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写作的准备与演讲稿写作的基本要求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14469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讲稿写作的准备与演讲稿写作的基本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演讲稿写作的准备与演讲稿写作的基本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演讲稿写作的准备与演讲稿写作的基本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演讲稿写作的准备与演讲稿写作的基本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讲稿写作的准备与演讲稿写作的基本要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演讲稿写作的准备与演讲稿写作的基本要求 演讲稿的写作格式 演讲稿的写作,以叙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说明、描写和抒情。 叙事演讲词的写作,可概括出如下方法: 一是将要叙述的“事”,凝聚为一个思想焦点,作为演讲词的主旨。 二是提炼“事例”,严谨结构。所叙的“事”往往很多,必须加以提炼和概括,对精练后的事例分层组织,使之结构严谨,严丝合缝、浑然一体。 三是夹叙夹议,事理相通。叙事型演讲词虽以叙事为住,但叙事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蕴含的某种思想意义,最终还是为了说理。因此,叙事型演讲词用样少不了议论说理,关键处的“点睛”议论,是生花妙笔,对表现主旨可起到“片言居要”的重要作用。第1页

2、共6页 演讲稿的写作要求及技巧 文章导读:演讲稿是讲给人听的,因此,写演讲稿首先要了解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如何;了解他们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等。否则,不看对象,演讲稿写得再花功夫 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 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一、演讲稿的写作要求 (一)了解

3、对象,有的放矢 演讲稿是讲给人听的,因此,写演讲稿首先要了解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如何;了解他们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等。否则,不看对象,演讲稿写得再花功夫,说得再天花乱坠,听众也会感到索然无味,无动于衷,也就达不到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的目的。 (二)观点鲜明,感情真挚 演讲稿观点鲜明,显示着演讲者对一种理性认识的肯定,显示着演讲者对客观事物见解的透辟程度,能给人以可信性和可靠感。演讲稿观点不鲜明,就缺乏说服力,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 演讲稿还要有真挚的感情,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有鼓动性。因此,它要求在表达上注意感情色彩,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既有冷静的

4、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既有所怒,又有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爱。当然这种深厚动人的感情不应是“挤”出来的,而要发自肺腑,就像泉水喷涌而出。 (三)行文变化,富有波澜 构成演讲稿波澜的要素很多,有内容,有安排,也有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 如果能掌握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恰当地选择材料,安排材料,也能使演讲在听众心里激起波澜。换句话说,演讲稿要写得有波澜,要靠内容的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有强调,有反复,有比较,有照应。 二、演讲稿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从内部结构来说,演讲需要形成或创造现场的情绪氛围,所讲的内容应该较为集中,通常一篇演讲稿“最多只能讲两三个问题,而且这两三个问题还得很紧

5、密地在逻辑上串连起来,以层层推演的方式,一环扣一环地展开。演讲稿的结构分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其结构原则与一般文章的结构原则大致一样。但是,由于演讲是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活动,因而演讲稿的结构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它的开头和结尾有特殊的要求。 标题(多为主题句) 称谓(各位同学、同志们) 开场白(类型。开门见山,提出问题;采用设问式;还有借题发挥,或者表示感情等。) 结束语( 1、强调主题、或抒发感情、或展望未来; 、表示态度,竞争上不上的态度。 3、表示感谢) (一)开场白抓住听众,引人入胜 演讲稿的开头,也叫开场白。它在演讲稿的结构中处于显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瑞士作家温克勒说:“开场白有二项任务:一是建立说者与听者的同感;二是如字义所释,打开场面,引入正题。”好的演讲稿,一开头就应该用最简洁的语言、最经济的时间,把听众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这样,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开场白的技术主要有: 第 3 页 共 4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