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马能收人心阅读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141305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马能收人心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曹马能收人心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曹马能收人心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曹马能收人心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马能收人心阅读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马能收人心阅读答案曹马能收人心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魏伐吴,三征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嘏曰:“希赏徼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司马师不从,击吴,军大败。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艮寸。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基累求进讨,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基守便宜,上疏言:“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书奏报听。及寿春平,昭遗基书曰:

2、“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谁任其咎?”司马王仪曰:“责在元帅。”昭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斩之。此为谬矣!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兼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竟杀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注】三征:即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傅嘏:字兰石,魏雍州人。22. 第段“悉宥之”中的“之”具体指

3、的是三征。(用文中词语回答)(1分)23. 第段中,曹操“破敌而还”后为什么奖赏“前谏者”?(2分)因为曹操认为自己的胜利是侥幸,而谏阻者所言是万全之策。24.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中的两个反面事例。(2分)(1)东关之败后司马昭怒斩王仪。(2)官渡之败后袁绍冤杀田丰。25.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3分)魏讨伐吴失败之后,司马师认为过在自己,故拒听朝议,只责罚了其弟。A. 讨伐诸葛诞时,王基要求进攻,但司马昭不同意,反让他引军转据北山。B. 王基不听诏令,没有迁移依险,最终平定寿春,司马昭给予高度评价。C. 作者认为袁绍杀死田丰直接导致了他失国丧师,突出了得人心的重要性。26. 题目中的“收”字耐人寻味,请结合文意,简要说明。(3分)一个“收”可以说是作者对曹操及司马师兄弟的人格否定(1分)。作者认为他们本性奸逆,能宽容待人只是用兵之际的收买人心之举,并非其人品高尚、宽宏大度(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