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的课程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119615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的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的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的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的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的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的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的课程设计(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零件冲压工艺分析1.1 制件介绍零件名称:自行车中轴碗材料:15钢(渗碳淬火78HRA,层深0.3 mm)料厚:2.5mm批量:大批量零件图:如图1所示 图1 1.2 产品结构形状分析由图1可知,产品为圆片落料、有凸缘筒形件拉深、圆片冲孔,产品结构简单对称,孔壁与制件直壁之间的距离满足LR+0.5t (查参考书1第75页)的要求(L(35-19)28,R+0.5t3+0.52.54.25)。1.3 产品尺寸精度、粗糙度、断面质量分析 (1)尺寸精度 ,为IT12;,查7第17页表18,尺寸精度为IT13。零件图上的未注尺寸公差要求为IT13。 (2)冲裁件断面质量 板料厚度为2.5,查1

2、第49页表2.2,生产时毛刺允许高度为0.15mm,本产品在断面质量和毛刺高度上没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只要模具精度达到一定要求,冲裁件的断面质量可以保证。 (3)产品材料分析对于冲裁件材料一般要求的力学性能是强度低,塑性高,表面质量和厚度公差符合国家标准。本设计产品所用的材料是15钢,为优质碳素结构钢,其力学性能是强度、硬度和塑性指标适中,经热处理后,用冲裁的加工方法是完全可以成形的。另外产品对于厚度和表面质量没有严格要求,所以采用国家标准的板材,其冲裁出的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厚度公差就可以保证。 (4)生产批量产品生产批量为大批量生产,适于采用冲压加工的方法,最好是采用复合模或级进模,这样将很大地

3、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 零件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2.1 冲压方案 完成此工件需要落料、拉深、冲孔、切边四道工序。其加工方案分为以下8种: (1)方案一:落料拉深冲孔切边。(2)方案二:落料、拉深复合冲孔切边。(3)方案三:落料、拉深复合冲孔切边复合。(4)方案四:落料、拉深、冲孔复合切边。(5)方案五:落料、拉深、冲孔、切边复合。(6)方案六:落料、拉深级进冲孔切边。(7)方案七:落料、拉深、冲孔级进切边。(8)方案八:落料、拉深、冲孔、切边级进。2.2 各工艺方案特点分析方案一的单工序模,模具制造简单,维修方便,但生产成本较低,工件精度低,不适合大批量生产;方案五的四工序复合模,生产

4、效率高,工件精度高,但模具制造复杂,调整和维修难度大;方案八的四工序级进模,生产效率高,但模具制造复杂,调整维修麻烦,工件精度较低;其余方案的特点介于上面已分析的三个方案之间。2.3 工艺方案的确定 结合本零件的设计要求,决定采用方案四,其生产效率高,制件精度高,模具制造和调整维修比较麻烦。在本设计中,将设计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3. 冲模结构的确定3.1 模具的结构形式 复合模可分为正装式和倒装式两种形式。(1)正装式的特点:工件和冲孔废料都将落在凹模表面,必须清除后才能进行下一次冲裁,造成操作不方便、不安全,但冲出的工件表面比较平直。(2)倒装式的特点:冲孔废料由冲孔凸模落入凹模洞口中,

5、积聚到一定的数量,由下模漏料孔排出,不必清除废料,但工件表面平直度较差,凸凹模承受的张力较大。3.2 模具结构的选择经分析,若工件表面平直度较差,影响零件的使用,而工件和冲孔废料在有气源车间可以方便地清除。综合比较两种方式,决定采用正装式复合模。4. 零件冲压工艺计算4.1零件毛坯尺寸计算(1)确定修边余量制件要有拉深工序,且属于有凸缘的筒形件拉深,凸缘直径为60mm,料厚2.5mm,查1第143页表4.14,选取修边余量为3.0mm,故修边前凸缘直径为dt60+3.0266mm。(2) 确定坯料直径(参考1第143页) D75.46mm,取D75mm。4.2 排样 (1)单排(如图2) 图

6、2 a. 搭边查6第67页表320,选取a11.5 mm,a1.8 mm。b. 送料步距和条料宽度送料步距A75+1.576.5 mm,条料宽度B75+21.8+20.6+0.880.6 mm。c. 板料利用率查1第29页表1.13,选用2.5mm600mm500mm的板料。采用横裁可裁条料数为n160080.67(条),余35.8mm,每条板料可冲制件数n2(5001.5)76.56(件),则每张板料可冲制件为n6742(件)。经计算采用竖裁每张板料可冲制件数也是42件。板料利用率为 423.1435.52/(600500)100%55.43(2) 交叉双排(如图3) 经计算可得条料宽度为B

7、145,采用横裁可裁成条料4条,每张条料可冲制件12件,每张板料可冲制件数为48;采用竖裁可裁成条料3条,每张条料可冲制件15件,每张板料可冲制件数为45。经上述分析,应采用交叉双排,板料横裁的方式。材料的利用率为 483.1435.52/(600500)100%63.31 图 3 4.3 拉深工序的拉深次数和拉深系数的确定(1)判断能否一次拉出参考1第142、143页,按h/d11.5/37.50.31,dt/d=66/37.51.76,t/D2.5/753.33,查表可得h1/d10.57,h1/d1h/d,故制件能一次拉出。(2)拉深系数的确定由坯料直径D75和筒形件的中线尺寸d37.5

8、,可得拉深系数为md/D0.5。4.4 冲裁力、拉深力的计算 (1)落料工序 P235.52.5400235.5 kN; 235.50.0255.89 kN; 235.50.0614.13 kN; 235.5+5.89+4.13255.5 kN。式中: P冲裁力,N; L冲裁件受剪切周边长度,; t冲裁件的料厚; 材料抗拉强度,查1第27页表1.10,取值为400 MPa; 卸料力,N; 顶件力,N; 卸料力系数,查1第52页表2.3,取值为0.025; 顶件力系数,查1第52页表2.3,取值为0.06; 冲裁工序所需力之和。 (2)拉深工序 (752-352)/42.57.9 kN; kN;

9、 kN。式中: 压边力,N; 在压边圈下坯料的投影面积,mm2; 单位压边力,查表取值为2.5 MPa; 拉深工序所需力之和。 (3)冲孔工序 59.662.540059.66 kN; 59.660.052.98 kN; 59.660.063.58 kN; 59.66+2.98+3.5866.22 kN。式中: 推件力,N; 推件力系数,查表取值为0.05; 冲孔工序所需力之和。(4)计算完成零件冲压所需的力,并选择压力机 255.5+126.4+66.22448.36 kN查2第389页表13.10,初选公称压力为600 kN的JH21系列开式固定台压力机(型号为JH21-60)。其最大装模

10、高度为300mm,装模高度调节量为70mm,工作台孔尺寸为150mm,主电机功率为5.5 kW。4.5 拉深间隙的计算拉深间隙指单边间隙,即。拉深工序采用压边装置,并且可一次成形,查1第137页表4.11,可得拉深间隙为Z1.05t1.052.52.625 mm,取Z2.63 mm。4.6 拉深凸、凹模圆角半径的计算(1)凹模圆角半径的计算一般来说,大的可以降低极限拉深系数,而且可以提高拉深件的质量,所以尽可能大些但太大会削弱压边圈的作用,所以由下式确定: 7.48取7.5。式中: D坯料直径,mm; 凹模直径,由于拉深件外径为40 mm,此处取值为40 mm。 (2)凸模圆角半径的计算 对拉

11、深件的变形影响,不像那样显著,但过大或过小同样对防止起皱和拉裂及降低极限拉深系数不利。的取值应比略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0.87.56(mm)对于制件可一次拉深成形的拉深模,、应取与零件图上标注的制件圆角半径相等的数值,但如果零件图上所标注的圆角半径小于、的合理值,则、仍需取合理值,待拉深后再用整形的方法使圆角半径达到图样要求。4.7 计算模具刃口尺寸 (1)落料模刃口尺寸查表可得 0.36 mm,=0.50 mm -0.50-0.360.14 mm +0.03 mm,-0.02 mm由此可得 故能满足分别加工的要求。查表可得磨损系数X0.5,落料件基本尺寸为75 mm,取精度为IT13,则

12、其公差,上偏差和下偏差分别为0.23mm和-0.23mm。由此可得 (mm) (mm)(2)拉深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对于制件一次拉深成形的拉深模,其凸模和凹模的尺寸公差应按制件的要求确定。此工件要求的是外形尺寸,设计凸、凹模时,应以凹模尺寸为基准进行计算。由此可得(mm) (mm)式中: D拉深件的基本尺寸,mm; 拉深件的尺寸公差,从零件图可知其值为0.05mm。(3)冲孔模刃口尺寸计算 查表可得 0.36 mm,=0.50 mm -0.50-0.360.14 mm +0.025 mm,-0.02 mm由此可得 。故能满足分别加工的要求。查1第60页表2.6,可得磨损系数X0.5,孔的基本尺寸为19 mm,取精度为IT13,则公差为,上偏差和下偏差分别取值为+0.17 mm和-0.17 mm。由此可得(mm),(mm)。4.8 计算模具其它尺寸 (1)凹模a. 凹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