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暑假专题议论文阅读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141488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暑假专题议论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暑假专题议论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暑假专题议论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暑假专题议论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暑假专题议论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暑假专题议论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暑假专题议论文阅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教学内容:暑假专题议论文阅读二. 重点、难点:1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2. 把握论点3.分析论据4 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学习过程议论文阅读的考点及常见题型有哪些呢?一、把握论点把握文章的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那么怎样准确寻找或归纳中心论点呢?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弄清作者是对什么问题而发议论的,针对所谈问题的看法是什么。然后,看文中有没有适合做论点的句子。论点应该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个完整的陈述句,是个概括性比较强的句子。它可以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结尾,有时题目也可能是中心论点。阅读过程中,我们凭着对文章

2、的整体感知,不难确定某个概括性强的句子是中心论点,但是否准确无误,还需进一步验证。如果文中没有适合作论点的句子,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了。概括时可适当借用文中的词句,但一定要关照全文,不要断章取义。写出来的句子要求准确完整。二、分析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中考常见题型为: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论据的作用,根据论点补写论据。、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区分,

3、但有些学生把文章中凡是名人的话都作为道理论据,这是不妥的。名人的话有时包含在事实论据中,只是事实论据的一部分,而不作为证明论点的道理,这时就不能算作道理论据。2、概括事实论据找到事实论据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之,也是常见的题型。在概括事实论据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2X年北京朝阳卷,谈读书第3题:“请概括第三段的事例,并说明其作用。”答此题时,不是单纯的简介事件,而要围绕论点概括出格雷夫人读书的乐趣。3、分析论据的作用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我们在阅读时,要分析直接和间接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

4、接证明的那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例如:22X年北京丰台区卷谦虚与虚伪的第4题:概括康有为的事例,并说明其作用。这道题只答出康有为在学术上无建树,用来证明“有的人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人往往不能进步”就可以。而这只是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对某一个从属问题的看法,而非全文的中心论点。4、根据论点补写论据这是近年来常见的题型,看起来要求比较宽泛,但补写的论据也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说服力强。例如20X年黑龙江卷成功第题:“请为本文补写一个关于勤奋的名人事例。”要答好这类题,需要平时留心生活,多读书多积累。三、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有四种: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下面,我们通过做几篇阅

5、读文章来更好地理解议论文的知识点。【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题。宽容是美德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像周恩来那样

6、主动承担责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的,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秦王嬴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纵观历史与

7、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有的人就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他们心胸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如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而起:“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的狭隘心胸,这样的暴行,又怎会不遭人唾弃呢?当今社会上有一些人,也是这样,你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还有的人对别人的过失总是耿耿于怀,时时想着揪别人的小辫。这样的人,典型的“小肚鸡肠”,心胸狭隘,待人刻薄,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这种人还能谈什么成大器,立大业呢?总之,宽

8、容是一种美德,只要我们本着“和为贵”的原则,决不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又多为别人考虑,就能确立起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当然,对于那些蓄意冒犯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是破坏人民安定生活的破坏分子及人民的敌人,就不能盲目地宽容,以致重演“农夫救蛇”的悲剧。一定要利用法律力量予以重锤打击,决不心慈手软。宽容是美德,当今社会大有发扬之必要。让我们大家都来讲一点宽容,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2. 文章开头讲述周总理的故事,有何作用?_3 文中用实例说明周恩来、李世民、秦始皇宽容的美德,请根据实例,分别用个字概括他们的美德。周恩来:_李世民:_秦始皇:_4.你认为在生活中还

9、有哪些事情表现了宽容的美德,请用概括的语言,写在下面。_5 第段中为什么举慈禧太后的例子?_6 第段中提到的“农夫救蛇”的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作者用这个故事要说明什么?_(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题。从香菱学诗谈起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住进大观园后,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请教,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们称她为“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了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

10、虚心好学。_要不耻不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写作,正是从对政治经济学的“不知”开始的。1842年至1843年间,马克思和他的论敌发生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战。因为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对经济进行深刻的研究,曾一度使他“陷入困难的境地”。他下决心研究它,终于战胜了论敌,并积累了大量材料,写成了资本论。马克思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要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载:“子贡问曰:孔文于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这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自古以来,有成就的读书人讲起经验,受过挫折的人谈到教训,往往都会谈到

11、“不耻下问”。我国南北朝时杰出的农业学家贾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知识渊博。他的齐民要术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识的科学家,还向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最低贱的农夫求教。一些人知道了这件事,就冷嘲热讽地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羊倌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坚持像小学生那样,拜能者为师。要不耻相师。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意思是说,【甲】老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不如老师。【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样样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是大可不必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

12、要梅“逊雪三分白”的_,而且还要有雪“输梅一段香”的_,放下架子,不耻相师。我国清代的张曜,因仅有战功而不大识字,在朝上受了些气。他的妻子是个读书人,他决心跟妻子学字。一天他穿了朝服,三拜九叩,拜妻子为师。从此他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向妻子求教,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到他任巡抚的时候,有人说他“目不识丁”,他便上奏皇上面试,结果使一些抱有成见的人瞠目结舌,个个叹服。以上谈到的虚心好学的三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从“不耻”开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本领。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作者从_、_、_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论点。2 根据你的理解,在第段横线处写一句话,使文章结构完整。第段

13、横线处应写的一句话是:_阅读第段,回答问题。(1)说说“不耻相师”的含义。_(2)在第段两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第段两处横线上应填写的词语是:_、_。(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应在文中甲、乙哪一处?为什么?_(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题。美的断想线,有曲线和直线之分。曲线很复杂,而直线却是最简明、最理想化的。因此,我曾一度向往直线,希望在各个方面都能够“一直前行”。渐渐地,我发现生活中的直线几乎是没有的,而曲线却是无所不在。后来,我终于明白:曲线比直线更富有魅力。那一条条的曲线,有弯曲,有转折,能引导你的视线作变化无穷的追逐,能引起你无限的遐思曲线是美的,而美的东西往往又是由曲线构成的。曲线的美,在于自然。那皎洁的明月,是由曲线构成的;雄伟的山峰,是由曲线构成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是由曲线构成的。大自然一切的一切,几乎都是由曲线构成的。大自然是美丽的,曲线是美丽的。曲线的美,在于人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大多数人的人生路是崎岖不平的。而正是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