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127110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6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学习资料2023年整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同步练习负数同步试题 一、填空1选择合适的温度连线。考查目的: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负数的意义。答案:解析: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判断。对于-5和-16,这两个温度的连线很容易出错,分析时提示学生根据南京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知道,冬天某一天的最低气温应为-5。2某市2014年每个季度的平均气温如下表所示。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平均气温()-101520-5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些温度吗?考查目的:负数的意义及其在温度计量中的应用。答案:解析:此题主要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两种量:零度以下记为负数,零度以上记为正数。再根据表格中的数据

2、,直接在温度计上标出即可。3看图填空。(单位:千米)(1)一辆汽车从A城向东行30千米,表示为+30千米,那么从A城向西行50千米,表示为( )千米;(2)如果汽车的位置是+60千米,说明它向( )行了( )千米;(3)如果汽车的位置是-80千米,说明它向( )行了( )千米;(4)如果这辆车从A城出发先向东行20千米,再向西行50千米,这时它的位置表示为( )千米;(5)如果这辆车从A城出发先向西行70千米,再向东行70千米,这时它的位置表示为( )千米。考查目的:结合数轴的知识,理解负数的意义及其应用。答案:(1)-50;(2)东,60;(3)西,80;(4)-30;(5)0。解析:用正负

3、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两种量:向东行记为正数,向西行记为负数,A城记为0。再结合各小题的题意填空。4六(1)班同学进行“1分钟跳绳”测验,以80下为标准,超过的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数用负数表示。下表是第一组的成绩记录单。跳得最多的是( ),实际跳了( )下;跳得最少的是( ),实际跳了( )下;根据以上数据估一估,这组同学平均每人1分钟跳绳次数会( )80下。(填“”或“”)考查目的:正数、负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简单的计算。答案:李强,88;陈金,74;。解析:跳得最多和最少的同学只需通过比较表格中的数据的大小即可得出,实际跳的次数涉及简单的计算。估计平均数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引导学生直

4、接利用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因为3+8-5+7+1-6+2-1-2=70,所以这组同学平均每人1分钟跳绳次数会大于80下。二、选择1一种饼干包装袋上标着:净重(1505)克,表示这种饼干标准的质量是150克,实际每袋最少不少于( )克。A.155 B.150 C.145 D.160考查目的:负数的意义及其应用。答案:C。解析:此题首先要知道以谁为标准,规定超出标准的为正数,低于标准的为负数。根据题意:净重(1505)克,表示最少不少于150-5=145(克)。2在8、-0.06、0.17、-15、+23、-、0中,不是负数的有( )个。A.6 B.5 C.4 D.3考查目的:根据正数、负数的意

5、义做出判断。答案:B。解析:根据正数、负数的意义可知,在以上各数中有三个负数:-0.06、-15、-,四个正数:8、0.17、+2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题中要求选出不是负数的数,要注意包括正数和0。3把9和13的平均数记为0,大于平均数记为“+”,小于平均数记为“-”,则9和13应分别记为( )。A.9,13 B.2,2 C.+2,-2 D.-2,+2考查目的:负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答案:D。解析:正负数表示一组意义相反的量,9和13的平均数是11,以它作标准记为0,9比它少2,记为-2;13比它多2,记为+2。4文具店、书店和玩具店依次座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文具店在书店西

6、边20米处,玩具店位于书店东边100米处,小明从书店沿街向东走了40米,接着又向东走了-60米,此时小明的位置在( )。A.文具店B.玩具店C.文具店以西40米处 D.玩具店以西60米处考查目的:负数的意义及其应用。答案:A。解析:以书店作标准记为0,向东的距离用正数表示,向西的距离用负数表示。也就是说,从书店走-20米到文具店,从书店走100米到玩具店。小明从书店沿街向东走了40米,此时小明在书店以东40米处,接着又向东走了-60米,也就是又向西走了60米,60-40=20(米),即小明在书店以西20米处,刚好是文具店的位置。三、解答1在一次数学测试中,六(1)班的平均成绩是87分,把高于平

7、均分的记作正数,低于平均分的记作负数。(1)李阳得了95分,应记作多少?(2)刘洋被记作了-5分,他实际得分是多少?(3)王刚得了87分,应记作多少?(4)李阳和刘洋相差多少分?考查目的:正、负数的意义及其在分数统计中的应用。答案:(1)95-87=8(分);(2)87-5=82(分);(3)87-87=0(分);(4)95-82=13(分)。答:李阳应记作+8分;刘洋的实际得分是82分;王刚应记作0分;李阳和刘洋相差13分。解析:确定将平均成绩87分记作0分后,高于标准记为正数,低于标准记为负数。用实际得分减去标准分即可得到答案。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明确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

8、的量。2十二路公共汽车从车站发出时载有25名乘客,第一站下去6名乘客,上来8名乘客;第二站下去10名乘客,上来2名乘客;第三站下去4名乘客,上来10名乘客;第四站是终点站。(1)如果下去的乘客人数记作负数,上来的乘客人数记作正数,请把下表填写完整。(2)想一想,有多少乘客是在终点站下车的。考查目的:负数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简单的正数、负数的计算。答案:(1)如下图所示。(2)20+8-6+2-10+10-4=20(人)答:有20名乘客是在终点站下车的。解析:此题主要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两种量:上车的乘客人数记为正数,下车的乘客人数记为负数。在解决“有多少乘客是在终点站下车的”

9、这一问题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发现上车的总人数和下车的总人数是相等的,据此可以直接得出结果。3学校食堂买来10袋大米,质量分别是105千克、98千克、108千克、92千克、100千克、110千克、92千克、95千克、101千克、102千克。以每袋大米100千克为标准,超过100千克的记作正数,不足100千克的记作负数。(1)填表:袋数12345678910相差数(千克)(2)算一算,这10袋大米的总质量是多少千克?(3)大米包装袋上标着:净重(1005)千克。按这一标准来衡量,这10袋大米中,有哪几袋不符合标准?考查目的:正数、负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答案:(1)如下表所示。袋数1

10、2345678910相差数(千克)+5-2+8-80+10-8-5+1+2(2)105+98+108+92+100+110+92+95+101+102=1003(千克)答:10袋大米的总质量是1003千克。(教师也可引导学生直接利用第(1)题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3)答:按净重(1005)千克的标准来衡量,质量为108千克、92千克、110千克、92千克的四袋大米不符合要求。解析:第(1)题根据正负数的意义,超过100千克的记作正数,不足100千克的记作负数,据此填表;第(2)小题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激发学生的思考,小结得出5+8+10+1+2-2-8-8-5+10010=10

11、03(千克),通过两种算法的比较感受算法的优化。4一种商品的常规价格是200元,但随着季节的变化,商品的价格可浮动“10%”。(1)“10%”的含义是什么?(2)请你算出该商品的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3)如果以常规价格为标准,超过标准价记作“+”,低于标准价记作“-”,该商品价格的实际浮动范围可以怎样表示?考查目的:负数的意义及其应用;正数、负数的简单运算;百分数的实际应用。答案:(1)“10%”的含义是在常规价格的基础上,加价和降价的幅度不超过10%。(2)最高价为200(1+10%)=220(元);最低价为200(1-10%)=180(元)。答:该商品的最高价格是220元,最低价格是180

12、元。(3)该商品价格的实际浮动范围可以表示为“20元”。解析:结合负数、百分数的意义,重点让学生理解“10%”的含义,“”表示既可能上涨也可能下调,10%则是价格浮动的幅度。以此为基础,即可根据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计算该商品的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圆柱与圆锥同步试题 一、填空1如图,把底面周长18.84 cm,高10 cm的圆柱切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 )cm2,表面积是( )cm2,体积是( )cm3。考查目的: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答案:28.26,304.92,282.6。解析:把圆柱体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底面积、体积都没有发生改变,只

13、有表面积比原来的圆柱多了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而多出的两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高,宽等于圆柱底面圆的半径(利用底面周长计算)。2数学老师的教具里有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老师告诉大家,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已知圆锥的高是12厘米。请你算一算,这个圆柱的高是( )厘米。考查目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答案:4。解析: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在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的情况下,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因此圆柱的高是1234(厘米)。3一个圆柱形的木料,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8厘米,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如果把它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部分的体积是( )立方

14、厘米。考查目的:圆柱的表面积、圆锥的体积计算。答案:207.24,150.72。解析: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把相关数据代入公式即可求出表面积。把这个圆柱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也就是这个圆锥与圆柱等底等高,要注意计算的是削去部分的体积,可以理解为是圆柱体积的或圆锥体积的2倍。4下图中的圆柱形杯子与圆锥形杯子的底面积相等,把圆锥形杯子装满水后倒进圆柱形杯子,至少要倒( )杯才能把圆柱形杯子装满。考查目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答案:9。解析:设圆柱与圆锥的底面积为,则圆柱的体积为,圆锥的体积为,圆柱的容积是圆锥容积的9倍,也就是需倒9杯才能把圆柱形杯子装满;也可以这样理解,在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倒3次可装满,现在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3倍,所以要倒9次。5小悦用一块体积为216立方厘米的橡皮泥,捏塑成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考查目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答案:162,54。解析: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比为3:1,216立方厘米是这个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和,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二、选择1下面各图是圆柱的展开图的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