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知识点总结41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112265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八下知识点总结4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教版科学八下知识点总结4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教版科学八下知识点总结4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教版科学八下知识点总结4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教版科学八下知识点总结4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八下知识点总结4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八下知识点总结4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教版科学八下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第一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二、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或一个公式。第 2 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在变化中,

2、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6、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 半径的数量级在 10 10 米。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 1026 千克。( 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第 3 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发现电子3、卢瑟福

3、“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5 、“电子云模型质子 (带正电 )夸克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带正电 )中子 ( 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 ( 带负电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4) 质子不同 , 原子种类一定不同。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四、 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2、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五、带电的原子或原

4、子团离子【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现象: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所以,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第 4 节组成物质的元素1、 110 多种,包括人造元素。元素分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在自然界含量极少,性质非常稳定)2、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氧气、金属铁等。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二氧化碳、水等。3、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

5、、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4、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海水中含量多到少:氧、氢、氯、钠。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组成第 5 节表示元素的符号1、元素符号一般表示:一种元素这种元素的1 个原子( 3)表物质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2、元素周期表:横称为周期(原子序数也是质子数自左向右增加)纵换为族(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第 6 节表示物质的符号1、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称化学式2、化学式的确定依据:由实验测定组成,如水的电解实验测定水的组成。不能凭空想象,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化学式。3、化学式

6、的书写原则单质化学式的写法:元素符号右下角加数字: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习惯上用元素符号表示:稀有气体 ( 氦气、氖气、氩气) 、固态非金属(除碘外)、 金属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一定顺序: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左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写在右边。4、化学式的读法:一般从右向左读做“某化某”;或者要指出一个分子里的个数。5、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物质(纯净物)表

7、示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表示物质分子的构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6、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海水中所含的部分离子:Cl-、 Na+、 Ca2+、 Mg2+7、 Cl-表示带1 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Na+表示带1 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Ca2+表示带2 个单位正电荷的钙离子;Mg2+表示带2 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2 Na+表示二个钠离子:8、常见的原子团9、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用化合价来表示。化合价表示如+1Na10、常见化合价: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氢、氧元素的化合价规律:钾钠银氢 +1价,钙镁钡锌铜为+2 价

8、,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2价,三铝四硅五价磷,一二铜二三铁单质元素为零价。常见原子团(根)的化合价和原子团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相等。11、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原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化合物书写口诀:正前负后、上方标价、交叉填数、约简检验9、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第 7 节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1、以 C12 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如2311Na:钠原子有11 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中子数为122、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3、根据化学式求

9、相对分子质量:已知,H1 O 16 S 32求: H SO(硫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12+32+164=98244、化学式的含义:(1)表示该种物质(二氧化碳气体)( 2)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4)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CO2 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5)表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5、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例:水的化学式为H2O ,求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解: H O=1 2 16 1=1 8答:6、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一个分子中某元素的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

10、质量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 =100%相对分子质量第 2 章知识要点:一、空气1、 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2、 空气的组成:(体积比)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3、 空气的利用。0.94%(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氮气的用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氧气的用途: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 3)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制作保护气用途制成各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二、 氧气和氧化1、 氧气

11、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2、 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1)硫在氧气中燃烧:( 2)S + O2 =SO 2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铁在氧气中燃烧:( 3) 3Fe+2O2= Fe 3O4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3、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

12、起爆炸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4、 氧气的制取( 1) 实验室制取 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H 2O2 =2H2O +O22KMnO 4=K 2MnO4 + MnO2 +O22KClO 3 =2KCl +3O 2实验室装置图课本45 和 46 页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2)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发(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5、 催化剂。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二不变:本身质量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本身化学性质6、 灭火和火灾自救( 1)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燃烧条件跟氧气充分接触( 2)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方法跟氧气隔绝( 3)火灾自救及措施(看课本)三、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1、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 A+BC( 2)分解反应: AB+C2、 质量守恒定律( 1) 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 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原子种类没有变化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增减(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原子种类 元素种类 原子数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