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实习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127601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感器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传感器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传感器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传感器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传感器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感器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实习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电量电测技术实验报告系(部)名称班级学号姓名课程名称指导教师电子工程系102028237吕 驰传感器实习黄 刚日期:2012年12月18日一、传感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传感器(英文名称: transducer/sensor )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 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 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1. 传感器的发展历史及现状1.1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历史传感器技术是20 世纪的中期才刚刚问世的,在那时与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相比,传感技术的发展都落后于它们,不少

2、先进的成果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并没有投入到实际生产与广泛应用转化率比较低。 在国外, 传感器技术主要是在各国不断发展与提高的工业化浪潮下诞生的,并在早期多用于国家级项目的科研研发以及各国军事科技航空航天领域的试验研究。然而,随着各国机械工业、电子、计算自动化等相关信息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以日本和欧美等西方国家为代表的传感器研发及其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已在国际市场中逐步占有了重要的份额。我国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传感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经过从“六五”到“九五”的国家攻关,在传感器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可靠性改进等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传感器研究、 开发、 生产和应用的体系, 并在数控机

3、床攻关中取得了一批可喜的为世界瞩目的发明专利与工况监控系统或仪器的成果。但从总体上讲,它还不能适应我国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不少传感器信号处理和识别系统仍然依赖进口。 同时, 我国传感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优势尚未形成产品的改进与革新速度慢生产与应用系统的创新与改进少。1.2 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可从不同角度分类。 从被测量不同 , 分为几何机械量( 例如尺寸、 角度、 表面参数、位移、速度、加速度、角位移、角速度等) , 热工量 ( 例如温度、压力、流量、密度、黏度、质量等 ) , 光学量 ( 强度、 功率、 波长、 频率、 相位、 速度、 脉宽、 延迟、 折射率、 束散角等 ) ,声学量

4、, 生物参数 , 医学量 ( 生理参数 ) 等。 从传感器的输出不同 , 可分为模拟信号( 连续波和脉冲波 ) , 数字信号 , 电压和电流等传感器。1.3 传感器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21 世纪是迈向信息化社会的崭新阶段。其中,光电信息学与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已成为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并最有机会寻求更大的突破与飞跃传感器技术作为一种与精选现代科学密切相关的新兴学科, 在人类迈向新世纪, 步入信息化社会的关键阶段想要寻求空前迅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感器在这两个前沿领域中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应用。1.3.1 光电传感器的研究应用现状光电式传感器(Photoelectric Senso

5、r) 是以光为测量媒介, 以光电器件为转换元件的传感器,它具有非接触、响应快、性能可靠等卓越特性。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光电器件的不断涌现, 特别是激光技术和图像技术的迅猛发展, 光电传感器已成为各种光电检测系统中实现光电转换的关键元件。在传感器领域的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非接触测量领域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目前, 光电式传感器已在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光电器件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传感器件,并负责把光信号、红外、可见及紫外光辐射,转变成为电信号、光电器件响应快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有较高的可靠性,因此在自动检测、 计算机和控制系统中应用广泛。 光

6、电式传感器既可以测量光信号, 也可以测量其他非光信号, 它可以实现对直接引起光源变化的被测量进行测量, 也可以对使光路产生变化的被测量进行测量,量电路对光电器件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或转换。光电传感器在当前科研领域的运用范围很广,影响力巨大,尤其是基于光电传感器技术原理研发和制造出的新型光电传感器已成为当今传感器市场的主流, 在国外, 光电传感器技术已广泛地运用到各国军事技术、航空航天、检测技术以及车辆工程等诸多领域。例如,军事上,国外激光制导技术迅猛发展, 使导弹发射的精度和射中目标的准确性大幅度提高, 美国在航空航天领域, 研制出了新型高精度高耐性红外测温传感器, 使其在恶劣的环境中仍能高精

7、度测量出运行中的飞行器各部分温度。 国外的城市交通管理也大多运用电子红外光电传感器进行路段事故检测和故障排解的指挥。同时,国外现有汽车中常装载有新型光电传感器如激光防撞雷达、红外夜视装置、测量发动机燃料特性、压力变化并用于导航的光纤陀螺等。目前我国的光电式传感器在现代研究实力和影响范围上虽不及日本和欧美一些国。但却在研究的种类和样式上取得重大的突破,总体上可分为光电式数字转速表、光电式物位传感器、视觉传感器以及细丝类物件的在线检测。 同时, 基于光电传感器技术的科技设备已在我国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军事领域, 其中较为广泛的应属紫外告警系统, 它为探测来袭导弹提供了一个极其有效的手段。1.3.2

8、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生物传感器技术是指用生物活性材料作为感受器, 通过其生化效应来检测被测量的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的原理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 生物功能物质的分子识别部分和转换部分。 前者的作用是识别被测物质, 当生物传感器的敏感膜与被测物接触时, 敏感膜上的某种生化活性物质就会从众多化合物中挑选适合于自己的分子并与之产生作用, 使其具有选择识别的能力, 转换部分是由于细胞膜受体与外界发生了共价结合,通过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诱发了一系列的电化学过程 而这种变换得以把生物功能物质的分子识别转换为电信号 形成了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和开发在全球学术界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国外,现代生物传感器已被详

9、细划分为酶传感器、细胞传感器、免疫传感器、基因传感器等。酶传感器方面,由于酶的纯化困难, 加之固化技术影响酶的活性现代生物传感技术中采用多酶体系, 利用即对不同化合物采用不同类型的酶进行最大活性的催化反应, 并运用多酶的反馈调节可大大节省原材料并提高工作效率 固定化底物电极,即使玻璃电极附近的,变化与酶的活性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酶的电化学固定化即制作厚度小, 酶含量可控的酶层细胞传感器以活细胞作为探测单元 能定性定量地测量和分析未知物质的信息, 并可连续检测和分析细胞在外界刺激下的生理功能免疫传感器是利用抗体对抗原的识别并能与抗原结合的功能构成的生物传感器。 根据生物敏感膜产生电位的不同,

10、可分为标记和非标记免疫传感器。现代基因传感器技术主要应用于基因固定的载体表面修饰和基因探针固定化技术、界面杂交技术、杂交信号转换和检测技术等。在我国,生物传感器技术还处在大规模的研究阶段。然而, 结合国内外相关技术研制的生物传感器在我国当前的工业、 农业、 环境监测及生物医学等众多领域还是有着广泛和重要的应用。在生物医学方面,一些有临床诊断意义的基质如血糖、乳酸、 谷氨酰胺等可借助于生物传感器来检测在环境监测领域, 生物传感器在测定环境污染指标即水质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保证地区的淡水、 饮用水质量, 有效治理被污染水源等做出了贡献,微生物传感器用于测定空气和水中的含量和

11、浓度,在发酵工业、整治大气污染等方面发挥功效。生物传感器还可探测除草剂含量应用于植物学研究和整治农药污染。在食品工业中,生物传感器用于食品鲜度滋味和熟度的测定,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 还可测定食品中的细菌和毒素含量, 及时避免人们误食此类食品危害健康。2.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的传感器,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和功能上,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当前, 人们在充分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条件, 研究和采用合适的外部电路以及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传感器的性能价格比的同时, 正在寻求传感器技术发展的新途径。 特别是电子设计自动化精选(EDA、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

12、试(CAT、数字信号处理(DSP、专用集 成电路(ASIC)及表面贴装技术(SMT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加速了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由于传感器具有频率响应、阶跃响应等动态特性以及诸如漂移重复性、精确度、灵敏度、分辨率、 线性度等静态特性, 所以外界因素的改变与动荡必然会造成传感器自身特性的不稳定,从而给其实际应用造成较大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在不同场合对传感器规定相应的基本要求, 以最大程度优化其性能参数与指标, 如高灵敏度、 抗干扰的稳定性、线性、容易调节、高精度、无迟滞性、工作寿命长、可重复性、抗老化、高响应速率、抗环境影响、互换性、低成本、宽测量范围、小尺寸、重量轻

13、和高强度等。同时,根据对国内外传感器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以及对传感器各性能参数的理想化要求, 现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从四个方面: 一是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和开发新型传感器;二是实现传感器的多功能、高精度、集成化和智能化;三是实现传感技术硬件系统与元器件的微小型化;四是通过传感器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整合实现无线网络化。2.1 利用新材料开发新型传感器随着光导纤维、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相继问世,人工智能材料给我们带来了福音,它具有能够感知环境条件的变化(传统传感器)的功能,识别、判断(处理器)功能,发出指令和自采取行动 (执引器) 功能, 利用这样具有新效应的敏感功能材料使研制具有新原理的新型传感器成

14、为可能。2.2 集成化多功能传感器的开发集成化是指传感器同一功能的多元件并列以及功能上的一体化前一种集成化使传感器的检测参数实现“点、线、面、体”多维图像化甚至能加上时序控制等软件,变单参数检测为多参数检测;后一种集成化使传感器由单一的信号转换功能,扩展为兼有放大、运算、补偿等多功能的传感器。在实际运用中,常做到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的集成,它包括:传感器阵列的集成、多功能和多传感参数的复合传感器; 传感系统硬件的集成; 硬件与软件的集成; 数据集成与融合等。而多功能是指“一器多能”即一个传感器可以检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数,这样可大大节省工程成本并使项目复杂度降低,提高了工作效率运用集成化多功能理论

15、研制出的传感器可以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并发挥出更加强大的功能效用, 利用集成化多功能原理, 现代传感技术已制成带温度补偿的集成压力传感器频率输出型集成压力传感器、霍尔集成传感器、半导体集成色敏传感器、多维化集成气敏传感器等。在智能化传感技术方面,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单元,具有检测、判断和信息处理等功能; 硬件上由微处理器系统对整个传感器电路、 接口信号转换进行处理调整; 软件上进行非线性特性校正,误差的自动校准和数字滤波处理,从而形成传感技术的智能化系统。2.3 实现传感技术硬件系统与元器件的微小型化利用集成电路微小型化的经验,从传感技术硬件系统的微小型化中提高其可靠性、质量、处理速度和生产率,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这种充分利用已有微细加工技术与装置的做法已经取得巨大的效益,极大地增强了市场竞争力。2.4 传感器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具有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