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西北部缺水地区水系连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112325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46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祥县西北部缺水地区水系连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嘉祥县西北部缺水地区水系连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嘉祥县西北部缺水地区水系连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嘉祥县西北部缺水地区水系连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嘉祥县西北部缺水地区水系连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嘉祥县西北部缺水地区水系连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祥县西北部缺水地区水系连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项目名称:嘉祥县西北部缺水地区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单位(盖章):嘉祥县水务局编制日期:20制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嘉祥县西北部缺水地区水系连通工程项目代码嘉审服投2022265号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嘉祥县西北部:老僧堂镇、梁宝寺镇、黄垓镇、大张楼镇、马村镇。地理坐标赵王河故道起点:116o16,12.0835o29,4.220,终点:116o7,30.505,35o34,58.843;靳庄河起点:116。1149.192、35o29,38.415”,终点:116o7,33.608,35o34,l5.601;袁庄

2、河起点:11609,39.64435029,31.202%终点:11607,22.81235034,55.178;南蒋引河起点:116。108.416、353314.394”,终点:1166540353314.383”;孙垓河起点:116。1127.635”、35o30,57.582,终点:116o8,38.38235o30,46.774;程庄沟起点:116o12,14.371,35o32,38.425,:116o10,51.623,35o32,20.435建设项目行业类别五T-一1、水利:127防洪除涝工程,其他(小型沟渠的护坡除外;城镇排涝河流水闸、排涝泵站除外);128河湖整治(不含农村

3、塘堰、水渠),其他用地面积(n)/长度(km)临时占地364607n/河道总长54.275km建设性质口新建(迁建)口改建口扩建口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S首次申报项目口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口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口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嘉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嘉审服投2022265号总投资(万元)11047.28环保投资(万元)248.1环保投资占比(%)2.25%施工工期8个月是否开工建设否口是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无规划情况山东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鲁政字2021157号);济宁市十四五”城乡水务发展规划(2022年6月)审批机关

4、:济宁市人民政府;嘉祥县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审批机关:嘉祥县人民政府;嘉祥县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21年-2035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1、嘉祥县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嘉祥县水务将加快形成“一个目标,三个安全,六大体系的1、3、6”发展规划格局。一个目标,指构建嘉祥县水务社会化服务框架。三个安全,指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六大体系,包括城乡饮水安全体系、水工程安全体系、防洪减灾体系、抗旱供水安全体系、水生态体系和智慧生态水务体系建设。防洪抗旱减灾目标:建立完善防汛抗旱指挥体系,提升防灾决策水平和应对能力。通过治理使受洪水威胁严

5、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河段防洪能力得到提高,治理河段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防洪安全得到基本保障,新建防洪工程设防标准达标率达到100%。节水社会建设目标: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水资源消耗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到2025年,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1.83亿?之内,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56.03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12?以内。多措并举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强化最严格水资源治理制度,建立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水利生态红线各项管控措施得到强制执行,积极发展智慧水务。到2025年,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达到100%,设施验收率达到98%,人为

6、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工业污水达标率稳定在100%,重点镇污水处理率要求达到98%,一般乡镇污水处理率要求达到95%,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供水工程建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饮水安全,高质量推动重点工作。全面完成镇驻地一体化建设,形成全镇一网格局。结合“济宁市引黄西线调水”规划,在嘉祥县西部开辟新的南水北调路线。主要供水工程:嘉祥县西部缺水地区抗旱灌溉工程。为解决嘉祥县西北部干旱缺水地区农田浇灌,进一步疏挖靳庄河、红旗河上游等河道,为西北部地区提供可靠的浇灌水源,并解决地下水补给等一系列生态与地质环境问题。灌区及节水设施工程:嘉祥县西部缺水地区抗旱灌溉工程。进

7、一步疏挖靳庄河、红旗河上游等河道,为西北部地区提供可靠的浇灌水源,并解决地下水补给等一系列生态与地质环境问题。因此,本次项目建设符合嘉祥县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O2、嘉祥县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21年.2035年)嘉祥县紧密结合省、市水网规划布局要求,围绕提升城乡水利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改善人居环境,以推进区域河湖水系互联互通为重点,打通水资源调配、防洪排涝、农田灌溉、农村水系生态“最后一公里”,完善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构建水网基础通道和“毛细血管”。规划秉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整体治水思路,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

8、标,以供水保障、防洪排水体系为主线,以骨干河道和重大引调水工程为“纲”,以河湖水系连通和灌排渠系为“目”,以重点调蓄水库为“结”,以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调控为手段,统筹供水保障、防洪排水、水系生态、智慧水务,形成“一库多源、四纵五横、五区七廊、三脉合一”的总体布局,打造“系统完备、安全有效、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畅通、调控有序”的嘉祥县现代水网,为建设“嘉山祥水”提供坚实保障。规划实施嘉祥县西北部缺水地区灌溉及地下水回补引调水工程,工程内容主要是疏挖引水河道、干沟,修建灌排设施及水源拦蓄工程等。规划推进河道治理提升工程,赵王河故道、靳庄河等设计标准为5年一遇除涝。项目位于嘉祥县西北部,区域

9、内水资源匮乏,通过区域水系连通,构建“河湖共用,多水联调的水资源配置网,统筹“地表水、地下水、引黄水、引湖水、非常规水的有序利用,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构建完善多源互补、丰枯调剂的供水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全县供水保障能力。因此,本次项目建设符合嘉祥县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3、与济宁市“十四五”城乡水务发展规划的符合性分析规划相关内容:健全水旱灾害防御指挥调度体系。南四湖整体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进一步提高骨干河道防洪标准,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基本建立安全达标的防洪减灾体系,超标准洪水可以科学处置。本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主要任务是通过疏挖区域内三条主要河道:赵王河故道、靳庄河及袁庄河,并疏挖三条河

10、道之间的连通沟:孙垓河、程庄沟及南蒋引河,改建沿途建筑物,维修部分现有水工建筑物等措施,使项目区河道互联互通,完善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本项目的建设推进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完善了水利设施,符合济宁市十四五城乡水务发展规划要求。4、与山东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的符合性分析山东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提出:“落实国家安全战略,树牢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把安全发展贯穿水利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突发水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害,筑牢水安全屏障。”为贯彻落实相关决策部署,聚焦防汛薄弱环节,本项目系统完善嘉祥县流域防汛抗旱体系,提高农村水系灾害防御能力,符合山东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要求。他合分折

11、其符性析1、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性分析”三区三线”:是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其中“三区”突出主导功能划分,“三线”侧重边界的刚性管控。它是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核心框架。“三区”内部统筹要素分类,是功能分区和用途分类的基础;“三线“是“三区”内部最核心的刚性要求。空间关系上,“三区“各自包含“三线”。生态空间,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和一般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包括永久基本农田和一般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包括城镇开发边界内和边界外部分城镇空间。根据嘉样县”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本项

12、目施工范围不位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具体见附图2。2、与济宁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济政字(2021)27号)符合性分析(1)与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性分析根据济宁市生态空间分区管控方案,本项目不位于、穿越、跨越生态保护红线区,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不涵盖生态保护红线区。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控制用地范围,避免对生态保护红线区造成影响。工程位置与济宁市生态空间分区管控关系图见附图3。(2)环境质量底线环境质量底线的目标为: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PM”平均浓度为44ug?,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均达到70%以上。南水北调输水干线及重点河流市控以上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Hl类标

13、准,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建成区内劣五类水体全面消除,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符合性分析:项目施工期通过采取严格的环境管理措施,施工过程对区域大气、地表水环境影响不大,建成运行后无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产生及排放,且可改善河道的生态功能,项目建设不影响环境质量底线目标的实现。(3)资源利用上线强化节约集约利用,持续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消耗等达到省下达的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实行

14、用水总量、用水强度双控。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7.69亿立方米以下,优化配置水资源,有效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水资源集约利用,加强各领域节约用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逐年提高,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用水效率指标持续下降。PM”平均浓度继续下降,水环境质量根本改善,水环境生态系统基本恢复。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符合性分析:本项目运营期无资源消耗,施工期水、电等资源的消耗量相对于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资源利用合理,未触及资源利用上线。(4)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本项目建设符合济宁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本项目与济宁

15、市市级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符合性分析见下表,济宁市环境管控单元见附图4。表L2与济宁市市级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符合性分析控度管维相关内容管控要求本项目情况符合性空间布局约束1.7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一级保护区内全面取缔建设项目、各类排污口、畜禽养殖、网箱养殖和旅游设施等污染源以及和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构(建)筑物,逐步退出农业种植和经济林等活动,并视情况进行生态修复,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二级保护区内全面取缔排污单位、工业和生活排污口、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污染点源,强化非点源污染控制和流动源管理措施,完善应急处置设施,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项目施工范围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符合管控要求。符合1.11积极保护生态空间。严格城市规划蓝线管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应保留一定比例的水域面积。新建项目一律不得违规占用水域。严格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土地开发利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