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面对历史的挑战】面对技术的挑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124986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面对历史的挑战】面对技术的挑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面对历史的挑战】面对技术的挑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面对历史的挑战】面对技术的挑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面对历史的挑战】面对技术的挑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面对历史的挑战】面对技术的挑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面对历史的挑战】面对技术的挑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面对历史的挑战】面对技术的挑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面对历史的挑战】面对技术的挑战 几年前,本刊曾经就潘晓的来信,开展过一次人生观问题的探讨。人们也还会记得,在潘晓的来信中曾提出过一个命题,所谓人都是自私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且不谈这个命题的陈旧早在二百多年前,英国的边沁就曾经从资本主义经济学的角度论述过这个命题。并且这个命题由于在理论上的浅陋和鄙狭,不但早就被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详尽地批判过,而且甚至连现代资产阶级的伦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抛弃了这种观点。 问题在于,为什么这样一个粗浅又似是而非的命题,当时竟会在我们一部分青年挚友中得到共鸣和回声呢?这只能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中找到缘由。潘晓的

2、说法在某一层面上代表了从*的废墟中刚刚睁开眼睛的一代人。这一代人的心灵备受创伤。其中的大多数人曾经有过失学、失业、被左的政治口号所欺瞒而后又被无情地抛弃的惨痛经验。他们渴望人的权利、人的价值能重新确立。但当时他们看不到前途,看不到方向,因而感到迷惘和苦痛。他们的经验令人怜悯。正是由于这一点,社会公众对他们表示了理解和关怀,社会也向他们伸出了救济之手,热忱地帮助他们提高相识,而不是简洁地指责他们。岁月不居,季节如流。从那时到今日,五年过去了。在这中间,中国的形势、世界的局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些改变甚至是根本性的。那么在五年后的今日,青年们对于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在思想观念和感情上,在实

3、践上,是否发生了某些改变?本期当代青年栏发表的三篇文章,可以对这个问题,从几个不同的侧面,供应一组启人深思的回答。西方的有些预言家在几年前曾经预言,*后的中国将也会象二次大战后的西欧和侵越斗争失败后的美国一样,出现垮掉的一代。但是今日我们有充分的依据可以这样说:他们的预言并没有实现。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这一代中国青年没有经验过迷惘,也不是说我们中没有某些人消沉、颓废、沉沦或垮掉。但是本刊所发表的这一组文章可以表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仅已经从昨天的恶梦和废墟中走了出来,而且正在面对挑战,坚决果断地肩负起历史付托于我们的责任!在这里特殊要介绍一下作为生活中一个貌似微乎其微小人物的尧茂书。在我们冷

4、静地视察和思索近年来从我们面前涌过的一些社会思潮的时候,我们会留意到最具有腐蚀性而影响也较大的思潮,往往具有两种显明的特征,这就是极端面对自我,躲避、甚至拒绝担当人对社会、对他人、对历史的道义责任(潘晓提出的问题正是这种思潮的反映)。而这两个方面,原来就又是相互补充的。在这些思潮中,来自西方的生存主义(即存在主义)哲学所鼓吹的人生荒谬与苦恼感,被改头换面地说明成所谓忧患意识、悲凉意识而传播于社会。殊不知,这种人生荒谬和苦恼观念的散布,恰恰为躲避道义责任和各种卑琐的自私自利行为供应了理论的辩护。其结果是,的确使我们的一些青年在这种貌似新颖、哗众取宠的思潮侵袭下感到困惑和迷茫了。但尧茂书却不同。从

5、表面上看去,尧茂书是一个很一般的青年人。他没有夺目的才华,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做出过炫人耳目的独创,也没有震天动地的业绩,更没有足以流芳百世的豪言壮语。活着的时候,他不过是一名没有取得正式学历的摄影员。死去的时候,他也尚未能完成那件他幻想并且为之献出身躯的事业。四周的人们讪笑过他,因为他口甚讷而志太奇。但是从他的短暂一生中,从他留下的不长脚印中,我们却可以辨识出一种闪烁着光辉的人格。这种人格的价值,并不在于人的一生必需完备无疵,至圣至善,也不在于人所献身的事业必需有一个光辉胜利完满的结局。而在于,这是一种对于民族、对于社会、对于人类进步道义责任的明确意识。在于一旦获得了这种相识,就矢志不移地去

6、为之奋斗。更在于他具有这样一种珍贵的精神,这种精神使他不能安于一种平凡的、自私的、但或许是很安静的生活。他主动地选择了一件为民族、为祖国可以带来荣誉的事业(在历史摆在我们民族这一代儿女面前有待探究、有待创建和实现的多数事业中,这或许并非最重要的一件)。并且最终为此献出了青春和生命。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这个民族,在五千年里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的英雄儿女。使我们这个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中,虽然饱经狂风巨浪的摧击,却天不能死地不能埋,始终光线万丈地矗立在东方。必需指出,近年来有人试图用虚无主义的看法,贬低以至全盘否定我们民族的全部历史和全部文明。把我们的老祖宗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把我们的革命事业从民

7、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以至今日的社会主义改革,统统贬得一钱不值。什么中国文化只有封建糟粕没有民主精华。什么中国人只有奴性没有特性。什么一部中国历史只是在停滞、落后的超稳定结构中振荡和循环,是一个无历史的国度。什么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需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以至连西方人自己都在批判和抛弃的精神垃圾也应当仿照和照搬等等。这种说法是不得人心的。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宏大的民族。中国文明是人类历史所曾产生的最宏大的文明之一。我们自己又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呢?尽管在近代的二、三百年中,我们民族落后了。我们曾因为这种落后而挨打。但是我们不是早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站起来了吗?尽管新中国建立三十多年来,我们又发生过很多失误,其中包括象*这样的历史性浩劫。但是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特殊是我们人民和民族不是仍旧没有被也绝不行能被摧毁吗?!不错,我们民族目前正面临着历史对我们提出的这样一个巨大的挑战,即必需充分汲取世界各发达国家的文化精华,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我们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须要探讨,须要探究,须要解决。但是,人类历史从来都是在挑战与回应中前进的!我们青年人是敢于面对挑战的,尧茂书他们就是我们中的佼佼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