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建立和存在的时间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130725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朝建立和存在的时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夏朝建立和存在的时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夏朝建立和存在的时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夏朝建立和存在的时间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夏朝建立和存在的时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朝建立和存在的时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结论:夏商周年表。定夏朝约开始于前20年,夏商分界大概在公元前1。但该结论仍有较大争议。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种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措施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西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种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该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九五筹划”中的一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该工程正式启动于199年5月16日,9月15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验收。由于工程成果报告简本刊登后,其结论和措施引起了中国内外学术界的不少质疑,因此最后的报告繁本未能获得通过。因此从此一角度上而言,该工程是一项尚未完毕的项目。工程介背景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

2、史,然而真正有文献记载年代的“信史”却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前84年,见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此前的历史年代都是模糊不清的。司马迁在史记里说过,她看过有关黄帝以来的许多文献,虽然其中也有年代记载,但这些年代都十分模糊而又不一致,因此她便弃而不用,在史记三代世表中仅记录了夏商周各王的世系而无具体在位年代。因此共和元年此前的中国历史,事实上始终没有一种公认的年表。第一种对共和元年此前中国历史的年代学作系统研究工作的学者是西汉晚期的刘歆。刘歆的推算和研究成果体目前她撰写的世经中,世经的重要内容后被收录于汉书律历志。从刘歆后来始终到清代中叶,又有许多学者对共和元年此前中国历史的年代进行了推算和研究。这些

3、工作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她们推算所用的文献基本上不超过司马迁所见到的文献,因此很难有所突破。晚清后来状况有些变化,学者开始根据青铜器的铭文作年代学研究,这就扩大了资料的来源。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又为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来源。进入20世纪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又为研究夏商周年代学积累了大量的材料。立项过程195年秋,国家科委(今科技部)主任宋健邀请在北京的部分学者召开了一种座谈会,会上宋健提出并与人们讨论建立夏商周断代工程这一设想。1995年终国务院召开会议,成立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国家科委、自然科学基金会、科学院、社科院、国家教委(今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协共七个

4、单位的领导构成,会议聘任了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作为工程的首席科学家。99年春,夏商周断代工程组织了一种由不同窗科的2位专家形成的专家组,并拟定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在199年月得到了通过。19年5月16日国务院召开了会议正式宣布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始启动。这一科研项目,波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学科,共分9个课题,4个专项,直接参与的专家学者达200人。工程目的 以半信史时代(夏朝西周共和元年前)的年代考据为目的: 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此前西周诸王,提出较精确的在位年代。 商代后期武丁如下各王,提出较精确的

5、在位年代。 商代前期,提出较基本的年代框架。 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研究课题1. 有关夏商周年代、天象、都城文献的整顿及可信性研究2. 夏商周天文年代学综合性问题研究3. 夏代年代学研究4. 商代前期年代学研究5. 商代后期年代学研究6. 武王伐纣年代的研究7. 西周列王的年代学研究8. 碳-14测年技术的改善与研究9. 夏商周年代研究的综合与总结研究措施夏商周断代工程对传世的古代文献和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等材料进行了收集、整顿、鉴定和研究;对其中有关的天文现象和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学予以计算从而推定其年代;同步对有典型意义的考古遗迹和墓葬材料进行了整顿和分期研究,并进行了必要的发掘,获取样

6、品后进行碳-4测年。结论与意义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发布了夏商周年表。夏商周年表定夏朝约开始于前270年,夏商分界大概在公元前16(有学者列出更具体年代前1556年,但仍有争议);盘庚迁都约在前,商周分界(武王伐纣之年)定为前1046年。根据武王伐纣之年和懿王的元年的确立,建立了商王武丁以来的年表和西周诸王年表。如果该工程结论顺利为学术界接纳的话,将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来源和发展提出一种全新的历史新年表。然而,在8月底召开的讨论繁本的专家会议上,不少与会学者采用了谨慎的态度,她们规定对每个学术上有争论的问题都应列出多种不同之意见,由于学者们的这一主张,已大体写好的繁本未能获得通过。但是以考

7、古学的研究态度来说,学者们这样的态度是合理而负责的规定,符合学术规范。此后会有更多的文物浮现,支持或否认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学术争论在“东亚历史”期刊(st Asian Histor)上,Dulas J. enan刊登文章质疑周懿王元年天再旦是公元前99年。文章中对于工程研究措施中的错误提出了具体质疑。文中提到:某些近来的研究筹划,涉及被中国国务院接受的研究筹划(指夏商周断代工程),根据的是一种在公元前一千纪初期的“天再旦”的记载。这些研究把这个奇特的记载解读成日出时的日偏食。这种解读看似合理(黎明要开始之际,天色由于日食而暗下来,然后再日出),但却是不拟定的。日出时把太阳表面遮住的部分大到

8、可让天色大幅变暗的日食是很少的。在公元前899年月1日的确是有一次日出时日食,而这些研究筹划把这个日食相应到该奇特的记载(指周懿王元年天再旦)。计算显示,公元前99年的那次日食把主观亮度(人类观测者所感受到的亮度)减低的限度不不小于2%。为了证明这样的亮度减少可以给观测者有“拟定的天再旦”的感觉,某些研究者对观测了197年日出时日偏食的观测者进行了调查。然而,所有的观测者所在的位置要不就是位于亮度减低不到1%的地方(这些地方的观测者没有“天再旦”的感觉),要不就是位于亮度减低超过80%的地方(这些地方有(指天再旦的感觉))。从这些数据,研究者作出结论,“主观亮度减少超过10%会导致“拟定的天再旦”的感觉”。这个结论主线毫无根据。事实上,飘过的云常常可以导致主观亮度减少25此外,该文也质疑了对于该次日食的计算的对的性。张立东在面对面的对话“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美国之旅中记载在美国亲耳听到仇士华承认国内的碳-代鉴定成果有疑问,但是仇士华矢口否认。2注:全文引用来源于 维基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