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复习题(14.10)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124036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原理》复习题(14.10)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经济学原理》复习题(14.10)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经济学原理》复习题(14.10)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经济学原理》复习题(14.10)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经济学原理》复习题(14.10)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原理》复习题(14.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原理》复习题(14.10)(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学原理(新修版)复习题(14.10)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5分 二、多项选择题:10分 三、填空题:10分四、名词解释:15分 五、简答题:30分 六、计算题:20分第1章 经济与经济学一、单项选择题1、由于选择人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被称为( C )。A经济成本 B会计成本 C机会成本 D隐性成本2、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表示( A )。A资源被有效地充分利用的点 B由于资源有限,生产达不到的点C生产效率低下或资源利用不充分 D生产效率没有达到理想状态3、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由家庭的直接消费所决定的经济体制为( A )。A自给自足经济 B计划经济 C市场经济 D混合经济4、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

2、,政府制定几乎所有有关生产和分配的重大决策的经济体制是( B )。A自给自足经济 B计划经济 C市场经济 D混合经济5、由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经济体制称为( D )。A自给自足经济 B计划经济 C市场经济 D混合经济6、微观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 A )。A资源的配置问题 B资源的利用问题 C资金的配置问题 D资金的利用问题7、在经济学中最初使用均衡概念的是( D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卡尔马克思 D马歇尔8、对个别经济现象的一次变动后,不对转变时间和变动过程本身进行分析而只是对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均衡位置进行比较的一种均衡分析方法为( C )。A一般均衡分析 B静态分析 C

3、比较静态分析 D动态分析二、多项选择题1、一般地,导致经济能力增长的原因主要有( AC )。A生产资源供给的增加 B资金供给的增加 C技术的改进D政府的努力 E企业家的努力2、经济体制的类型有( ABCD )。A自给自足经济 B计划经济 C市场经济D混合经济 E垄断经济3、市场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有( ACE )。 A专业化分工 B环境 C资本 D能源 E货币4、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E )。A价格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理论D成本理论 E收入分配理论5、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E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理论 C通货膨胀理论 D经济周期理论 E经济增长理论

4、6、实证分析最常用的工具有( ABCDE )。A均衡分析 B静态分析 C比较静态分析 D动态分析 E边际分析三、填空题1、表明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和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全社会能够达到的两种产品最大产出组合的曲线被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2、我们经常说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质上是(混合经济)。3、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价格)。4、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5、宏观经济学是用来解决(资源的利用)问题。6、对经济均衡的形成和变动条件的分析是(均衡分析)方法。四、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P3 2、市场经济P7 3、市场P8 4、价格P95、微观经济学P12 6、宏观经

5、济学P12 7、实证经济学P13 8、均衡分析方法P169、静态分析P16 10、比较静态分析P16 11、动态分析P16 12、边际分析方法P17五、简答题1、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其优点。P7、7第2章 供给与需求一、单项选择题1、有一种商品,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量随之减少,价格上升需求量随之增加,这种商品被称为( B )。A正常商品 B吉芬商品 C高档商品 D中档商品2、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导致需求曲线( D )。A右移 B左移C不动 D不能确定3、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增强就会导致这种商品的需求曲线( B )。A左移 B右移 C不动 D不能确定4、替代品之间的价格和需求的关系为( B )。A不

6、相关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负相关关系 D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5、互补品之间的价格和需求的关系为( C )。A不相关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负相关关系 D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6、大米的价格上升,会导致白面的需求量( B )。A减少 B增加 C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加 D有时减少有时增加7、录音机的价格上升,会导致磁带的需求量( A )。A减少 B增加 C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加 D有时减少有时增加8、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一般( A )。A为负 B为正 C不能确定 D为负9、当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时,我们称这样的商品为需求对价格( B )。A富有弹性 B缺乏弹性 C单位弹性 D完全无弹性10、在影响需求的其他

7、因素既定的条件下,需求的收入弹性( D )。A为负 B为正 C为0 D可正可负11、吉芬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 A )。A为负 B为0 C为正 D不能确定12、当两种商品成替代关系时,需求的交叉弹性( B )。A不能确定 B为正 C为负 D为013、当两种商品为互补品时,需求的交叉弹性( D )。A为0 B为正 C不能确定 D为负14、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通常( B )。A为0 B为正 C不能确定 D为负二、多项选择题1、影响需求的一般因素有( ABCDE )。 A消费者的实际收入 B消费者的偏好 C相关商品的价格D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E价格2、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有( ABCD )。A生产要素的价

8、格 B厂商的生产技术 C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 D厂商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E政府政策3、当需求不变时,供给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方向是( CE )。A均为同向变动 B与均衡数量反向变动 C与均衡价格反向变动D与均衡价格同向变动 E与均衡数量同向变动4、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有( ABCDE )。A完全有弹性 B富有弹性 C单位弹性 D缺乏弹性 E完全无弹性5、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 ABDE )。A产品的性质 B产品的可替代性 C生产要素的价格D调整时间的长短 E购买某种物品的支出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6、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有( ABCDE )。A供给完全无弹性 B供给完全有弹性 C供给缺乏弹

9、性 D供给单位弹性 E供给弹性充足三、填空题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和人们对其的需求量是一种(反向)变动的关系。2、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影响了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那么这两种商品就是(相关商品)。3、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满足人们同一种需求的商品是(替代品)。4、共同作用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是(互补品)。5、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它的供给量之间呈一种(正向)变动关系。6、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是(均衡价格)。7、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的点是(均衡点)。8、供给不变,需求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方向是

10、(同向)变化。9、最高限价一般是针对(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政策。10、需求弹性越大,说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越大)。11、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大小与需求曲线斜率的大小是(反方向)变动的。12、供给数量对影响供给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称为(供给弹性)。四、名词解释1、需求定律P21 2、供给定律P24 3、市场的均衡P26 4、均衡价格P265、均衡产量P26 6、最高限价P29 7、最低限价P30 8、需求的价格弹性P319、需求的收入弹性P35 10、需求的交叉弹性P36 11、供给弹性P37 12、供给的价格弹性P37五、简答题1、影响需求的一般因素。P22-232、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P2

11、5-26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P32-34六、计算题计算题公式:(一)需求的价格弹性1.需求的价格弹性:Ed =(其中:Q为需求量,Q为需求的变化量,P为价格,P为价格的变化量)2.需求曲线的斜率:k=(二)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ES= (其中:QS为供给量,QS为供给的变化量,P为价格,P为价格的变化量)习题:1、某种商品的价格由10元涨到12元,会使该商品的需求量由1600吨降低到1200吨,则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各是多少?2、某公司的一种产品现有销售量为1000件,为了促进销售,公司决定在现有价格100元的基础上降价5,预计销售量可能会

12、增加10。若能实现上述目标,该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多少?其总收益比降价前会增加多少?3、某种商品的价格由2元上升到2.2元,会使该商品的需求量由10个单位减少到8个单位,则该商品需求曲线的斜率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各是多少?4、某品牌电视机过去的销售价格为2000元,市场需求量为5000台,如今销售价格下调到1800元,市场需求量为6500台。请计算:(1)电视机需求的价格弹性为多少?(2)如果今后电视机的销售价格再下调10%,其需求量将会是多少?其总收益将增加多少?5、某种商品的价格由8元涨到10元,会使该商品的供给量由8000个单位上升到9000个单位,则该商品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各是多少?6、某种商品的价格、需求量和供给量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