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理想的风筝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118857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理想的风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2.理想的风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2.理想的风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2.理想的风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2.理想的风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2.理想的风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理想的风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理想的风筝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 6 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内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刘老师坚强、乐观、风趣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回忆老师的话)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 6 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他们身残志坚,实现了生命的价值。你知道那 些残疾人实现了生命的价值?2、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位身残志坚的老师。尽管

2、和刘老师分 别近 30 年了,但刘老师那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始终深深地印在了 作者的心中。作者又这样一段告白: (课件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 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 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 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刘老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作者在分别近 30 年后还对刘老师记忆犹 新?这节课, 我们就跟随着作者苏叔阳先生一起去认识他的刘老师, 一起去放飞 那理想的风筝。板书课题。二、教师出示提纲,学生小组合作学习。1. 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 找出文中具体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认真品读,联系全文,想想这些

3、句 子有何象征意义。3. 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围绕刘老师讲了哪些事。4. 标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自己为什么感动?并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5. 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三、检查自读情况,了解课文主演内容。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正音。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请同学们合上书本,然后想一想,课文中哪一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教 师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中写刘老师的三件事并板书。 板书:笑谈腿疾、旋转板书、 放飞风筝 这三件事都是作者的回忆。四、赏读春景,了解写法。1、同学们,春天来的时候,你发现大地上有什么变化?2、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呢

4、?大家轻轻地读读。3、文中描写春天的方法和我们说的有什么不同?哪些词语把春天给写 “活”了?4、我们再来读一读,就会感受到春的活力,春的激情,春的美好。五、作业巩固:抄写本课生字新词六、板书: 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教学反思:抓关键词句进行体会。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从细节切入,抓住 “谈残腿 ” 中的“笑”, “写板书 ”中的“转”,“放风筝 ”中的“乐”,教学生品词读句,感受人物 形象。在教学“谈残腿”部分时,启发学生思考刘老师以故事的方式谈自己的腿疾, 而且是笑谈,这 “笑”字的背后体会到的是什么?教学 “写板书 ”这部分时,出示刘 老师写板书的那段文字,通过对动词的理解,体会刘老师

5、的敬业精神。 “谈残腿 ” 和“写板书 ”这两件事并不是课文的重点, 所以我只粗略地抓关键词进行体会。 “放 风筝”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又和课题相关,所以也是课堂的着力点。这部分的教 学我可以说是最没底的部分, 因为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我总感到自己不能收 放自如,不能将学生的理解引导到位,所以总感到有点慌。另外,抓“泛”和 “漾”这两个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的词, 让学生感受作者用 词的精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 之间的深厚情意。3、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夹叙夹议,借物思人的写作方法

6、。4、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教学重点和难点:1、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 之间的深厚情意。 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 学习课文夹叙夹议, 借物思人的写作方 法。2、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播放课件,学生看画面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浏览全文,看 看“我”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笑谈残腿;讲课极好;提问学生; 放飞风筝)2、回忆第一件事的学习内容3、出示词语:捏泥人丢腿酸涩撑地旋转跳跃撒脱蹦跳追赶谁能来正确地读一读这些词语?同学们, 这每一组词都会让你想起刘老师的哪一件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笑

7、谈腿疾 旋转板书 放飞风筝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苏步阳去认识这位让作者无比思念,令人敬佩的刘 老师。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形象。1、和刘老师分别近 30年了,作者十分的思念刘老师。 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对 恩师思念的句子。出示最后一段话:六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 念您2、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对刘老师的思念?有感情地朗读。(一)、在笑谈腿疾中初感刘老师。1、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2、学生交流。学生应该能从“刘老师笑着谈到自己的身残”读出他的乐观、幽 默。(板书:乐观)3、失去一条腿是已是人生的一大不幸,而刘老师却笑着谈他内心的痛处,这是 多么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啊。你能把这种

8、感受融进你的朗读中去吗?谁来乐观、 幽默地读一读?(指读)4、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听完刘老师的话,(齐读)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 但笑过之后, 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引导理解:这一片笑声是因为,但笑过之后, 每个人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这是因为。于此同时,我们对刘老师也更加地尊敬,这是因为 。4、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 所以作者那样的思念刘老师课件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生齐读(二)、在旋转板书中感知刘老师的坚强。1、这样一个身有残疾的老师又是怎样来给我们上课的呢?从中你又能

9、读到一个 怎样的刘老师?2、你关注到了哪些令人感动的关键的词?学生交流。抓住“站、好几个小时、 撑地、离地、急速、转”等词句感悟刘老师坚强不屈的意志和精神。3、在这一部分内容中作者抓住了动作描写来表现刘老师的坚强。作者反复用到了同一个字 “转”,转对我们来说是 (轻而易举的一件事, 我们甚至能够转得像舞蹈一样优美、 轻盈。),可是对刘老师来说却是 (很艰 难的一件事),每一次板书刘老师都要这样转过来, 转过去, 可他却从不嫌麻烦。 从中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3、指导读好这段话。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这 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4、刘老师的敬业顽强又一次征服了每一

10、位学生。 所以,他每转一次, 就(引 读)引起同学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5、这每一次的旋转都撞击着孩子的心,所以作者永远无法忘记刘老师,深深地 思念刘老师课件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生齐读(三)在放风筝中感受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1、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这一段在文 中起什么作用?2、刘老师春天放风筝的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从中能读出怎样的刘老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八、 九自然段, 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 并在旁 边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你关注到了哪些令人感动的细节描写?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A 抓住制作风筝,风筝各式各样来

11、感受刘老师是个很有生活情趣,做事认真细 致、心灵手巧的老师。B 从“决不肯”感受热爱生活、喜欢挑战自我的刘老师。 作者站在他的旁边看着他的脸,他的脸上漾出了甜蜜的笑(引读) 从这个“漾” 字你感受到了什么?(刘老师那是由衷的笑,就像是水面漾出的 波纹,在脸上漾出了的甜甜的微笑,也漾出了刘老师内心的快乐,乐观,慈祥, 浓浓的师生情,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C 如果说放风筝对失去左腿、 年过半百的刘老师是一种挑战, 那么去追赶风筝就 更具挑战性了。你从中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 刘老师是怎样追赶风筝的?你关注到了哪些关键词句? 请你再读读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品味“笑着、叫着、蹦跳着、喊

12、着”包含的乐观与顽强。感受热爱生活、喜欢挑 战自我的刘老师。3、同学们,刘老师放飞的、他竭尽全力去追赶的仅仅就是那一只只的风筝吗? 他还放飞了什么?(放飞的是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生命的活力)4、追赶飞跑的风筝线绳,对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来说并不容易。这一切深深感 染了他的学生, 也感染了作者。 作者的记忆中永远留着刘老师放风筝的样子, 作 者永远无法忘记刘老师,深深地思念刘老师课件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生齐读三、品味心声,深化风筝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 30 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配乐朗读“不见刘老师已经近 30年了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13、”2、 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中你们听出了作者对刘老师的什么情感?(板书: 思念) 再读最后一段话。3、出示资料:苏叔阳(1938 至今)当代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1993 年苏叔阳患癌症以来,仍顽强地生活、工作着,写作 300多万字,出书 7 本。抗 癌 17 年,先后多次手术, 可见苏叔阳 72 岁的年龄上仍然笔耕不辍, 积极乐观地 过着每一天。4、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知道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使他获得了成功,战胜了病 魔,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呢?他遭受病魔的折磨他怎样激励自己?请同学们拿出笔 来写一写。5、同学们说得很对,是刘老师,是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在 支撑着作者,激励着作

14、者坚强地活了下来,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再读最后一段。 这是他文集中的话:(引读)不管我多么衰弱, 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 我就会走, 哪怕是爬行, 也还在这路上挣扎。6、小结本文写作特色:本文有两大写作特色1、边叙边议: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同时要织入了我和同学们的尊敬、思念之情。 2、借物思人:作者看 到风筝,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老师。四、总结全文,感情朗读课文。1.谈谈你学文后有何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谈。课文内容思想;文章的表达方法。 ) 2.教师系统地小结。3. 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理想的风筝 写作特色 思念 笑谈腿疾 乐观向上 边

15、叙边议旋转板书 坚强不屈 借物思人 放飞风筝 热爱生活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运用多种读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运用了多种读书方法,有个别读,齐读,引读等,主 要是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读, 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注重体验和感悟, 或感 受语言的美,或感受人物形象的美,或感受情感的美。如,在对刘老师放风筝、 追风筝这段文字进行引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能将风筝放上蓝天,那一 定是幸福而充实的。”能像正常人那样追赶风筝,那也一定是幸福而充实 的。”用这样的语言,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体验,对人物形象有更深的理 解。二、对课外资料的运用文中作者通过三件事中对刘老师的细致描写,加上饱含深情的文字,强烈 地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思念之情。但作者为什么如此思念刘老师?刘老师放飞的 理想的风筝意义何在?我想,只要对作者生平的遭遇进行一番了解, 就不难找到 答案。作者坎坷的经历和最终能取得成功, 是受到了刘老师的影响,和刘老师是 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这段关于作者生平简介的文字,我认为是能在最后起 到深化主题,提升人物形象的作用,也让刘老师的形象深深烙在学生的心里, 甚 至也能影响他们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