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湖北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143817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领湖北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引领湖北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引领湖北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引领湖北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引领湖北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引领湖北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领湖北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引领湖北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李宪生 实施“两圈一带”战略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明确要求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一目标定位的提出,全省人民为之振奋,同时也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形成的阶段性成果就是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两圈一带”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对于我们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完善措施,推动湖北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战略支点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圈一带”战略提出后,全省上下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为什么提出这一战略?什么

2、是“两圈一带”战略?其战略实质是什么?怎么把握“两圈一带”战略?如何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这些都是推动湖北科学发展亟待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今天,应春明部长之邀,拟从四个方面介绍“两圈一带”战略的有关情况,也算是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学习“两圈一带”战略的心得体会。 “两圈一带”战略的形成“两圈一带”战略的形成,简单地讲,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即“两圈一带”战略发端于战略支点的科学定位,起始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申报获批,完善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启动实施。进入新世纪,湖北面临全新的发展环境。从国际形势看,世

3、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从国内发展看,国家先后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沿海地区部分省市提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省委、省政府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省省情,着手谋划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战略。2003年,在集中专家学者建议及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带动全省加快发展的战略构想。2004年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明确提出要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一命题的

4、提出,极大地开阔了我们高起点谋划新一轮战略的思路和视野,成为“两圈一带”战略谋划的逻辑起点。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正式获批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标志着武汉城市圈建设纳入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也标志着我省新一轮发展战略谋划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始启动。进入2008年,在武汉城市圈建设加快推进的新形势下,为促进全省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罗书记在7月召开的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恩施现场会议期间,首次提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构想。当月底召开的省委九届四次全会,进一步强调了“做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起步工作,着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问题。同年

5、11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开始实施。2009年11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正式启动。至此标志着我省“两圈一带”战略全面正式提出。“两圈一带”战略立足于对形势的科学判断,植根于对省情的深刻认识,建立于对规律的正确把握,是对我省既有发展思路的科学继承和发展。“两圈一带”战略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思想大解放、不断深化省情认识的重大成果。党的十七大以来,新一届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谋划推动湖北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特别是2008年,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

6、间,全省上下以“推动湖北科学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为主题,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发展观念的转变、发展思路的廓清,为“两圈一带”战略的形成进行了必要的思想理论准备。立足客观实际,不断廓清思路,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起点,也是“两圈一带”战略形成的基本依据。2007年11月,罗书记在省委九届二次全会上提出了重新认识省情的命题。2008年初,省委、省政府在组织编制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同时,组织有关方面对省情再认识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湖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加快推进阶段。这个阶段是提挡进位、艰难爬坡阶段。我们既要克服资源

7、环境的约束,又要加快工业化进程,必须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发展模式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化道路。在这个阶段,必须正确处理好“六大关系”,即处理好加快工业化与建设现代农业的关系、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系、发挥传统产业优势与发展新兴产业的关系、壮大龙头企业与培育中小企业的关系、加快推进工业化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关系、重点发展区域与一般发展区域的关系。这六大关系是湖北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也是湖北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解决的六大问题。基于处理好六大关系、解决好六大问题,省委、省政府在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同时,相继提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长江经济带,最终形成了“两圈一带”战

8、略的基本思路。“两圈一带”战略是深刻把握发展规律、从非均衡发展到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机转换。发展经济学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应该有相应的发展战略。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通常需要让一部分条件较好的地区先行发展,以实现经济发展的重点突破。但随着先行地区的快速发展,也会带来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需要在保持先行地区继续发展的同时,着力加快其他地区的发展,以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进步。我国相继实施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大振兴以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最终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正是遵循了这一发展规律。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也遵循着这样的规律,经历了从点到线到面的

9、有机转换过程。上世纪90年代,根据增长极理论,提出了以武汉为核心增长极,以黄石、襄樊、宜昌为次增长极的“金三角”战略;本世纪初,顺应城市群成为引领区域发展主导力量的新趋势,省第八次党代会首次提出了“发挥武汉龙头带动作用,建设武汉经济圈”的初步构想;2007年省九次党代会在科学总结武汉城市圈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强调要“进一步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形成九市联动、共同发展的格局”。同时强调要“推动一江(长江沿线)两线(汉十、荆襄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建设”和“进一步增强宜昌、襄樊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这些宏观思路都是根据“发展不够是湖北的最大实际”提出来的,是力求重点突破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10、。按照非均衡发展理论,我们注重了重点突破、梯度发展,突出了“一主两副”和长江沿线、汉(口)十(堰)和荆(州)襄(樊)高速公路沿线。应该说,这些重要思考都是基于特定历史背景和发展基础所提出的积极战略选择,在特定历史阶段对加快湖北经济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湖北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整体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把既非武汉城市圈成员、亦非“一江两线”地区纳入全省发展的大格局之中,仍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中央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省内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顺应新时期的新要求、新期待,省

11、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两圈一带”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使湖北发展实现了由“重点突破”向“多点支撑、协调共进”的转换,从“点、线”向“圈、面”层次的飞跃。这一战略反映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共性要求,有利于发挥我省综合优势,广泛凝聚人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激活各种资源,形成湖北科学发展的新格局,从而为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稳固支撑。“两圈一带”战略是对既有宏观思路的继承和发展,是全省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两圈一带”战略不是对过去发展思路的否定,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既有思想成果的继承、整合和发展。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12、区直接来源于“发挥武汉龙头带动作用”、“建设武汉城市圈”等战略构想。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继承了“打造一江两山旅游带”的核心内涵。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则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并实施的“长江中游经济带开放开发”的升华。此外,走在中西部前列、“金三角”、“一主两副”、“一江两线”以及科教兴鄂、工业强省、开放先导等思想理论成果,都集中体现在“两圈一带”战略中。在战略形成过程中,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历亲为,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亲自审定各项文件。可以说,“两圈一带”战略既立足于历届省委、省政府奠定的坚实基础,又及时汇集了近几年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充分凝聚全省上下的聪明智慧

13、。它是在继承既有思想精华基础上,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定位,对发展战略的再谋划,对发展模式的再创新。与过去的研究成果相比,“两圈一带”战略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框架的总体性。“两圈一带”战略不是两圈、一带的简单相加,它体现统筹协调发展的新要求。既强调布局的整体性,在全省范围内整合资源;又注重不同区域特色的彰显,形成圈圈相联、圈带互动、各展其长、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格局。实现了非均衡发展到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飞跃。其立足点在于,它把全省作为一个经济社会的有机整体来统筹谋划,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位一体”的建设任务总体布局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融为一体,是一

14、个既覆盖全省、指导全局,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总体战略。二是内涵的一致性。“两圈一带”战略形成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大背景。始终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定位,把探索新型工业化、城市化道路作为首要任务,把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推进体制创新、体现资源整合作为核心理念。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肩负着探索新型工业化、城市化道路的重要使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突出生态文化内涵,兼顾物质、精神和生态三个文明建设;湖北长江经济带突出水资源特色、产业升级和功能优化。三者都贯穿了科学发展这根红线,体现了建设“两型”社会的新要求。三是实施的可操作性。“两圈一带”战

15、略不是一个单纯的“形而上”的成果。它源于实践又在更高水平上指导新的实践,并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它的形成,是一个边谋划、边实践、边完善的过程。作为战略组成部分的三大板块,形成有先有后,成熟一个,部署一个。每个板块都有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行动方案、项目支撑、政策体系和推进机制,是一个重实践、重操作的战略。综上所述,“两圈一带”战略是省委、省政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湖北省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目标而谋划的科学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形成,标志着省委、省政府对全省总体发展的谋划达到一个新高度,进入一个新境界。 “两圈一带”战略的内涵深刻

16、领会和总体把握“两圈一带”战略的基本内涵,对于我们明晰工作思路、推动战略实施至关重要。基本内涵。“两圈一带”战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为主要目标,以探索新型工业化、城市化道路为首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湖北长江经济带为实施载体,指导和推动新的历史时期湖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体系。从战略目标来看,它是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支点战略”。“两圈一带”战略是省委、省政府落实中央要求、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目标而作出的战略部署。它起源于战略支点的提出,服务于建设战略支点的奋斗目标,贯穿于构建战略支点的全过程。可以说:“两圈一带”战略实施不断深化之日,也应该成为战略支点逐步形成之时。从战略任务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