞融合实验。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通过观察和实验,

11、并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膜分子模型,即流动镶嵌模型,并被人们所接受。流动镶嵌模型基本内容如下:1)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2)蛋白质分子镶嵌、贯穿或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上。3)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这使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材料用具:猪(或牛、羊、人)的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的生理盐水)实验操作: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在高倍镜下观察,待清晰时,在盖玻片一侧滴上一滴清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小心吸水,并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实验现象:近水的部分红细胞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很快细

12、胞破裂,内容物流出。(3)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 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5.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1)实验原理叶绿体的观察植物绿色部位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如果将叶片的横切片制成临时装片,就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某些植物幼嫩的叶也可直接用于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的观察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

13、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内含细胞色素氧化酶系。健那绿是一种碱性染料,可以专一性地对线粒体进行染色。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发生作用时,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的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状态。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呈现蓝绿色的线粒体。(2)材料:藓类、菠菜或黑藻的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内表皮细胞。操作要点:(1)制作临时装片在观察黑藻前10 min,用40 C的水浸泡黑藻的叶。这样的叶用于制作临时装片,便于观察到黑藻的叶绿体随细胞质而流动。在适宜的温度下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可以将健那绿染液保持在37 C,尽可能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在染色期间保持在生活状

14、态。用健那绿染液染色时,要染色1015 min。在此期间要适当添加染液,以保证细胞不干燥。(2)观察观察时,注意通过调整光圈来调节反射光线的强弱,使进入物镜的光线不要太强。按照正确的观察顺序,先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的物像,通过移动临时装片选择单层的典型细胞,再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6.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操作步骤:安放: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前方稍偏左,右方留出一定的位置以便绘图。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着通光孔。用手来回转动反光镜,当左眼看到一个圆形的、明亮的视野,对光完成。 强调:用低倍镜对光。压片:升高镜筒,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中央,标本材料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的两端。调焦: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让镜筒徐徐下降,至物镜距玻片25 mm处。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以便绘图),同时用手反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如果不够清楚,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不可以在调焦时边观察边使镜筒下降,以免压碎装片和镜头)。如果需要高倍镜继续放大,需在低倍物镜下将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心,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着通光孔,左眼从目镜看时,一般能看到模糊或清晰的物像,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使模糊的物像清晰。 即先低后高,先下降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