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公平问题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研究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113769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公平问题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堂教学公平问题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堂教学公平问题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课堂教学公平问题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公平问题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公平问题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公平问题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研究(康乐明德学校贾红梅 )(肃南职教中心杨玉玲)摘 要:课堂教学不公平现象是当今教育生活中极为不正常的现象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课堂教学有失公平现象日益高涨。当前,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有利于今后的教育民主化要求。关键词:课堂教学;教育公平;教学不公平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炙手可热,各种言论铺天盖地、惊人数字触目惊心,作为教育公工作者,我们必须审视现在的教育现状,来真正反思课堂教学的公平性问题。课堂教学公平属于教育公平的范畴,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给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不同的学生以平等对待。课堂教学是教育的

2、实践领域,是教育活动真正发生的地方,因而它的公平与否直接关涉到个体的发展,进而影响着整个教育领域内公平的实现,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课堂教学不公平的现象日趋严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当前课堂教学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与学生实行选择性交往,学生课堂参与机会不均等我国课堂教学基本上都实行班级授课,因而课堂中的交往多为师生交往,且这种交往大多数由教师发起,学生参与交往的过程多半只是被动和反应性交往过程。从课堂教学总体互动情况来看,由于教师在交往过程中的支配地位而使师生交往带有更多主观选择性。观察发现,教师对学业成就高、社会地位高、在班级中担任较高职务的

3、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互动频率,与其他类型的学生存有较显著的交往差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选择性交往必然导致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参与机会分配的不均衡性。教师通常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分配给经过选择的对象,而对于受选机会较少的学生来说,他们便一直处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边缘,很难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这些学生成了课堂教学中被遗忘的角落。2教师在座位编排时为部分学生“优先定位”,使其享受座位特权我国目前的班级规模一般较大,座位一般采取“秧田型”编排方式,因而前排与后排的学生接受教师影响的效果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教师总是安排那些成绩好、社会地位较高和与自己有特殊化社会关系的学生坐在靠近讲台的座位,而把那些成绩较差和教

4、师心目中所谓不听话的孩子放在后排。所以,座位的前后排成了班级中学生地位和身份的标志,包含着非常明显的歧视倾向,教师在课堂中一般对后排的学生管理较少,交往较少,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被排斥在教学之外3课堂教学中因“财”施教现象日趋严重因材施教作为一条极为重要的教学原则由来已久,它是指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施以不同的教育。然而今天,部分教师为追逐个人私利,打着因材施教的幌子为那些家庭经济状况优越而且能为自身带来更多的“回报”的学生施以差别对待,在课堂上给予更多的参与机会,课堂提问中表现出更多的耐心,课堂评价上也带有更多的激励性语气,而对那些来自社会底层且与自身无多大利益关系的学生,相对关爱要少得

5、多,交往的方式也相对简单,对这些学生的问题表现出更多的不耐烦,课堂中的评价也是贬抑为多。因此,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因材施教原则已开始蜕变成因“财”施教,前者成了后者的遁词。4.教师对待优差生的奖罚态度不同奖罚是强化的基本形式,应用得当,对于促进人的正确行为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但是有不少教师奖罚不明,罚差生奖优生,动辄便罚。例如,有的教师在上课提问时,差生问题没有回答出来,就罚他们抄多少遍,罚站整节课,而对好学生不以同样措施加以处罚。犯同样的错误如打游戏机,对差生罚停课罚站并责令差生把家长请到学校来,而对好学生给予自我改正的机会。这种奖罚不均的教育,最终导致好生与差生,差生与教师的距离越来越远,差

6、生思想上会产生:好生是教师的宠儿,而自己是教师的弃儿,自卑情绪越来越大。这样奖罚不均、动辄便罚,其实是教师教育的失误。5.教师对优差生的评价不同教师对好学生往往更多地看到他的优点,对差生更多地看到他的缺点。由于对这两种学生的评价都带有片面性,显然有失公平。而教师的评价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期望值和教育方法。6教师课堂话语带有更多“强势”群体价值取向“强势”群体本来是社会学的概念,引用到课堂中是指那些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的一部分学生,他们实际上规定着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深浅度、教学的方法和步骤,他们的理解才是正确的理解,他们是课堂教学的裁判者。相对于“强势”群体,“弱势”群体在班级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7、,但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强势”群体为标准来预设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他们的课堂反应:教学内容是否可以理解、教学进度是否适中、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否合理等。如果他们理解了,掌握了,教师一般使认为课堂任务已经完成,目的也已得到,而对相当一部分“弱势”群体的呼声却充耳不闻。 面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这些不公平现象,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认为:首先引导教师树立公平与公正的育人意识。教师的公平与公正,还表现在教师是否关心每个学生得到合适的教育,学生的人格和权利是否得到尊重,学生的行为是否得到公正的评价,因此,育人做到公平与公正,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自学和学习他人来培养公平与公正的

8、意识,从身边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以及这些现象的恶果,去感受公平公正地育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检讨自己以往在育人过程中的不公平不公正的做法。第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是办好教育的情感基础,责任首先来自爱。教师要热爱每个学生,决不能偏袒或苛求孩子。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以及行为都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客观地面对这一差异,用一颗公平的心去接纳每一位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第三,实施分层教学,使教学能够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由于个体发展存在着事实上的差异性,而我们现在的教学基本上都采用统一的班级授课制形式,教师向学生传授同样要求、同等难度的内容,这样势必会造成照顾一方而忽略另一方

9、的不公平现象。因此,课堂教学要真正公平有效地面向全体学生,必须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出层次性。教师适时把握教学的难易程度和要求,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标准,同时兼顾水平较高和较低的学生,创设出适合不同类型、特征学生水平的教学流程。教师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设置上也要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如设置必做题、选做题、拔高题等等,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要求、个人的能力以及本人格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适当选择。课堂评价的标准应该有一定的弹性,体现出分层教学的要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要。评价的公正公平性并不在于对于任何一个学生都使用统一的尺度,反之,这正是课堂评价的不公平性所在。因为每个学生

10、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对于同样的问题,各人所付出的努力并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根据他们的投入程度适时、公平地进行评价。为此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而目还要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客观分析学生层次,精心安排教学环节,正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教学要求,激发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四,支持和关注处境不利的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包括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受过挫折的儿童,尤其是当今社会流动规模较大,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日趋突出,他们迫切希望能享受到与其他学生同等的教育,因而对教学公平的认识尤为深刻。成同样的教学任务时易于

11、受到挫折。教师要尊重所有的学生,公平地对待所有的学生,特别要平等对待那些处于各种不利地位的学生。他们尤其需要教师给与足够的爱,需要鼓励和表扬、支持和促进。第五,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体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导向,它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从而直接关涉到课堂教学的公平,传统的“应试教育”主导下的评价体制,基本上是分数至上的原则,因而学校主要实行的是“英才”教育策略,这也是学校自身功利主义的表现。教师的工作绩效、学校的用人制度皆参照教师培养了多少英才,这就在客观上迫使教师在课堂上关注优等生。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内容难度都以此为参照,全然不顾那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学生,显露出课堂教

12、学的极端不公平。素质教育的宗旨之一就是要求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评价体制改革。必须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发展的教育来代替“精英教育”,以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作为整个教学工作的终极目标,同时积极鼓励教学创新。因此,在整个教育领域内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将会极大地促进教学公平的实现。 教育公平是一个既古老又现实的话题。作为现代教育理念来讲,教育公平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目标。 当然,由于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条件之多和某些主观因素的不可控制性,就决定了课堂教学不公平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也决定了充分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艰巨性和长远性,不过我们仍然坚信,随着人们民主平等意识的进一步加强和课堂教学改革的继续深入,教学不公平的现象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纠正,将会最大可能地保证每个受教育的个体得到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瑞勇,刘洪翔,义务教育与教育公平新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5(12) 2吴康宁等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9) 3刘立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0(5) 4美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5课堂教学中公平问题的理性思考J山东教育科所,200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