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的社会阶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14029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的社会阶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新的社会阶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新的社会阶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新的社会阶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新的社会阶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新的社会阶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论新的社会阶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 论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内容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让全中国十几亿人口都过上小康生活,建立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水平、平衡 中共十六大对小康社会的规划,继承了_小康社会的思想,同时又丰富和发展了_小康社会的思想。这种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明确提出了生态建设的任务;第二,把民主法制建设上升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来认识,不仅为我国民主法制建

2、设拓展了广阔的空间,而且丰富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第三,对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更加具体和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 一、第二步目标已经胜利实现,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但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一、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所谓低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指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还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也就是说刚刚“达标”。而且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很高,但是人均gdp却很低,还不足一千美元,全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更低,还只是相当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下线。而且人均数不等于每个人都达到这个水平。大体上只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口进入小康,还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口还达

3、不到这个水平。所以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尽快提高人均水平,按人均gd翻两番,考虑汇率和人口两个因素,到那时将可以实现人均收入达到40美元左右。这就意味着我们将根据21世纪初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状态,与时俱进,提高了实现工业化的标准。这个总体水平的平均,是有最低底线的,即是要绝对贫困现象的基本消除。这一点正是党的十七大着重突出的“人本理念”,也是对小康社会之“全面小康”含义的补充,即“全民达到小康水平以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提高,难度增大,要求发展的进程也要加快。 二、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 不全面,是讲我们以往总体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和

4、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不够。而且经济方面也主要是指解决了衣食无虞的问题,侧重在解决生存需要,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达到丰衣足食,温饱有余。需要指出,即使在生存需要方面,也还有许多问题来不及解决,例如住和行的问题当时还远没有得到解决。至于享受需要、发展需要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所以十六大报告讲小康时使用的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经济发展要走“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发展经济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据有关数据显示,尽管20X年中国贡献了占全世界5.5%的gdp,但中国为此消耗了占全世界5%左右的能源3%的钢材和54%的水泥。资源和环境压力是我国经济发展

5、中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应该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问题解 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提高,绝不仅仅是一个数量问题,这一指标的实现是以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提高节能环保为前提条件。经济增长必须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步提高,逐渐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问题。 另外还要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应该由外生发展向内生发展转变,由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发展,由效益优先向公平优先发展,由高耗低效污染型转向低耗高效环保型发展,由产业分配区域资源生态的失衡转向相对均衡发展。现在中国

6、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必须在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同时,更注重社会生产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全面提高。所以要用“发展”取代“增长”,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也更好地体现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征。因此,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 三、建设平衡的小康社会 发展不平衡,是指进入小康水平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差距。总体上说,从地区看,东部地区进入小康的比重大,中西部地区则比重小;从城乡看,城市进入小康的比重大,农村进入小康的比重小。从收入差距看,高中低不同收入群体

7、之间收入很不平衡,并且这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所以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要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另外还要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发展机制,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顺利推进其实现的强大动力。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做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提高国民素质,培育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所以只有这样才能建设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_文选人民出版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