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拟卷三供参习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12756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拟卷三供参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拟卷三供参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拟卷三供参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拟卷三供参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拟卷三供参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拟卷三供参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拟卷三供参习(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仅供参考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拟卷(三)一.最佳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 六淫邪气中,易伤肺的是()A. 风邪B.燥邪C.湿邪D.寒邪E.火邪1. 【答案】B【解析】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 燥易伤肺2. 暑邪伤人,可见汗出、气短、乏力等症,是由于A.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 暑伤脾胃,纳食减少C. 暑多挟湿,阻遏气机D. 暑性升散,伤津耗气E. 暑性开泄,易袭阳位2. 【答案】D【解析】暑为

2、阳邪,有升发之特点,故暑邪侵犯人体,多直入气分,可使腠理开泄而多汗。暑热之邪,易于扰乱心神,则见心烦闷乱、神不安宁等。由于大量汗出,气随津泄而致气虚。所以,外伤暑邪,可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3. 湿邪致病,病程长,缠绵难愈,是由于A. 湿阻气机B.湿邪伤阳C.湿性黏滞D.湿性重浊E.湿性趋下3. 【答案】C【解析】湿性黏滞“黏”,即黏腻,“滞”,即停滞。湿邪黏腻停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湿邪致病临床表现多黏滞不爽,如排出物及分泌物多滞涩而不畅;二是指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如湿温、湿痹、湿疹等病,皆因湿邪难以祛除而不易速愈。4. 具有生风动血致病特点的外感

3、病邪是 不是用于商业用途仅供参考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燥邪 E. 火邪4. 【答案】 E【解析】 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之邪侵袭人体, 燔灼肝经, 耗伤阴津, 使筋失其滋养濡润而致运动失调, 引起“肝风内动” ,称为“热 极生风”。5. 邪正盛衰决定着A. 病证的寒热 B. 病位的表里C. 气血的虚实 D. 病证的虚实E.脏腑的虚实5. 【答案】 D【解析】在疾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正气和邪气这两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正邪双方在其斗 争的过程中,在力量对比上发生着消长盛衰的变化。一般来说,正气增长而旺盛,则必然促使邪气消退, 反之,邪气增长而亢盛,则必然会损耗正气。 随着体内

4、邪正的消长盛衰,形成了病证的虚实变化。6. 根据中医体质学说偏阴者多见A. 畏寒 B. 舌红 C. 畏热 D. 喜动 E. 急躁6. 【答案】 A【解析】 偏阴质是指具有代谢相对抑制、身体偏寒、喜静少动等特征的体质类型。体质特征为:形体适中或偏胖,但肌肉不壮;面色偏白而欠华,口唇色淡;毛发易落;食量较小,消化吸收功能一般; 平时畏寒喜热,手足不温,耐夏不耐冬,或体温偏低;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精力偏弱,容易疲劳,睡 眠偏多;动作迟缓,反应较慢,喜静少动,性欲偏弱;性格内向,或胆小易惊;舌质偏淡,脉多迟缓。7. 偏阳体质者易于表现为 ( )A. 疲劳 B. 急躁 C. 喜热 D. 喜静 E. 少动

5、7. 【答案】 B【解析】 偏阳质是指具有代谢相对亢奋、身体偏热、多动、好兴奋等特性的体质类型。8. 阴胜则阳病的病理表现是A. 实寒 B. 虚寒 C. 实热D. 虚热 E. 寒热错杂8. 【答案】 A【解析】 阴胜则阳病” ,即阴盛则阳虚。但从病机上必须区分阳的虚损程度,邪客于阴而致阴盛,此 时,由于阳的相对不足,从而出现实寒证, 如果由于阴盛而耗伤机体的阳气,此时阳由相对的不足转而 成为极度的虚亏,即从实寒证转化为虚寒证或实寒兼阳虚证。不是用于商业用途仅供参考9. 亡阴和亡阳之汗的主要区别在于A. 汗出的原因B. 汗出的冷热C. 汗出的味道D.汗出的气味E. 汗出的颜色9. 【答案】 B【

6、解析】 1. 亡阳临床表现多见冷汗淋漓 、肌肤手足逆冷、精神疲惫、神情淡漠,甚则见昏迷、脉微 欲绝等症状。2. 亡阴临床表现多见汗出不止、汗热而黏 、手足温和喘渴烦躁,或昏迷谵妄、身体干瘪、皮肤皱褶、目 眶深陷、脉疾躁无力等症。10. 瘀血疼痛的特征是A. 酸痛 B. 绞痛 C. 胀痛 D. 窜痛 E. 刺痛10. 【答案】 E【解析】瘀血的致病特点1. 疼痛多为刺痛, 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2. 肿块 外伤肌肤局部,可见青紫肿胀;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则形成癥积,按之有痞块,固定不移。3. 出血 血色多呈紫暗色,并伴有血块。另外,临床望诊,往往还可见到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色

7、 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等表现。切诊则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等脉象。11. 涩脉的主要病症A. 血瘀 B. 食滞 C. 痰饮 D. 热证 E. 湿证11. 【答案】 A【解析】涩脉与主病 脉象 往来艰涩不畅,有如轻刀刮竹。 主病 气滞、 血瘀 、精伤、血少。12. 根据三部脉分侯脏腑的方法,左尺侯的是A. 心 B. 肺 C. 脾 D. 肝 E. 肾12. 【答案】 E【解析】现临床常用的划分的方法是: 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命门) ,左寸候心,左关 不是用于商业用途仅供参考候肝,左尺候肾。 总的来说是体现了“上(寸脉)以候上(躯体上部) ,下(尺脉)以候下(躯体下部) 的原

8、则13. 阴虚的常见症状是A. 脉沉 B. 神疲C. 乏力,眩晕D. 五心烦热E. 舌红,苔黄腻13. 【答案】 D【解析】 阴虚证 的临床表现,除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眩晕失眠、舌红脉细数等阴液不足的证候外,还常伴见 五心烦热、 潮热盗汗、舌红绛、脉数等阴不制阳、虚热内生的证候。14. 阳虚证的主要症状是A. 面色萎黄,四肢倦怠B. 时而汗出,动则加重C. 冷汗淋漓,四肢厥冷D. 畏寒肢冷,面色咣白E. 呕秽水泻,脘腹胀痛14. 【答案】 D【解析】阳虚证,则除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蜷卧嗜睡,脉微无力等气虚功能衰减的证候外,还常兼见 畏寒肢冷 、口淡不渴、尿清便溏或尿少肿胀、面白舌淡等阳不制

9、阴,水寒内盛的证候。15. 痰色黄而黏稠,多属A. 燥痰 B. 风痰 C. 湿痰 D. 热痰 E. 寒痰15. 【答案】 D【解析】 痰色黄而黏稠,多属热痰寒痰色白湿痰多量大16. 表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 五心烦热B. 发热汗出C. 畏寒喜暖D. 发热恶寒E. 形寒肢冷16. 【答案】 D【解析】表证临床表现以 发热恶寒 ,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为主。常兼见头身疼痛、鼻塞、咳嗽 等症状为主。以起病急、病程短,有发热恶寒的症状为辨证要点。不是用于商业用途仅供参考17. 心气虚的主要症状是A. 心悸,气短,舌淡,苔白B. 心悸,气短,胸闷,舌燥或紫暗C. 心悸,气短,唇舌色淡D. 心悸,气短,口

10、唇青紫E. 心悸,气短,四肢厥冷17. 【答案】 A【解析】 心气虚证的临床表现,除上述共有症状外,兼见面色(白光)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 体胖嫩,苔白,脉虚。 心阳虚证的临床表现,除上述共有症状外,兼见形寒肢冷,心胸憋闷,面色苍白,舌淡或紫暗脉细弱或 结代。 如出现心阳虚脱,除有心阳虚的症状外,兼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18. 心悸,心前区闷痛,痛引肩背内臂,舌暗,脉涩,证属A. 心血虚 B. 心阴虚 C. 心气虚D. 心血瘀阻 E. 心火亢盛18. 【答案】 D【解析】心血瘀阻证的临床表现,多见心悸,心前区刺痛或闷痛,并常引臂内侧疼痛,尤以左臂痛 厥为多见,一

11、般痛势较剧,时作时止,重者并有面、唇、指甲青紫,四肢逆冷,舌质暗红,或见紫色斑 点,苔少,脉微细或涩。 心血瘀阻证一般以胸部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为辨证要点。19. 以胸闷太息为辩证要点的是 :A. 肝火上炎B. 肝气郁结C. 肝阳上亢D. 肝胆湿热E. 肝风内动19. 【答案】 B【解析】 肝气郁结证临床表现 常见胁肋胀痛, 胸闷不舒,善太息 ,神情沉默,不欲饮食,或见口苦 善呕,头目眩晕,脉弦,舌苔白滑。在妇女则有月经不调,痛经或经前乳房作胀等症。一般以情志抑郁, 肝经所过部位发生胀闷疼痛,在妇女则有月经不调等作为辨证要点。20. 面日皮肤发黄,鲜明如橘色,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

12、心呕吐,口苦,舌苔黄腻,脉濡数,可诊为A. 寒湿困脾 B. 脾虚下陷C. 脾胃湿热D. 脾阳虚E. 脾气虚 不是用于商业用途仅供参考20. 【答案】 C【解析】 脾胃湿热证 常见 面目皮肤发黄,鲜明如橘色,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厌恶油腻,恶心呕 吐,体倦身重,发热,口苦, 尿少而黄。舌苔黄腻,脉濡数。一般以脾的运化功能障碍和湿热内阻的症 状为辨证要点。21. 腰肾酸软,滑精早泄,多见于 ( )A. 肾阳虚证 B. 肾阴虚证C. 肾精不足证 D. 肾气不固证E. 肾不纳气证21. 【答案】 D【解析】 肾气不固证 临床表现常见 滑精早泄 ,尿后余沥,小便频数而清,甚则不禁, 腰脊酸软 , 面色淡白

13、,听力减退,舌淡苔白,脉细弱。一般以肾及膀胱不能固摄表现的症状为辨证要点。22. 小便不甚赤涩,淋沥不已,腰膝酸软。A. 热淋 B. 石淋 C. 劳淋 D. 血淋 E. 膏淋22. 【答案】 C【解析】劳淋 症状 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 ,时作时止,病程缠绵,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 乏力。舌质淡,脉细弱。治法 补脾益肾。 方剂应用 无比山药丸(赤石脂、茯神、巴戟肉、干地黄、山茱萸、牛膝、泽泻、山药、五味子、 肉苁蓉、杜仲、菟丝子)加减。 中成药选用 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五子衍宗丸。23. 患者肢体关节疼痛较重,部位固定,遇寒加剧,所属病症为A. 行痹 B. 热痹 C. 着痹

14、D. 尪痹 E. 痛痹23. 【答案】 E【解析】痛痹 症状 肢体关节紧痛,痛有定处,遇寒痛增, 得温痛减,痛处不红不热而常有冷感,关节不可屈伸。 苔薄白,脉弦紧或沉迟而弦。治法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方剂应用 乌头汤(川乌,芍药,麻黄,黄芪,甘草)加减。中成药选用 小活络丸,寒湿痹冲剂。 不是用于商业用途仅供参考24. 大便夹有不消化的食物,酸腐臭秽者,多因A.湿热内蕴 B.寒湿内盛 C伤食肠胃D. 脾胃气虚 E. 脾肾阳虚24. 【答案】 C【解析】食伤肠胃 症状 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泻下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治法 消食导滞。方

15、剂应用 保和丸(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加减。 中成药选用 保和丸、加味保和丸、开胃健脾丸。25. 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属于A. 风寒头痛 B. 风热头痛 C. 风湿头痛D. 瘀血头痛 E. 肝阳上亢25. 【答案】 D【解析】瘀血阻络 症状 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 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苔薄白,脉细或细涩。治法 祛瘀通络。方剂应用 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老葱,鲜姜,大枣,酒)加减。 中成药选用 通天口服液,正天丸。26. 能舒肝解郁、利胆退黄、消炎解毒的藏成药是A. 二十五味珊瑚丸 B. 二十五味松石丸C. 二十五味鬼臼丸 D. 二十九味能消散E. 三十五味沉香丸26. 【答案】 B【解析】二十五松石丸:由松石、藏茵陈、麝香、天竺黄、牛黄等 25 味药加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