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后的心理学试卷3套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13475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后的心理学试卷3套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整理后的心理学试卷3套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整理后的心理学试卷3套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整理后的心理学试卷3套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整理后的心理学试卷3套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后的心理学试卷3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后的心理学试卷3套(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林师范学院心理学期末试卷A卷及答案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与 的含义基本相同;狭义的认知与 的含义基本相同。2、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 、记忆力、 、思维力五个基本因素, 是智力的核心, 是智力的最高表现。3、思维具有 、 和 三个基本特征。4、个体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 和 三种心理成分构成。5、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 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 的反映。6、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是 。7、 是根据他人的描述而在大脑中产生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8、“教师期望效应”又被称为 。9、在人的

2、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的那些心理活动,通常称之为 。10、 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在西方心理学中,它往往被称作 。1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与 。得 分评卷人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心理是人脑对 A .客观现实象镜子一样的反映 B. 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 C. 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 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2、有人对数学感兴趣,有人对哲学感兴趣。有人喜欢高尚的内容,有人则喜欢繁琐的事物。这表明兴趣具有 A. 稳定性 B. 效能性 C. 指向性 D. 广度3、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都是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 C复杂的无条件反射 D条

3、件反射系统4、研究发现:女孩在语言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而男孩在空间能力、数学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这反映了能力在 方面的差异。A.性别 B.发展速度 C.发展水平 D.类型5、果断、坚定、英勇、有明确的目的性,这属于性格的 。A. 态度特征 B. 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6、 的出现,是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最后分界线,它的发展标志着个体心理成熟的程度。A.个性 B.能力 C.性格 D.自我意识7、推孟第一次将智商(IQ)概念引入智力测验,其公式表达为 。A智商=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B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C智商=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D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8

4、、从学习程度方面来说,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 时,对防止遗忘的效果最好。 A110% B.150% C.200% D.200%以上9、所谓“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是 的最好写照。A从众 B服从 C 去个性化 D群体极化10、俗语“不见棺材不落泪”是意志 相反的品质。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11、为了要记住“电视服装”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电视里正在播服装广告”等这样的联系,这是 记忆策略的运用。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细阐述策略 D.组织策略12、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体心理活动在

5、 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A.稳态动态过渡态 B.动态稳态过渡态C.稳态过渡态动态 D.动态过渡态稳态13、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冯特 B.弗洛伊德 C.华生 D.马斯洛14、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稳定 D.注意的转移15、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皆是 的绝好写照。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情境得 分评卷人二、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无意注意就是没有注意。( )2、感觉的相互作用既可以发生在不同感觉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同一感

6、觉之间。( )3、梦是在睡眠时产生的,不是一种心理现象。( )4、学生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狭义的学习。( )5、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好,智商高,创造力自然也高。( )6、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关键,没有决定的执行采取的决定就没有任何意义。( )7、竞争会给人们带来压力,使竞争对手之间产生相互嫉妒、敌意甚至对抗行为。因此竞争没有任何意义,应减少竞争。( )8、煤在白光照射下我们仍把它知觉为黑色是因为知觉的整体性作用所致。( )9、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之前,教师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或动机。( )10、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

7、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得 分评卷人三、 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9分)1、 归因2、 性格3、 心理健康四、 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 心理发展有何规律或特点?2、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3、 遗忘的规律是什么?如何利用遗忘的规律合理地指导学生学习?4、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得 分评卷人六、论述题(12分)结合生活中的或自己的实践经验,试论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七、 实例分析(10分)请看下面的一幅漫画,回答提出的问题。(1)(2)(3)(4)1、 按从上到下(1)(4)的顺序分析图中每行所反映出来的气质类型。(4分)2、 结合教

8、育教学实际,谈谈教师应该如何针对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教育?(6分)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答案及评分标准(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认识;记忆。2、想象力,思维力(或抽象思维力),创造力。3、概括性、间接性、问题性4、自我体验、自我控制(或自我行动)5、个别属性、整体(或综合)6、智力7、再造想象8、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9、心理过程。10、需要,内驱力。11、指向、集中二、选择(每题1分,共15分)1、C 2、C 3、D 4、A 5、B 6、D 7、B 8、B 9、A 10、C 11、C 12、D13、C 14、B 15、A 三、判断(每题1分,共1

9、0分)1、 2、 3、 4、 5、 6、 7、8、 9、 10、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9分)1、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成功与失败原因的看法与解释(或行为结果的原因分析)。2、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3、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五、简答(每题6分,共24分)1、心理发展有何规律或特点?答案要点:心理发展具有(1)阶段性与连续性(1分);(2)方向性与不可逆性(1分);(3)不平衡性(1分);(4)个别差异性(2分);(5)发展的关键期(1分)。2、如何激发和

10、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参考要点:(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学习材料要有科学性与趣味性;(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进行正确的评价(或适当的表扬与批评);(5)适当开展竞赛;(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每个要点给1分,共6分;其它观点只要合理或有效,也给分。)3、A、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即“先快后慢,先多后少”。(2分)B、如何利用遗忘的规律合理地指导学生学习?(4分)参考要点:(1)合理安排学习的内容与时间(2)选择适当的识记方法(3)及时复习(4)合理分配复习时间(5)复习方式多样化,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经常复习(7)适当的超额学习(

11、每个要点给1分,只要答对4个即给满分4分;其它观点只要合理或有效,也给分。)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答案要点:(1)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不同的层次,而且这些需要都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或层次越低的需要强度越大,人们优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再依次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1分)。(2)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答对每种需要给1分,共5分)。六、论述题(12分)参考要点:1、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0分)(1)情绪与动机。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积极的情绪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则会阻碍问题解

12、决的速度。动机是问题解决的重要条件,动机是推动问题解决的动力因素。在一定程度内,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2)对问题情景的知觉。问题情景指问题解决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客观情景或刺激模式,通常称问题条件。问题情景与个人的认知结构的差异越大,问题就越难解决,相反则问题容易解决。或当问题的呈现方式越符合人的经验或知觉习惯,人们就越易于知觉问题的情景,问题的解决也就越容易。(3)定势。定势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如果新的问题与先前解决的问题相类似,则定势会促进新问题的解决;否则,就会阻碍新问题的解决。(4)原型启发。原型就是对解决问题能

13、产生启发作用的事物。原型启发会使人们在问题解决过程豁然开朗,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原型启发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具有很大作用。(5)功能固定。功能固定使得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人们灵活解决问题另外,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还有知识经验、个性特点、迁移等(每个要点2分,其中说出因素给1分,展开论述的(论述只要合理即可)给1分;答对5个即给满分10分。)2、结合生活中的或自己的实践经验(2分)。七、实例分析(10分)1、气质类型依次是: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答对1个给1分,共4分)2、针对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教育(6分)参考要点:(1)教师要学习有关气质的基本知识,不应该对学生的气质抱有偏见。(2)必须正确认识学生的气质差异有针对性、预见性地增益不同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