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忠建的论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130321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谭忠建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谭忠建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谭忠建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谭忠建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谭忠建的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设置长鸿实验学校 谭忠建摘要:“以学定教,开放生成”的课堂模式需要问题引领,挖掘教材,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提高课堂效果。利用问题引领,通过学生交流突破课堂难点,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设置问题,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关键词:设置问题 自学 交流 检测 新课程背景下,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定为“以学定教,开放生成”,课堂基本流程是:自学交流检测三个环节。在此环境下,问题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置的好坏也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下面以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例,谈谈如何设置问题,实施“自学、交流、检测”三个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一、挖掘教材,设置问题

2、,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合作交流的基础,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上的困难,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挖掘教材,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自学。例如,在第二章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自学环节,我们通过集体备课,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1、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能用实例证明吗?2、声音在介质中以什么形式向外传播?3、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真空能传声吗?4、声速是用来描述什么的物理量?其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5、在教室上课时,我们为什么不能感觉出回声?什么情况下我们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经过以上问题的引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就能有的放矢,也能基本把握

3、本节课的基本内容,也只有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才能开展后面的“交流”。二、问题引领,通过“交流”完成课堂内容。“交流”是整个课堂中核心,我校每班都按学生学习能力,以同质异构的原则分成了每四人一组,“交流”过程又分为小组交流、师生交流。为达到小组交流的实效性,各班根据班级的实验情况,都有详细的小组评价机制。小组交流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而师生交流是小组交流的升华。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更需要设置好问题,通过问题引领,突破难点。如在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中,我们设置了如下交流问题:1、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管中有水)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听到

4、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 传播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 传播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 传播来的。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语言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一些3、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减小到原来的1/1000,甚至更小,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增大到原来的1000倍呢?通过这三个问题的交流,学生对本节课的难点内容有了新的突破,特别是第3题,将课堂推进了又一个新的高潮,这样的问题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当然,在师生交流中,我们还特别期待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在这节课的

5、教学中,就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既然真空不能传声,那么在天宫课堂中,王亚萍授课时的声音又怎么会传到地球上呢?三、设置问题,当堂检测,及时反馈。课堂是否高效,核心内容是否落实,还需要检测。众所周知,现在许多教学大赛在课堂最后安排了“检测”的环节,作为衡量教师上课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我校的课堂模式中,“检测”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更需要设置一些针对性强求的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如在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中,我设置了如下一些检测题:1、图11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嗽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_2、人在一座山前击掌,2s后听到了回声,若声速为3

6、40m/s,则人到山的距离为( ) A、680m B、340m C、170m D、510m3、将一只带有小锤的闹钟放在一个密闭的下班玻璃容器中,闹铃敲打时,人 看见小锺的振动, 听见闹铃声;当容器中空气逐渐抽出后,人 看见小锺的振动, 听见闹铃声,这说明真空 传声。(都填“能”或“不能”)4、邮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造的,隔音效果较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 ) A、能较好的吸收声音 B、能较好的反射声音 C、不能传播声音 D、能够发出声音 5、下列现象与骨传导无关的是( ) A、人们游泳时在水中也能听到声音B、贝多芬晚年用木棒听音创作 C、工人们用木棒抵在运转的机器上,倾听机器运转是否正常

7、 D、小明把振动的音叉抵在自己的头骨上,觉得声音特别响6、成语“隔墙有耳”中,声音是通过 和 传入偷听者的耳中。这说明 和 都能传声。7、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为什么?四、问题设置的要求1、问题的设置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应在元认知级,即教师的提问,不应是纯知识性的提问,而应该能使学生意识到是对自己认知能力的一次次挑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

8、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教师要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邻近发展区)来提问,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2、问题的设置要有利于学生建立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法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通过恰当的提问使学生在学习中一直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的目的。总之,问题设计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不能仅仅理解成是一种教学技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教学观念问题,它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和谐统一的最有效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