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工湖等景观水体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146027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人工湖等景观水体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人工湖等景观水体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人工湖等景观水体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人工湖等景观水体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人工湖等景观水体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人工湖等景观水体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人工湖等景观水体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人工湖水体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一、人工湖水体常见的污染源1. 人为或口然引进的尘土、污染物,如漂浮着的塑料袋、纸屑、杂草落叶 等;2. 地表径流、地下水和雨水,会夹杂着地面或是空气中的N、P、S等杂质 进入水体;3. 养殖污染、水生植物和底泥污染,如向水中投入的过多食料和鱼类的排 泄物、季节性死亡的水生植物残体、各种污染物或死亡的生物群落沉积 到池底腐烂分解形成的底泥等:4. 中水补给水,中水來源于淋浴及洗漱等生活污水,在经中水站处理后、 依然会含有大最的氨氮、硝酸盐以及磷酸盐等富营养元素;5. 地下水和雨水中往往会携带过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铁、镒等),这些金属 元素会与消毒剂发生氧化反应,致

2、使水体变黑。以上这些污染物若未及时处理,景观水体则容易发绿变黑、散发臭味、引起 水生植物和动物的死亡,也会对人们的身心产生一定得影响。二、黑臭问题1. 现象水体呈黑色或棕黑色;有严重的腥臭味:透明度很低、溶解氧也很低找至为 零、PH也很低,水面上常会冒气泡,并常会漂浮着一块块黑色的底泥表层的剥 离物;严重时水体缺乏脊椎动物共至软体动物的生存条件或者引起大量死亡。2. 原因水体发黑一般有两种原因造成:1)水体富含重金属元素(如铁、镭),这些元素往往会与水体投加的消 毒剂发生氧化反应致使水体变黑。2)水体发臭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发生生物作用的结果。当水中有机碳、 有机氮及有机磷极为丰富时(即硝酸盐、磷

3、酸盐导致的水体富营养 化丿,无论水中是否有充分的溶解氧,只要在合适的水温下,都将受 到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的降解(一般情况下水温越高降解速度越快), 产生各种不同的发黑发臭物质。发生这种现象的水域一般说来是:A 缺乏固定的补充水源,一潭死水;B. 令外来的污染源(点源或而源):C 由于受严觅的有机污染,而启机物的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气,常使这类水体 处于缺氧的状态,污染物在厌氧条件卜分解产生一些低价的氧化物如亚铁 类、亚钮类、低价硫盐等棕黑色的悬浮颗粒及硫化氢、甲烷、游离氨等带 臭味的气体,水质发生恶性循坏:D. 因水体坏境条件恶劣,使水中的菌相和滋相都不合理,有益微生物群处丁 弱势。3.措施1)切断

4、污染源;2)引水换水;3)去除上层浮泥。若采用原水解救时一般可采取下列办法:A 污染源必须切断;B.若水的PH值偏低,应先调节PH值,使之上升到7.5-8.0:因为此范囤的 PH值能使微生物维持在较高的脱氮水平:C 增氧:特别是底层增氧,为好氧微生物创造生存条件。酸性及厌氧环境容 易促进底泥磷的释放。增加水体中的营养负荷:D 投加水改剂:如强力去氨氮剂、天然有机物盤介剂、复介微生物制剂、水 质澄清剂、去磷、去氮剂等;E. 采用浮岛技术及适当移入水生动杭物,实现营养物质的转移:F. 使用多功能水质净化机:G采用生物膜技术;H.投加合适的微生物制剂。三. 水华问题1. 现象水体呈现浓厚的深绿色或棕

5、黑色,水体表面覆盖着一层绿色、棕色或棕红色 的藻类层。2. 原因水中营养物质极为丰富,造成藻类过最繁殖。形成水华的藻类有微囊藻、鱼 腥藻、水花束丝藻、裸藻、硅藻等。因形成水华的藻种不同所呈现的颜色也不同。 微囊藻、鱼腥藻形成的水华呈绿色:水花束丝藻形成的水华喑绿色:裸藻水华呈 红棕色等。3. 措施A.消除外來污染源:B 使用多功能水质净化机:C. 化学除涣法(如硫酸铜除藻剂)或使用生物型(环保型)控藻剂,使用一次效 果町保持0.5-2个月(具体视污染源而定),对兰藻形成的水华效果特别明显, 因为控藻剂中的生物能吞食兰淀;D. 配置适当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以及建造 浮岛;E

6、. 采用絮凝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床),脱磷,除藻;F. 运用生物膜技术;G运用生物投菌技术;H 合理放养滤仗性鱼类和螺、蚌类等水生动物。据研究报告显示白籬 对鱼腥藻的利用率可达35%以上;I. 采用气浮技术。、青苔问题1. 现象在水质较清、水深较浅又不太流动的水域或者是在水草上面着生一种丝状 的,形如棉花一样的绿色藻类。2. 原因青苔一般在水质较瘦(有机物较少、浮游生物较少,一般在冬春季节)、水 位较浅、水位较高的地带容易滋生,特别是阳光直射池底的区域是青苔滋生最佳 环境。3.措施A在无水草乂无鱼类的水体可直接投加硫酸铜或杀菌灭藻剂(用量需准确计算):B.在有鱼类而无水草的水体,可按比例投加杀菁

7、苔剂;C.在有水草需要保护的水域,可用石灰加草木灰合剂或泼石膏水;D遮阴避光。五、水质变坏元凶:水体富营养化1.定义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 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 解软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Fl然条件下,湖泊 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然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 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 现。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淡水水体中藻类 大量繁殖的一种H然生态现象)。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

8、同,水面往往呈 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2.来源本水体中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主要來门耒加处理或处理不完全的生适這 水、有机垃圾和粪便等。1)氮源大量氨氮和硝酸盐氮进入水体后,改变了其中原有的氮平衡,促进某些适应 新条件的藻类种属迅速增殖,覆盖了大面积水面。美国的有关研究部门发现,含 有尿素、氨氮为主要氮形态的生活污水利人畜粪便,排入水体后会使正常的氮循 环变成“短路循环”,即尿素和氨氮的大暈排入,破坏了正常的氮、磷比例,并且 导致在这一水域生存的浮游植物群落完全改变,原来正常的浮游植物群落是由硅 藻、鞭毛虫和腰鞭虫组成的,而这些种群儿乎完全被蓝藻、红藻

9、和小的鞭毛虫类 所取代。2)磷源水体中的过帚:磷主要来源于淋浴洗漱等生活污水。在生活污水中磷酸盐的主 要来源是洗涤剂,它除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外,还使许多水体产生大量泡沫。 水体中过量的磷一方而來口生活污水,另一方面还有其内源作用,即水体中的底 泥在还原状态下会释放磷酸盐,从而增加磷的含量,特别是在因硝酸盐引起的富 营养化时,由于污水的排入使之更加复杂化,会使该系统迅速恶化,即使停止加 入磷酸盐,问题也不会解决。这是因为多年來在底部沉积了大量的富含磷酸盐的 沉淀物,它由于不溶性的铁盐保护层作用通常是不会参与混合的。但是,当底层 水含氧量低而处于还原状态时(通常在夏季分层时出现),保护层消失,从

10、而使磷 酸盐释入水中所致。3.危害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 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溶解氧的过 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最死亡。同时,因为水 体富营养化,水体表而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 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 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 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在形成“绿色浮渣”后,水下的藻类会因得不到阳光照射而呼吸水内氧气,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1、。水内氧气会逐渐减少,水内生物也会因氧气不足而死亡。死 去的藻类和生物乂会在水内进行氧化作用,这时水体也会变得很臭,水资源也会 被污染的不可再用。六、常见的景观水体处理技术及方法景观水体的处理技术、方法可以大体上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种。 详情参见下表:第#页,共5页分类技术方法适用条件特点物理法引水换水水体泥沙过多、透明度F 降时采用可稀释水中的 杂质浓度。适用于水最小 的水池(十几立方)。换取洁净的水源费用高、维持时 间不确定,会浪费宝贵的水资源。循环过滤对含有较多悬浮固体 (SS)或泥沙的景观水体 效果尚好。一般泳池水处 理采用过滤法。対水中溶解性污染物、涣类、色 度的去除没有针对

12、性,且需修建 机房并考虑循坏管道的铺设。存 在循环周期这一瓶颈。气浮法对含悬浮物和藻类较多(富营养化)的水体适 用。需修建机房并铺设管道,亦存在 循环周期的瓶颈。分离出來的涼 类和漂浮物没有被分解掉,即变 相的“污染转移”。化学法投撇化学药剂投撒化学杀菌灭涣剂效 果立竿见影,应急之用。长期使用会出现抗药性凝类,药 剂本身累积的污染易产生其他隐 患。生物法人工湿地适用于土地资源丰富、气 候适宜的地区,且要求景 观水体水量小、污染轻。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和经济效 益,能将水中的污染物分解吸收。 但对管理和技术要求高。直接净化技术适介各种景观水体,对水 最大的水体尤其适用。以生态净化为主,机械循环净化 为辅。云南健尔峰机电工程有限公司2013-08-18第5页.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