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基础知识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11034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基础知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效用最大化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和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X100%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首先,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其次,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形成这种变动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女性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与此相应的工资率普遍提高;制度劳动时间缩短,灵活工时制度普遍推行;人口出生率下降对家务劳动的全面影响;科

2、学技术进步对产业技术状况、家务劳动效率的全面影响。再次,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保障制度以及各种形式的企业养老保险计划的完善和推广。最后,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观察不到因经济周期循环产生的变动,也不存在显著的趋势性变化。(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研究者们提出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两种假说的前提观点是相同的,即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性。劳动力需求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如下的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

3、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这是分析劳动力需求的一个重要前提。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劳动力市场的主体由相互对立的两极构成:其一为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其二为使用劳动力的企业。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劳动者的劳动力,即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一劳动能力。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其主要表现是:第一,劳动力市场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第二,劳动力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劳动要素与非

4、劳动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最有效率的最佳途径。第三,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始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价值在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工资形式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一)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工资率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根据单位时间的标准不同,可分为小时工资率、日工资率等。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受到三个主要因素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

5、。实际工资是经过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计算公式:实际工资=货币工资十价格指数。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根据计算的时间单位的不同,计时工资的具体形式有:(1)小时工资制:货币工资=工资标准x实际工作时间(2)日工资制:货币工资=小时工资率X标准工作日小时数(3)周工资制:货币工资=日工资率x标准工作日小时数计时工资是最为传统的工资形式。计件工资是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计算公式如下: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x合格产品数量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两种工资形式的区别在于计量劳动的方式不同。(二)福利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

6、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的支付方式划分为两类:其一为实物支付,包括各种免费或折价的工作餐、折价或优惠的商品和服务。其二为延期支付,包括各类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福利具有以下特征:(1)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2)法定性。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征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与性质直接决定了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内容与性质。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特点:第一,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法律部门中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而不是调整劳动关系运行中的特定事项或劳动关系当事人某一特定行为的具体规定。第二,不同的法律部门有着不同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反

7、映了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反映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第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着高度的稳定性,只要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基本原则是不会改变的。第四,基本原则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对各项劳动法律制度均具有约束力。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劳动权受到国家的保障,具体表现为基本保护、全面保护和优先保护等方面。基本保护是对劳动者的劳动权的最低限度的保护,即基本权益的保障。全面保护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法定权益和约定权益。优先保护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利益都给予合法保护的同时,优先保

8、护在劳动关系中事实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劳动法开宗明义地规定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就在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和企业家协会(雇主协会)共同参与决定或听取工会和企业家协会(雇主协会)的意见。物质帮助权原则物质帮助权是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业就业机会时有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物质帮助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就劳动者而言,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社会保险作为物质帮助权实现的主要方式,具有以下特征:社会性;互济性;补偿性。劳动法律渊源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

9、的法律效力。劳动法律劳动法律是劳动法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其主要内容分为劳动关系法和劳动标准法。3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规范性文件数量最多,覆盖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如工伤保险条例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职工奖惩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等。劳动规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劳动规章。地方性劳动法规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正式解释律师、语文学家、法学家、公民个人的解释属于任意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正式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现代企业管理企业战略的概念与特征企业战略

10、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企业战略的实质是实现外部环境、企业实力和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风险性、抗争性的特征。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包括:对手数目;对手经营战略;对手的产品差异化;固定成本的高低;行业成长过剩。潜在竞争对手分析包括: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进入分销渠道;资本需求;现有企业的反应。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的分析根据波特的理论,“替代产品通过规定某个行业内各企业可能获利的最高限价来限制该行业的潜在收益率”。顾客力量的分析包括企业产品消费群体分析、顾客购买动机

11、分析等,有时还要分析顾客消费承受能力。供应商力量的分析企业的战略选择总体战略企业的总体战略有进入战略、发展战略、稳定战略和撤退战略。(1) 进入战略:购并战略;内部创业战略;合资战略。发展战略:单一或服务的发展战略;横向发展战略;纵向发展战略;多样化发展战略。(3) 稳定战略。企业不需要改变自己的宗旨和目标,只需要集中资源于原有的经营范围和产品,以增加其竞争优势。(4) 撤退战略。方式包括:特许经营;分包;卖断;管理层与杠杆收购;拆产为股/分拆;资产互换与战略贸易。般竞争战略包括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重点战略。不同行业阶段的战略包括新兴行业的战略、成熟行业的战略、衰退行业的战略。企业经营战略

12、的实施与控制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为贯彻已定的战略所必须从事的工作包括:建立相应的组织、配置战略资源、调动群体力量实现战略计划、设置行政支持系统和实行战略控制。企业经营战略的控制1.企业战略控制的特点企业战略控制由企业最高领导层执行的控制。一般战略控制标准有两类:一类是成效标准,另一类是废弃标准。战略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战略评价标准;实际成效;绩效评价。战略控制的方法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企业经营计划企业计划职能的作用和特点作用:使决策目标具体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为控制提供标准。制定企业经营计划的原则包括:可行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相结合的原则;稳定性与灵

13、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编制经营计划的方法1滚动计划法PDCA循环法就是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的顺序,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计划管理的一种工作方法。综合平衡法企业经营计划的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含义围绕企业一定时期的总目标,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各自制定自己的分目标,经过调整、平衡,使它们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目标系统。目标管理的五大特点包括:系统化的管理模式;有明确完整的目标体系;更富于参与性;强调自我控制;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能力开发。(1) 企业目标管理的实施目标体系的建立。建立合理有效的目标体系或目标网络是企业完成计划任务的关键。(2) 经

14、营目标的实施。(3) 经营目标的控制。1. 个体差异员工的能力与人格能力差异。关于能力和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所关注的。2. 人格差异。人格更为复杂,包括了动机、情绪、态度、价值观、自我观念等多方面的内容。3. 大五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责任感与工作绩效有最强的正相关。个人能力和工作的满意度在责任心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员工的态度态度的分析态度是人对某种事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员工工作满意度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报酬;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融洽的

15、人际关系;个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组织承诺最早提出组织承诺的是贝克尔阿伦和梅耶所进行的综合研究提出三种形式的承诺:感情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员工的知觉和归因1.知觉及其意义知觉:对人的感官等基本刺激被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其他个体的知觉,即我们如何认识他人。人们在知觉和判断时的某些习惯和方式也会产生失真的现象。首因效应。即最先的印象,指最先的印象对人的知觉产生的强烈影响。如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也是常说的“第一印象作用”。(2) 光环效应。对一个人的某些特征形成好或者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就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3) 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在知觉他人时,知觉者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这种把自己的特点归因到他人身上的倾向称为投射。对比效应。对比效应是指在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进行知觉时,人们会不自觉地在他们之间进行对比。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指对某个群体形成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后,会据此去推断这个群体的每个成员的特征。归因归因是指利用有关的信息资料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归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也可分为稳因和非稳因。(1) 内因,指导致行为或事件的行为者本身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