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起草版1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12274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起草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起草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起草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起草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起草版1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起草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起草版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起草版)2016年10月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日常管理。本细则是第一次编制,鉴于其政策性和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希望各单位结合工作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建议和问题,请寄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危化处(地址:济南市闵子骞路15号,邮政编码:25001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和组织相关单位作出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引 言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

2、程,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来自化工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成功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安全生产实际编制而成。本标准起草目的是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化工企业开展风险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细则介绍了化工企业确定风险点、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控制措施和风险分级管控的常用方法以及工作流程等。目 录1范围52规范性引用文件53术语与定义64程序和内容64.1一般流程64.2风险判定准则64.3风险点确定74.4危险源辨识分析74.5风

3、险评价94.6控制措施154.7风险管控分级165 档案记录186效果与持续改进19附录:风险判定准则举例19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细则1范围本细则规定了山东省内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用于指导山东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是化工标杆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编制的主要依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

4、1023号)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303号)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GB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T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AQ3013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 DB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通则3术语与定义DB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通则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

5、于本标准4程序和内容4.1一般流程化工企业实施风险管控工作,一般程序包括:成立组织机构 明确组织目标和风险等级判定标准 实施培训 编制作业指导书和有关台账、记录样表 采用合适方法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 分析现有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 判定风险等级 提出改进的控制措施 填写分析记录 逐级评审并审核、审定、批准 形成台账或控制清单 组织全员学习本岗位的风险 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实施风险分级管控 定期评审、更新风险信息 信息传递与更新 持续改进。4.2风险判定准则企业在对风险点进行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影响,并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

6、取值标准,明确风险判定准则,以便于准确的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并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一般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制定风险判定准则时,应依据以下内容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4.3风险点确定4.3.1 风险点划分原则对化工装置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可按照生产装置单元、储存罐区、装卸站台、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

7、进行管控,如系统或大型机组开、停车、检维修,(包括动火、进入受限空间、吊装等特殊作业)活动。4.3.2 风险点排查化工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和控制措施等内容的基本信息。一般可按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风险点排查。4.4危险源辨识分析4.4.1化工企业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一般选用以下几种常用风险分析方法:对于作业活动,一般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辨识;对于设备设施,一般选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进行辨识;也可采用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其他

8、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对于复杂危险工艺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企业应积极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也可采用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其他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4.4.2化工企业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4.4.3危险源辨识范围(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和报废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4.4.4危险源辨识内容(1)在进行危险源识别时,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物、环境、管理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2)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例如: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

10、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从物质的角度可以考虑压缩或液化气体、腐蚀性物质、可燃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载体、粉尘和爆炸性物质等。4.4.5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危害源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危害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4.5风险评价4.5.1 风险评价方法企业可选择风险

11、矩阵分析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危险指数方法(RR)等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风险等级。4.5.2重大风险确定原则(1)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列为重大风险;(2)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一律视为重大风险;(3)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和次高级别的风险按重大风险对待;涉及一、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应直接确定为重大风险;(4)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类似高风险等级作业现场10人以上的可以直接确定为重大风险。4.5.3工作危害分析法(J

12、HA)步骤包括作业活动划分、选定、危险源识别。.1作业活动划分。可以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服务阶段或部门划分,也可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1)日常操作: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2)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汽)、停风、停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处理。3)开停车:开车、停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4)作业活动: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动土、断路、吊装、盲板抽堵等特殊作业;采样分析、检尺、测温、设备检测(测厚、动态监测)、脱水排凝、人工加料(剂)、汽车装卸车、火车装卸车、成型包装、库房叉车转运、加热炉点火、机泵机组盘车、铁路槽车洗车、输煤机检查、清

13、胶清聚合物、清罐内污油等危险作业;场地清理及绿化保洁、设备管线外保温防腐、机泵机组维修、仪表仪器维修、设备管线开启等其他作业。5)管理活动:变更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应急演练等。4.5.3.2分析并选定作业活动1)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注:应按实际作业划分,要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如果作业流程长、步骤多,可先将该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块为一个大步骤,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2)分别对所有作业活动分析结束后,经过评审筛选,选定具有一定风险的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表4-1 作业活动清单(记录受控号): 单位: 序号岗位/地点作业活动活动

14、频率备注12(活动频率:频繁进行、特定时间进行、定期进行。)4.5.3.3填写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1)企业应针对动态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评价全过程的记录。2)本细则编制了两种格式记录表,供企业参考使用。格式一: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简称LEC)进行风险分析。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表4-2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记录受控号): 单位: 工作岗位: 工作任务: 序号工作步骤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主要后果控制措施LECD风险等级12分析人员: 审核人: 审定人: 格式二:采用风险矩阵法(简称LS)进行风险分析。R=LS ,其中R是危险性(也称风险度),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R值越大,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