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14142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课文开头先写一个商人因为找不着走失的骆驼而着急,就向一位老人打听骆驼的下落。接着写老人一一说出了丢失骆驼的特点,商人以为是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然后老人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这只骆驼的特点的。最后写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骆驼。老人通过仔细观察,从一些不为人们注意的现象中,经过动脑筋思考,对这些现象作认真的分析,判断出那只骆驼的三个特点,并根据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老人怎么会做

2、出正确判断的。教学目标:1. 从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 通过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教法设计:*是一篇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教材,教学时可采用逆推法。从结果出发,推导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课前准备:幻灯片、图片教学时间:1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脉络。第二课时:讲读课文,重点理解第三自然段。懂得只有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正确判断,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因果关系的句式几种不同表达方法。第三课时

3、:总结课文,处理课后作业,练习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检查复预习。1. 生字词2. *写了一件什么事?二、讲读课文。1. 指名朗读课文。问:商人最后找到骆驼了吗?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2. 学习课文问: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板书:左脚有点跛左驮蜜右驮米缺了一颗牙齿问:老人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吗?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引读“对话部分”问:在对话部分,哪几句是老人问的?哪几句是商人说的?指名分角色朗读问:如果在这部分内容中加上“商人问”、“老人说”好不好?指名分角色朗读(加上提示语)问:哪种写法好?为什么?师:(两人说话时,没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语,在本课中省略提示语使*语言简洁,对话紧

4、凑,更能表达商人急切心情)问:从对话中看看商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着急高兴生气)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忿忿”什么意思?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4. 学习第三自然段问: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有这些特点呢?读读、划划、议议问:老人说的话共有几句?哪几句是说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特点的?板书:看见又看见还看见幻灯:出示一句(1)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学习目标:1.从找骆驼这件事中,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5、,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2.积累词语。3.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1.设疑导入。一个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四兄弟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这个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丢失的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我们一起来学习丢失的骆驼。(板书课题)2.围绕课题质疑。(丢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找到了吗?怎么找到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质疑的问题,圈画

6、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四兄弟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3)这些详细的情况四兄弟是怎么知道的?2.小组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四兄弟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1)读一读,议一议:四兄弟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因为老大看见_,所以知道_; 因为老二看见_,所以知道_;因为老三看见_,所以知道_; 因为老四看见_, 所以知道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

7、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四兄弟能指点骆驼主人找回骆驼。(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四兄弟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5.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四兄弟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四兄弟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6.教师小结。四兄弟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四、再读

8、课文,创新表演1.朗读课文,想一想骆驼主人和四兄弟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启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2.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一点不错”“谢天谢地”“真奇怪等,积累运用语言。3.各小组根据补充的提示语进行创新表演汇报。4.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及不足。五、拓展运用,练习说写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1.骆驼主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四兄弟会说些什么?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

9、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看待问题要细致,角度要细致,要全面,要从客观出发的道理。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丢骆驼人的心理变化。3、朗读或讲述故事,体会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的写作思路,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兄弟能找到骆驼的原因。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语言的生动具体,并学习“说”的三种表达方式。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四个年轻人是怎样根据现场留下的痕迹来判断骆驼的样子的。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生动具体,学习“说”的三种表达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 悟看待问题要细致,角度要全面,要从客观出发的道理。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

10、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侦探小故事盲女孩关在哪间屋引入一位双目失明的少女在一个炎热的夏日被绑架了。家人交了赎金后,她在3天后平安回到家。少女告诉警察,绑架她的好像是一对年轻夫妇,她应该是被关在海边的小屋里:“在这间小屋里能听到海浪的声音,我好像被关在阁楼上。天气非常闷热,不过到了夜晚会有风吹进来。”警察在海边找到了两间简易小屋,一间朝南,一间朝北,主人都是一对年轻夫妇。不过这两间屋打扫得干干净净,找不出痕迹。后来警察根据一些情况,立即做出了判断。这些情况是:(1)两间小屋结构几乎完全相同。只是阁楼的小窗一个朝北,一个朝南;(2)海岸面向海的方向是南面,北面对着丘陵;(3)少女被关的3天都是晴天,而且一点风也没有。 那么,你知道少女被关在哪一间小屋里吗?二、设疑导入,提出要求1、设疑导入。一个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四兄弟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这个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丢失的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丢失的骆驼。(板书课题)2、围绕课题质疑。(丢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找到了吗?怎么找到的?)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