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2.3.2化学反应的限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126695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2.3.2化学反应的限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2.3.2化学反应的限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2.3.2化学反应的限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2.3.2化学反应的限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2.3.2化学反应的限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2.3.2化学反应的限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2.3.2化学反应的限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2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时作业,知能巩固检验不足,强化根基一、选择题1 .下列对可逆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A. SO+Brz+2屋O=H2SO+2HBr 与 2HBr+H2SO(浓)Brz+SOf + 2屋。互为可逆反应B.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催化剂rC. SO与过量的 Q发生反应2SO+ Q 2SQ,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最终 SO全部转化为SOD. 2 mol SO 2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2 mol SO 3,放出QkJ的热量,那么 2 mol SO 3完全分解生成 SO 与Q应吸收QkJ的热量【解析】 可逆反应发生的条件应相同,故

2、A、B错误,C选项不符合两边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反应体系中均不能为0这个规律,所以选项 C错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知,选项D正确。【答案】D2.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 + 2CO(g) N2(g) + 2CO(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B.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C.反应达到平衡后,NO勺反应速率保持恒定D.单位时间内消耗 COm CO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解析】 升温,无论是正反应,还是逆反应,反应速率均加快, A项错;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 率,B项正确;达到平衡后,各组分的反应速率保持不变,C项正确;由于 CO和

3、CO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小学+初中+高中3.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2A三正反应速率A. Va=2 mol L1 min1Vb= 2 mol L minB.CI, 1va=2 mol L- 1 minvc= 2 mol-1 1 L minC.Va= 1 mol L 1一1 minVb= 2 mol 1. 1 L min故当两者同时消耗的量相等时,反应即达平衡,D项正确。B+ 3C,在下列四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逆反应速率D. va= 1 mol - L 1 - min 1 vc= 1.5 mol - L 1 - min 1【解析】 将逆反应速率根据化学方程式统一折算成A表达的速率,来表示

4、 A的生成速率,正反应速率表示A的消耗速率,二者相等,则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答案】D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 A(g) +B(g) 、- C(g) + D(g)已达平衡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 B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解析】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特点:各物质均为气态且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数之和相等,故在反 应过程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压强也不变;由质量守恒,该反应在恒容容器中进行,体系的密度不变, 故A、B D三项中的物理量均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据。【答案】C5 . (2017 西南师大附中高一检测 )在一

5、定温度下,向 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 2和2 mol Br 2(g),发生如下反应:H(g)+B2(g) f2HBr(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颜色不随时间变化B.容器内H2、Br2、HBr的浓度之比为 1 : 1 : 2C.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D.单位时间内消耗 n mol H 2,同时生成 2n mol HBr【解析】 容器内颜色不变,说明 Br2(g)的浓度不变,能证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A正确;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各成分的浓度不变,但不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B错误;因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压强始终不变化,故C错误;D项v(H2)与v(HBr)均

6、为正反应速率,无法说明v(正)=v(逆),D错误。【答案】A点燃点燃6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燃烧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依次为CH + 2Q:CO+2H2O, GH+SQ3CO+4H2。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今改为燃烧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减少空气进入量或增大石油气进入量B.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少石油气进入量C.减少空气进入量或减少石油气进入量D.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增大石油气进入量【解析】 从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知,燃烧单位体积的天然气比液化石油气耗Q少。因此,原来烧天然气的灶具今若改烧液化石油气,必须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少石油气进入量。【答案】B7 .中国锅炉燃烧采用沸腾炉的逐渐增多,

7、采用沸腾炉的好处在于 ()增大煤炭燃烧时的燃烧热并形成清洁能源减少炉中杂质气体(如SO等)的形成提高煤炭的热效率并减少CO的排放使燃料燃烧充分,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A.B.C.D.【解析】 沸腾炉只是促使燃料燃烧充分,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并减少CO的排放,但不能增大煤炭燃烧时的燃烧热,也无法减少SO气体的形成。【答案】B二、非选择题8. (2017 临沂高一检测)在一密闭的2 L容器里充入8 mol SO2和4 mol18 O2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催化剂W -Wj- 2SQ(g) + Q(g) 2SO(g)2 min末测得容器中有 7.2 mol SO 2。试回答:(1)反应后18o存在于哪些物

8、质中 。(2)2 min 末SO的浓度为。(3)用O2的浓度变化表示该时间段内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解析】(1)上述反应为可逆反应,故 2 min末18O原子存在于SO、O2及SO分子中。(2)、(3)2SO+ Q2SO起始浓度(mol L -)420变化浓度(mol L -)0.40.20.42 min 末浓度(mol L 1)3.61.80.4所以 2 min 末 c(SQ) = 0. 4 mol L一一一10.2 mol - L (L min) 。v。)=:= 0.1 mol2 min【答案】(1)SO2、Q、SO (2)0.4 mol L一一-1(3)0.1 mol - (L min)

9、9.将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碘蒸气放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Hb(g) + I 2(g)2HI(g)(正反应放热),反应经过5 min测得碘化氢的浓度为0.5 mol - L 1,碘蒸气的浓度为 0.25 mol - L 请填写以下空白:(1) v(HI) =; v(H2) =;氢气的起始浓度= 。(2)若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则平衡浓度c(HI)、c(I 2)、c(H2)的关系是 (填“相等”、“2 : 1 :1”或“均为恒量”)。(3)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该反应的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该反应达到反应限度的时刻是t3时,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了催化剂,请你在图中画出t 3后的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

10、曲线图。【答案】(1)0.1mol L 1 min 1 0.05 mol L 1 min 1 0.5 mol L 1 (2)均为恒量(3)反应进行到t 2时刻达到反应限度10.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g)bM(g), M 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i)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 (2)ti到t2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反应中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 1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 a mol N

11、 ,同时生成b mol ME.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解析】(1)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a: b=(8 mol 2 mol) : (5 mol2 mol) =2 :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g)、 M(g)。4 mol 3 mol(2) v(M) = (t2ti) minXV L1=(t2 11)XVmol/ (L . min) (3)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物质的量之比不变,不能说明物质的量相等,A选项错误;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 B选项错误;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若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反应过程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和压强始终在减小,当该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则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C和E选项正确;消耗 a mol N和生成b mol M都表示的是正反应速率,没有体现逆反应速率的大小,不能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D选项错误。1【答案】(1)2(2) (t2_t1)XVmol/ (L min) (3)C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