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120314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国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国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国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国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一、高中化学 钠及其化合物1我国化学家侯德榜(下图所示)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1)请写出碳酸钠的一种用途_。(2)写出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分子式_。(3)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_(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的循环,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_。(4)该流程中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添加顺序是: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请说明理由:_。【答案】制造肥皂、制造玻璃等 CO2 I 过滤 氨气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二氧化碳,先通入氨气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解析】【详解】(1)碳酸钠可用于制造肥皂、制造玻璃等;(

2、2)沉淀池析出的为碳酸氢钠,煅烧炉中加热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则循环物质X为二氧化碳;(3)母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NH4Cl、NH3、Na2CO3等,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应增加I的循环;固液分离方法为过滤;(4)氨气易溶于水,二氧化碳溶解度相对较小,先通入氨气,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2纯碱、烧碱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烧碱溶液发生了反应。将A与B连接,打开止水夹,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挤入烧瓶,此时的实验现象是_。若其它操作不变,将A与C连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2)向100 mL2 mol/L的NaOH 溶液中通入一定量

3、CO2,结晶,得到93 g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是_(写化学式)。设计实验确认该白色固体中存在的阴离子,试完成下列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再加足量BaCl2溶液_过滤,取2 mL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_(3)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已知NaHCO3在低温下溶解度较小。反应I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处理母液的两种方法如下。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可将其中_循环利用,同时得到融雪剂_。向母液中通入NH3,加入细小的食盐颗粒并降温,可得到NH4Cl晶体。试写出通入NH3后,溶解度较小的酸式碳酸盐

4、转变为溶解度较大的碳酸盐的离子方程式:_。【答案】水沿导管由广口瓶进入烧瓶 广口瓶中的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NaOH和Na2CO3 产生白色沉淀 原白色固体中有CO32-存在 溶液变红 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NH3 CaCl2 HCO3NH3NH4+H2O 【解析】【分析】(1)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烧瓶内压强减小;(2)先根据钠原子守恒,通过极值法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根据题中所给试剂,要首先利用中性溶液BaCl2检验出碳酸钠,并将碳酸根离子全部沉淀,再通过检验溶于的pH来确定是否含有NaOH;(3)根据流程可知,母液中含有氯化铵,加入石灰乳后可以生成氨气;碳酸氢钠溶于水,母液为碳

5、酸氢钠饱和溶液,向母液中通入氨气,氨气与碳酸氢钠反应碳酸钠和碳酸铵。【详解】(1)将A与B连接,打开止水夹,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挤入烧瓶,二氧化碳与烧碱溶液发生了反应,引起压强减小,导致水沿导管由广口瓶进入烧瓶,若其它操作不变,若将A与C连接,外界气体进入进入集气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广口瓶中的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水沿导管由广口瓶进入烧瓶;广口瓶中的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可以发生反应2OH-+CO2=CO32-+H2O、OH-+CO2=HCO3-,100 mL2 mol/L的NaOH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2mol,若氢氧化钠全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固体的质量为

6、0.2mol106g/mol=10.6g,若全部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的质量为0.2mol84g/mol=16.8g,由得到93 g白色固体可知,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最后的固体可能为NaOH和Na2CO3;要检验NaOH和Na2CO3,可加足量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CO32;用无色酚酞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再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白色固体中有CO32-存在过滤,取2 mL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故答案为:Na2CO3和NaHCO3;产生白色沉淀;原白色固体中有CO32-存在;溶液变红;原

7、白色固体中有CO32-存在;(3)根据流程可知,母液中含有氯化铵,加入石灰乳后,石灰乳与氯化铵共热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氨气可以循环使用,氯化钙可以做融雪剂,故答案为:氨气;融雪剂;碳酸氢钠溶于水,母液为碳酸氢钠饱和溶液,向母液中通入氨气,氨气与碳酸氢钠反应碳酸钠和碳酸铵,加入细小的食盐颗粒并降温,会析出氯化铵晶体,氨气与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NH3NH4+H2O,故答案为:HCO3NH3NH4+H2O。3(加试题)(一)以一氯代乙酸钠(CH2ClCOONa)水溶液为原料,通过电解法可以制备1,2-二氯乙烷(CH2ClCH2Cl),装置如图1所示。(1)所用的离子交换膜是_(

8、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2)写出电解池总反应_。(二)1940年,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成功冲破了“索尔维”法的技术封锁,并加以改进,用NaCl固体代替生石灰,加入母液,并联合合成氨厂一起生产出纯碱和氯化铵。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侯氏联合制碱法”,工艺流程如图2。请回答:(1)关于合成氨反应,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A反应体系中一般用V2O5作催化剂B因为该反应S小于零,所以反应的H一定也小于零C因为该反应的S小于零,所以反应的压强控制越高越好D该反应往往控制在500左右,是因为该温度下反应物转化率最高(2)一定温度下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K48。若在该温度下,在9L的恒容容器中投入1mol

9、氮气和3mol氢气进行反应,则氨气的平衡产率y_;若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1,相应平衡体系中氨气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请在图3中绘制x随n变化的示意图(计算时不计副反应)。_(3)侯氏制碱法最大的优点是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_(填上述编号)的循环。(4)关于侯氏联合制碱法,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A往沉淀池中先通入CO2再通入氨气的目的是提高NaHCO3的产量B往母液中加入食盐的目的是使NaHCO3更多地析出C从母液中经过循环进入沉淀池的主要是Na2CO3、NH4Cl和氨水D往母液中通氨气目的仅仅是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答案】阳 2CH2

10、ClCOO2H2O CH2ClCH2Cl2CO2H22OH B 50% C 【解析】【分析】(一)电解溶液成分中只有溶质一氯代乙酸钠有氯元素,因此根据原子守恒结合装置图,利用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书写其电极反应式,考虑二氯乙烷会与OH反应来选择离子交换膜,据此分析作答;(二)(1)A.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B. 根据G=H-TS公式作答;C. 结合理论与实际经济成本考虑;D. 综合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影响效果作答;(2)根据三段式结合平衡常数K计算产率与氨气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情况;(3)从碳酸氢钠的溶解性角度分析;(4)A. 二氧化碳微溶,氨气易溶;B. 加入盐可提高氯离子浓度;C. 根据侯

11、氏联合制碱法的原理作答;D. 根据氨气的溶解度及化学反应的原理作答。【详解】(一)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阳极上每消耗2mol CH2ClCOO-可得到1 mol产物CH2ClCH2Cl,阳极同时生成气体CO2,阴极上溶液中水电离的H+放电,生成H2和OH,可书写电解池总反应:2CH2ClCOO2H2O CH2ClCH2Cl2CO2H22OH,为了防止二氯乙烷与OH反应,应使用阳离子交换膜,故答案为:阳;2CH2ClCOO2H2O CH2ClCH2Cl2CO2H22OH;(二)(1)A. V2O5是SO2和O2合成SO3的催化剂,不是合成氨反应的催化剂,A项错误;B. 通过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与

12、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则根据G=H-TS可知,若反应S小于零,则H一定小于零,B项正确;C. 实际在合成氨工业生产中,压强不能太大,否则能耗太高,并且对设备要求高,C项错误;D. 提高温度可以适当加快氮气合成速率,温度太高则该放热反应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降低,且催化剂活性降低,因此反应控制在500左右,D项错误;答案为B; (2)设平衡时氮气消耗x mol/L,则平衡时氮气为(-x) mol/L,氢气为3(-x) mol/L=(-3x) mol/L,氨气为2x mol/L,根据K=48计算可得x=,产率为50%。当氮气与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合成氨反应的计量系数之比为3

13、:1,到平衡时氧气的物质的量分数最大,因此横坐标n=时纵坐标达到峰值,画图如图所示:,故答案为:50%;(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中还含有碳酸氢钠、氯化钠、氯化铵、氨水等物质,因此循环I可以提高氯化钠的利用率;(4)A. 氨气溶解度大,通入氨气后使溶液显碱性,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增加,A项错误;B. 加入盐的目的是提高氯离子浓度,促进氯化铵结晶析出,B项错误;C. 通入氨气的作用是增大铵根离子浓度,增强碱性和碳酸氢钠反应,从而使碳酸钠、氯化铵和过量氨水通过循环I进入沉淀池,C项正确;D. 往母液中通氨气目的,可增大铵根离子浓度,在促进氯化铵析出的同时,还可增强溶液的碱性,有利于在循环I后吸收二氧化碳,

14、D项错误;答案选C。4欲测定含少量氯化钠的小苏打固态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可用以下四种方法。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不使用化学试剂,使用实验室常用仪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方法一:加入足量的试剂A是_(填写A的化学式),可将HCO3-转化为沉淀并称重。操作1、2、3、4的名称依次是溶解、_、洗涤和干燥(烘干);(2)方法二:在操作1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中,除了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用到的是_,应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3)在方法二中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4)在方法三中,根据所用的实验装置,除了称量样品质量外,还需测定的实验数据是_;(5)仔细分析方法三中的实验装置,若由此测得的数据来计算实验结果,则有可能偏高也有可能偏低,偏高的原因可能是_,偏低的原因可能是_(均文字简述);(6)方法四的实验原理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Ca(OH)2或Ba(OH)2 过滤 100 mL容量瓶 0.042V/m100% 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在实验前后的质量 碱石灰可能还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