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11645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读 :本文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 迎点评和分享。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 1胎内环境从受精卵到胎儿的出生,大约需要270 天,这是人的生 命的开端。胎儿生活的胎内环境是一个自然环境,孕妇的营养、情绪 和健康状况都影响着胎儿的发育。美国纽约大学托马斯伯尼认为, 胎儿不仅有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活动,而且还能够与母亲交流情 绪信息。他指出,母亲的心理活动对胎儿的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母 爱对胎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托马斯伯尼指出:子宫是胎儿最 初接触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的体验将直接影响到胎儿性格的形 成。斯托特指出;婚后生活不和睦的夫妻所生的

2、孩子,因恐惧心理 而出现神经质者,比婚后美满的夫妻所生的孩子高4 倍。2地理环 境地理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个性发展也有一定影响。我国北方的姑娘 和南方的姑娘的性格特征有明显的差别。北方气候干燥,多平原、山 川。长期生活在北方的姑娘一般具有大方、开朗、坚强和吃苦耐劳等 性格特征。南方气候温和湿润,多河流。长期生活在南方的姑娘一般 具有温柔、活泼和灵巧等性格特征。有些影响性格发展的自然环境也 不是纯?quot ;自然的,其中也渗透着社会文化的影响,不能把自 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绝对分开,影响性格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紧密联系和 相互渗透的。(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决定 性的作用,这已经为许

3、多研究所证实。这里我们主要论述社会环境中 的几个主要方面与性格发展的关系。1家庭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 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家庭把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家庭 又是儿童的最初环境。弗洛姆说: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通过使 自己适应家庭,儿童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使他适应其所必须履行 的职责的性格。家庭被称?quot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社会和时代 的要求,都通过家庭在儿童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许多心理学家都 认为,从出生到五、六岁是人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 中,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中生活,在父母爱抚下长大。从教育顺序上 看,首先是家庭教育,然后才是学校教育。(l )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

4、 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发 展,而且也影响到儿童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交往关系。 1979 年帕克(G. Parker)等人编制了亲子关系量表以了解被试童年期父 子和母子的关系。量表包括关心和约束两个维度划分出4个象限, 代表4种亲子关系类型:关心务管束多;关心少-管束多;关 心少-管束少;关心多-管束少。一些硏究表明,关心不够和管束过 严的亲子关系影响儿童性格的健康发展。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妮指 出:母亲是天然的教师。她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日本 心理学家松原达哉指出:婴儿生长的环境,是由母亲准备的,但必 须认识到,整天都在照料并同婴儿说话的母亲本

5、身,也是重要环境之 一。对婴儿的未来而言,母亲的存在,家庭生活方式是无法估量 的重要。 母爱在儿童的性格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儿童性 格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纽顿(Newton )在1950年调查了 100位 自己哺乳的母亲,发现凡是持积极态度的母亲,以后自己哺乳有 74 取得良好效果;凡是持消极态度的母亲,以后自己哺乳取得良好效果 的只有 24。缺乏母爱的儿童会形成不合群、孤僻、任性和情绪反 应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父亲对儿童在性别角色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 父亲为男孩提供模仿同化的榜样,为女孩提供与异性成人交往的机会 幼年没有与父亲接触过的儿童,在性别的社会化方面,往往是不完全 的。父母对子

6、女的教养态度,是影响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包德温( A.LBaldwin )等人,研究了父母教养态度和子女性格之 间的关系,结果见表 93。(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186 )表9-3母亲的养育态度和孩子性格的关系母亲的态度 孩子的 性格支配 消极、缺乏主动性、依赖、顺从干涉 幼稚、胆小、神经质、 被动娇宠 任性、幼稚、神经质、被动拒绝 反抗、冷漠、自高自大不 关心 攻击、情绪不稳定、依赖、服从专制 反抗、情绪不稳定、依赖、 服从民主 合作、独立、温顺、社交另有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自尊心 和他们家庭的贫富和社会地位无关,而与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法有关 自尊心强的男孩,其家庭的气

7、氛是民主的,孩子在处理自己的事件上 有发言权,象成人一样受到尊重。父母对他们是关心的、爱护的。父 母对孩子要求严格,但严而不厉,经常用奖励的办法来引导孩子的行 为,而不是用惩罚的方式来约束孩子的行为。父母待人接物都有一定 的规则,并要求孩子有良好的行为表现。缺乏自尊心的男孩,父母对 他们的行为是放纵的,没有一定的规则,但他们经常受到父母严厉的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惩罚。本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美国心理学家皮克(R.F. Peck)等 人用谈话法、测验法等研究了美国青少年的性格特征。研究表明,性 格特征的发展与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密切相关(个性心理学,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188)。儿童

8、良好的性格特征和信任、民主和容 忍的态度,其相关系数均比较高;敌对行为和严厉的态度,其相关系 数比较高;意志坚强与家长的信任相关最高( 074),与家长的严 厉态度则呈负相关;意志坚强、情绪稳定、自发努力和友好态度等良 好的性格特征均与家长的严厉态度为负相关。(2)家庭结构大家庭、 核心家庭和破裂家庭被认为是三种主要的家庭结构。大家庭是指几代 同堂的家庭。生活在大家庭中的孩子,大家庭中长期形成的家风、家 规等自然地传给年轻一代,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但由于 可能存在隔代溺爱,和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看法不一致,孩子往往难以 形成一致的是非标准,并且会感到无所适从,可能会形成焦虑不安、 恐惧等

9、不良的性格特征。 核心家庭指一对夫妇和一个孩子组成的家 庭。在这种家庭里没有传统的隔代溺爱,但由于年轻的父母缺乏教育 孩子的经验和方法,对孩子可能有时放纵,有时管教过严。核心家庭 中的夫妇一般都是双职工,可能缺少教养和爱抚孩子的时间。许多研 究表明,破裂家庭会对孩子的性格带来不良的影响。破裂家庭可能是 父母中有一人死亡或被判刑监禁,也可能是父母离婚(离异家庭)所 致。有人认为,父母离婚甚至比父母死亡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更大。破 裂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死亡或离婚而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正常的教 育,容易形成悲观、孤僻等不良性格特征,行为问题也较多。波尔贝(J. V. BOWIby )等人的硏究表明,少年犯

10、罪率最高的是出生至4 岁之间丧父或丧母的人,其犯罪率高出一般人的两倍以上。据对北 京市三所工读学校中50 名犯有两性关系错误的女生调查,有9 人系 丧父或丧母,11 人的双亲中有人被判刑,两者合计占40。一些研 究表明,丧父的破裂家庭对孩子性格(特别是男孩)会产生极不良的 影响。在只有母亲的破裂家庭中长大的男孩,由于母亲把一切爱都倾 注在他身上,过多的保护、关心,并且原谅孩子的缺点,因此容易形 成冲动、缺乏自制力等不良性格特征,在青少年期犯罪率也较高。另 一些研究表明,早年丧父会影响男孩形成男子汉性格,依赖性强,缺 乏果断性,攻击性少,多采用语言攻击,少用身体攻击,等等。这种 家庭对女孩的影响

11、,主要表现在青春期与异性交往的问题上。但有些 研究表明,如果有良好的教育,破裂家庭的孩子也可以形成坚强等良 好的性格特征。 (3)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家庭情绪气氛可以划分为 融洽与对抗两种类型。家庭中的情绪气氛是由家庭中全体成员所造成 的,但主要由夫妻关系所造成。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影响着家庭其他成 员之间的关系,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宁静愉快家庭中的孩子 与气氛紧张及冲突型家庭中的孩子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差别。宁静愉快 家庭中的孩子在家里感到有安全感、愉快、生活乐观、信心十足、待 人和善,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气氛紧张及冲突型家庭中的孩子缺 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和焦虑、长期忧心忡忡,担心

12、家庭 悲剧将要发生、害怕父母迁怒于自己而受严厉的惩罚、对人不信任, 容易发生情绪与行为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最早 学习的榜样。社会信仰、规范和价值观等首先通过父母?quot;过滤 而传给子女。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 孩子也随时模仿和学习父母的行为。因此,孩子与父母的性格往往十 分相似。(4)出生次序出生次序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这种影 响并不是由于孩子出生的先后所决定,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及其变化所决定的。19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 心理学家就儿童的出生次序和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对性格和智力发 展的影响进行了许多的研究。阿德

13、勒特别强调出生次序对儿童性格的 影响。他认为,儿童在家庭中的出生次序和所处的地位影响着儿童的 生活风格,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重大作用。高尔顿研究了著名科学 家的出生次序,发现长子和独生子女的比例相当高。贝尔蒙特(L. Belmont )硏究表明,长子在瑞文智力测验上所得的成绩比其他孩子要高。在美国阿波罗登月工程技术人员中,长子和独生子女占 一半以上。出生次序对性格的影响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但大家目前 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美国心理学家墨菲(G.MurPhy )总结了几 位心理学家硏究的结果(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F191 )(5)独生子女早在19世纪末,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 G.S.

14、 Hall) 和他的学生博哈农( E . W . Bohannon )就对独生子女进行研究。 霍尔说过:独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博哈农发表了世界上第一 篇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论文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博哈农指出,独 生子女在特殊儿童中占的比例大,而且社交性差。后来美国的芬顿(N . Fen to n)的硏究否定了博哈农等人所提出的独生子女在性格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上的特异性问题。芬顿研究了幼儿园到小学的193名儿童中的34 名 独生子女,用 12 项指标进行研究,结果没有发现显著差异,而在 自信上,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优越。法勃(T. Ealbo )硏究独生 子女的孤独性,结果没有发现

15、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别。独 生子女在游戏中比非独生子女更多地选择合作性的游戏。日本保育会 会长、东京都立大学教授山下俊郎指出:从整个独生子女来说, 虽然看不到有什么特异性,但根据家庭成员构成的类型加以划分,就 会显示出这种特异性。山下俊郎还引用了梅田的研究。梅田研究了 父母亲教养态度和独生子女的特异性之间的关系,他把父母的教养态 度分为:民主型、溺爱型、严格型、放任型和矛盾型。梅田的研究表 明:溺爱型、严格型和放任型家庭的独生子女存在着一定的特异性, 民主型家庭的独生子女不存在特异性,反而具有相当多的好的性格特 征。这一研究再一次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在儿童性格的形成 和发展中起着

16、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独生子 女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81 年,上海市幼教研究 室对幼儿园小班的70个独生子女和30个非独生子女进行对比研究, 发现在集体活动中,70 个独生子女中有 21 人表现出缺乏独立性, 30个非独生子女中只有2人表现出缺乏合作性。但是,我国有些硏 究得出相反的结论,即独生子女中有更多的人是比较合作的。我国的 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工作者研究了10 项行为特征(合群-孤僻; 友善-攻击,利他-利己;温顺-任性;独立性-依赖性;适应-娇气;自 制-无意志;爱劳动-懒惰;诚实-说慌;勇敢-胆小)和7 个性格特征(好奇心;对人态度;自尊心;独立性;自制力;对困难的态度;对 劳动的态度),结果没有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有显著差异。 林崇德教授等在1980 年开始调查了120 名独生子女(中学生、小学 生、幼儿园儿童各 40 名,城乡、性别的比例大致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