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考研药综一710——生理名解.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134764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药科大学考研药综一710——生理名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国药科大学考研药综一710——生理名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国药科大学考研药综一710——生理名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国药科大学考研药综一710——生理名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国药科大学考研药综一710——生理名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药科大学考研药综一710——生理名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药科大学考研药综一710——生理名解.(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名词解释(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 人体解剖生理学 :分为人体生理学和人体解剖学,前者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或生理功能的科学,后者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2012年真题)2. 慢性实验 :指的是在完整而且清醒的动物身上,在机体保持内、外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各种生理实验的方法。(2013年真题)3. 在体实验:(活体解剖实验法)在麻醉状态下或破坏实验动物脑的高级部位的条件下 对动物进行手术,暴露出要观察的器官,然后进行观察或实验。4离体实验 :从活着的或刚刚被处死的动物身上取出所要研究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将它们置于一个类似于体内的人工环境中,使他们在一定时间内保持

2、其生理功能,以进行实验研究。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5. 液态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糖以糖脂和糖蛋白的糖链形式存在于表面,蛋白质以a -螺旋或球形蛋白的形式存在。6. 被动转运: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其特点是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包括简单扩散、滤过和易化扩散三种。7单纯扩散:是指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2008年真题)8. 易化扩散: 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如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

3、顺电化学浓度梯度,不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99年真题)9. 载体蛋白的饱和现象 :膜两侧的物质浓度差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物质浓度差,物质转运通量不会再增加。10. 化学门控通道 :化学门控通道能特异性结合外来化学刺激的信号分子,引起通 道蛋白质的变构作用而使通道开放,然后靠相应离子的易化扩散完成跨膜信号传递的膜通道 蛋白。2007 年11. 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如 Na+、K+ )以细胞膜特异载体蛋白携带下,通过细 胞膜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的跨膜转运称为主动转运。真题)12. 原发性主动转运:是由细胞膜或膜上具有 ATP酶活性的特殊泵蛋白,直接水解ATP提供

4、能量而将一种或者多种物质逆着各自的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13. 继发性主动转运: 是一 -些物质借助钠泵的工作所建立的 Na+在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势能,逆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分为同向转运(如Na+和葡萄糖的转运)和逆向转运(如Na+-H+交换)。13*反向转运 :由同一种膜蛋白将两种不同的离子或分子分别向膜的相反方向转运过程。如通过Na+/H+反向转运蛋白将 H+泌出细胞而使 Na+流入、ADP/ATP转运、Ca2+/H+ 转运、氯霉素/H+转运和硫胺素/H+转运等。(2001年真题)14. 钠泵: 又称钠钾泵,或 Na+ K+依赖式ATP酶,是各细胞的细胞膜上普遍存在的镶嵌在

5、膜脂质双分子层的一种膜蛋白,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浓度差浆细胞内的Na+移出细胞外,同时把细胞外的 K+移入膜内,从而保持了膜内高 K+和膜外高Na+的不均衡离 子分布。15. 入胞:细胞外的物质被细胞膜“识别”后与其黏附,然后该细胞膜内陷形成吞饮泡 进入细胞内。如物质是固体称为吞噬,液体称为吞饮。16. 出胞:内分泌细胞内的激素,或神经末梢内的递质,外分泌腺细胞内的分泌颗粒在 分泌时间内向细胞膜靠近,然后分泌颗粒膜或囊泡膜与细胞膜相互融合,最后融合出破裂, 将其中的物质排出细胞。17. 跨膜信号传导:外来刺激信号即第一信使,经过复杂的膜内过程导致第二信使物质的增加或减少,而第二信使物质即可直

6、接作用于离子通道及影响细胞代谢过程,最终完成信号跨膜传导。(2002年真题)18. G 蛋白: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GTP结合蛋白,由a, 3, 丫三个不同亚基组成。激素与激素受体结合诱导 GTP跟G蛋白结合的GDP进行交换结果激活位 于信号传导途径中下游的腺苷酸环化酶。(2003年真题)19. 细胞衰老 :也称细胞老化,是指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的,并趋向死亡的现象。20. 细胞凋亡: 凋零(apoptosis)也称凋亡,是生理性器官系统成熟和成熟细胞更新的重要机制,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20

7、10年真题)21. 骨质疏松:是由于人体代谢异常所致的骨矿物含量减少,骨骼微细结构破坏,股则危险性明显增加的临床现象。22. 骨质疏松症:op, 当骨质疏松发展到一定程度,在临床上出现相应症状,如腰 酸背痛,全身骨关节痛,骨质疏松性骨折等,称为骨质疏松症。第三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23. 新陈代谢:生物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23*刺激: 人体及其组织细胞所处的环境因素变化统称为刺激。24. 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25. 阀值(阀强度):在研究细胞的兴奋性时,将刺激持续的时间加以固定,测量能 使组织或细胞发生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

8、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阀强度。25*阈刺激:刺激强度达到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26. 兴奋 :在刺激的作用下,机体或组织细胞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状态,或功能活动由弱变强称为兴奋。(反之称为抑制)27.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28. 生物电现象 :组织细胞在安静或者活动时膜两侧具有的电变化称为生物电现象。表现形式: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兴奋。(2008年真题)29. 极化状态: 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低的内负外正的状态。30. 静息电位(RP):在细胞没有受到外来刺激的情况下,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着电位差,膜内电位低于膜外电位的内负外正恒定状态, 这称为静息膜电位。

9、不同细胞静息电 位值有所差异,哺乳动物神经细胞为 -70mV,骨骼肌为-90mV ,平滑肌为-55mV,红细胞为 -10mV.31. 动作电位(AP):可兴奋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收到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 出现的迅速可逆的,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是细胞兴奋的标志。32. 去极化 :静息电位一般为内负外正,如果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称为去 极化。33. 超射(反极化) :去极化超过0mV的部分称为超射。34. 复极化: 去极化后,膜电位很快又恢复到静息期的内负外正的状态,此恢复过程称为复极化35. 超极化: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超极化(或能使膜出现阈

10、 电位:能使Na+通道大量开放从而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奋-收缩耦联。结构基础是三联管系统。(2012年真题)36. 基强度:要使组织受刺激后发生兴奋反应, 不仅需要一定的刺激强度, 而且需要一定的刺激作用时间,刺激强度和刺激作用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强度-时间曲线表示。刺激电流作用时间足够长时间的刺激强度阀值称为基强度。37. 峰电位:动作电位的除极和复极过程的前半部分极为迅速,且变化幅度很大,记录出的尖波称峰电位,动作电位或峰电位的产生是细胞产生兴奋的标志。(2005年真题)38. 后电位:在锋电位下降支最后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前,膜两侧电位还要经历一些微小而较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3

11、9. 动作电位“全或无”现象 :“全”是指机体在阈刺激或阈上刺激的作用下 产生的动作电位的幅度都是相同的, “无”是指在刺激强度达不到阈值就不会发生动作电位。40. 时间性总和 :局部兴奋的叠加可以发生在连续解接受多个阈下刺激的膜的某一点,即当前面刺激引起的局部兴奋尚未消失时,与后面刺激引起的局部刺激发生叠加。41. 绝对不应期(ARP):在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最初时期内无论在接受多大的刺 激,细胞都不能再产生兴奋,称这一段时期为绝对不应期。42. 相对不应期(RRP):在绝对不应期之后,细胞对原来的阈刺激仍不能兴奋,如果给予阈上刺激则可能产生新的兴奋,且所需的刺激强度随时间而逐渐减小,表明兴奋

12、性在逐步恢复,这段时间称为相对不应期。43. 超常期: 在相对不应期之后,只要阈下刺激就能引起细胞兴奋,表明细胞兴奋性高于正常水平称为超常期。44. 低常期 :超常期之后,细胞的兴奋性又转入低于正常的时期,需要阈上刺激才能引 起细胞的再次兴奋,称为低常期。45. 局部兴奋 :阈下刺激会使受刺激的局部的细胞膜Na+的通透性轻微增加,引起少量Na+内流,使膜电位升高,细胞膜发生一定的去极化,产生局部兴奋。46. 郎飞结: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并不覆盖整个轴突,在覆盖处还有间隙。这些间隙处称为郎飞氏结。(00年真题)47. 跳跃式传导:有髓纤维受外加刺激时,动作电位只能发生在相邻的朗飞结之间, 跨髓鞘传

13、递。(00年真题)48. 电紧张性扩布 :指发生在膜的某一点的局部兴奋可以使邻近的膜也产生类似的 去极化,但随距离加大而迅速减小以至消失。49. 兴奋-收缩耦联: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其后的机械收缩活动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50. 量子式释放:乙酰胆碱储存在突触小泡中,以囊泡为单位的倾囊释放称为量子式释放,每个囊泡释放时总是将其中所含的所有乙酰胆碱分子全部释放出来。51. 终板电位: 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电位绝对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变化称为终板电位,属于局部兴奋。是神经肌肉传递时在终板部位所看到的局部电位变化。(2004、2003 年真题)52. 横桥: 肌凝蛋白的膨大的球状部突出在粗肌丝的表面

14、,它与细肌丝接触共同组成横 桥结构。它对肌丝的滑动有重要意义。53. 等张收缩 :肌肉收缩的时候表现为肌肉长度缩短,但是肌肉张力不变的收缩,也叫动力性收缩;例如人肢体自由屈曲。54. 等长收缩 :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而张力升高的收缩,例如在伸直臂时提一重物,在克服重力的过程中主要是等长收缩。55. 单收缩:用单个点刺激作用于骨骼肌或支配骨骼肌的神经,可引起骨骼肌一次快速的收缩,称为单收缩。56. 调节蛋白 :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控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调节蛋白。(2011年真题)57. 完全强直收缩:当连续的电刺激刺激肌肉或者支配肌肉的神经时,如果刺激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完

15、成之前到达肌肉,这样使肌肉处于连续收缩状态,各个收缩波,不能分辨,这样的收缩叫做完全强直收缩。58. 不完全强直收缩: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于标本时,则出现多个收缩反应的叠加,此为强直收缩。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时,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00年真题)59. 最适前负荷 :由长度一张力曲线可知当前负荷逐渐增加时,肌肉每次收缩所产生的张力也随之增大,但在前负荷超过一定限度时,在增加前负荷反而使主动张力越来越小,以致为零,故称使肌肉产生最大张力的前负荷称为最适前负荷。60. 后负荷: 指肌肉开始收缩时遇到的阻力。61. 内环境:体内细胞生存的环境为内环境,人体的内环境为细胞外液。62. 无急态: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稳态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平衡,即内环境的的各种理化性质可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动。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001年真题)木申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进行的调节,是最普遍的一种调节。65.体液调节:是指机体的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一些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特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