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氢材料综述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109863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储氢材料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储氢材料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储氢材料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储氢材料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储氢材料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储氢材料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氢材料综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储氢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xxx摘要: 氢能作为一种新型的能量密度高的绿色能源,正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储存技术是氢 能利用的关键。储氢材料是当今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也是氢的储存和输送过程中的重要载 体。本文综述了目前已采用或正在研究的储氢材料如金属储氢(镁基储氢、Fe-Ti基储氢、金 属配位氢化物、钒基固溶体型储氢)、碳基储氢、有机液体储氢等材料,比较了各种储氢材料 的优缺点,并指出其发展趋势。关键字:储氢材料,储氢性能,金属储氢,碳基储氢,有机液体储氢。1. 引言氢原料来源广泛、无污染且能量转换效率高,是解决未来清洁能源需求问题的首选新能 源之一。氢是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氢气燃烧后只

2、产生水和热,是一种理想的清洁 能源。氢能利用技术,如氢燃料电池和氢内燃机,可以提供稳定、高效、无污染的动力,在 电动汽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氢能技术在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与环境两大方面 的重大作用,国内外对氢能技术都有大量资金投入,以加快氢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氢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来源广泛、能量密度高的绿色能源及能源载体,正引起人们的 广泛关注。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受到美、日、德、中、加等国家的高度重视,以期在21世纪中 叶进入氢能经济(hydrogeneconomy)时代。氢能的利用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氢的制取、储运和 应用,而氢能的储运则是氢能利用的瓶颈。氢在正常情况下以气态形式存在、密

3、度最小、且 易燃、易爆、易扩散,这给储存和运输带来很大困难。当氢作为一种燃料时,必须具有分散 性和间歇性使用的特点,因此必须解决储存和运输问题。储氢和输氢技术要求能量密度大(包 含质量储氢密度和体积储氢密度)、能耗少、安全性高。当氢作为车载燃料使用(如燃料电池 动力汽车)时,应符合车载状况的要求。对于车用氢气存储系统,国际能源署(IEA)提出的目标 是质量储氢密度大于5wt%,体积储氢密度大于50kgH2/m3,并且放氢温度低于423K,循环寿命 超过1000次;而美国能源部(DOE)提出的目标是到2010年质量储氢密度不低于6wt%,体积储 氢密度大于45kgH2/m3到2015年上述指标分

4、别达9wt%和81kgH2/m3倒2010年车用储氢系统的 实际储氢能力大于3.1kg(相当于小汽车行使500km所需的燃料)。图1给出了目前所采用和正 在研究的储氢材料的储氢能力对比。density: 5 g 口廿;1 g cm-3g tm-3SD604020dhemwoiwd K rjvi carbonb.p. I12K05in152025grfiVimcliHc TT2图1储氢材料储氢能力对比 储氢材料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Brookhave n国家实验室和荷兰 Philips公司分别报道发现Mg2N i和LaNi5可吸收大量的氢,并伴随产生很大的热 效应,这种特性使之有可能

5、应用于储氢、热泵、氢分离等技术领域,引起了学术界 和工业界的广泛兴趣,并很快在上述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储 氢合金在镍-金属氢化物(N i-MH)可充电池技术上的成功应用,在全球范围掀起了 储氢材料的研究热潮。我国政府也及时对这一领域给予大力支持,通过20余年的 共同努力,我国的储氢电极材料及其相关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7年我国储氢电 极材料年产量近万吨,位居世界前列。储氢材料主要可分为物理吸附类材料、金属合金氢化物材料、复合化学氢化 合物材料、液态有机储氢材料等。通过综述主要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归纳了上 述各类材料的优缺点,并评价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评价了未来最可能用

6、于 氢能规模利用的储氢方式,以期为储氢材料的未来发展重点的走向提供参考。2. 金属储氢材料基于氢化物的固态储氢技术由于其独有的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被认为是最 有希望的一种储氢方式。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和荷兰 Philips公司分别发现Mg2Ni和LaNi5具有良好的储氢特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并迅速应用到氢储存、净化、分离、压缩、热泵和金属氢化物镍(Ni/MH)二次电 池。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为实现燃氢汽车与燃 油汽车相近的性能指标,对高容量储氢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传统的间隙式金属 氢化物的储氢量一般小于3 wt%,不能满

7、足车载氢源系统的要求。为达到可逆储氢 量5.0wt%5.5wt%的目标,人们将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了由轻元素组成的氢化物 材料上。尤其是1997年,德国马普研究所的Bogdanovic和Schwichard i发现添加Ti 基催化剂的N aAlH4可以在100200 C范围内实现可逆地吸放氢。储氢量可达 5.6wt%,激起了国际上对轻金属配位氢化物的研究热潮。目前,开发中的高容量储 氢材料主要包括:金属铝氢化物、金属硼氢化物、金属氮氢化物和氨基硼烷化合 物等,这些材料的储氢量在5.8wt%19.6wt%之间(图2),是最有希望满足美国DOE 对轻型汽车用车载储氢系统最新要求的储氢介质。2.1.

8、镁基储氢材料在合金储氢材料中,镁基储氢合金是最有潜力的金属氢化物储氢材料,已引起 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关注,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研发镁基储氢 合金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机械合金化手段的提高,对镁基储氢材料的研究取得 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对大量镁基储氢复合材料的研究非常活跃。根据 复合材料的性质可把镁基储氢复合材料分为两类 :化合物-镁基储氢材料的复合 与单质-镁基储氢材料的复合。于振兴等在镁-镍粉中添加过渡金属氧化物和过渡 金属氯化物所获得的复合材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具有较好储氢性能的储氢复合 材料。目前,在镁基储氢材料中添加单质元素较多的是Fe、V、Pd等,Za

9、luska等是 研究单质合金元素的代表,研究的Mg2Pd复合材料有良好的充放氢动力学性能。 Zaluska等用球磨法制成的Mg-Pd复合材料,其颗粒直径为50n m左右,100 C时就可 以发生明显吸氢行为,最大吸氢量为6.3wt%,放氢温度在280C左右。Liang等制备 出MgH2-V,在200C、1.0MPa氢压下,100s内吸氢量达5.5wt%。在0.015MPa压力下, 放氢温度为300Co Mg-Mg2Ni合金是由MgH2和Mg2NiH4在保护气体下球磨制得, 在280C、6min内放氢5.5wt%,240C、10min内放氢4.8wt%,220C、50min内放氢 5.1wt%,

10、其吸/放氢性能远优于Mg-20wt%Ni合金。常见的化合物-镁基储氢复合材料有:Mg-LaNi5、Mg-TiFe、Mg-Mg2Ni。Liang 等报道,球磨法制备的Mg-30wt%LaNi5和MgH2-30wt%LaNi5纳米晶复合材料在 300 C时吸/放氢量5wt%,放氢动力学性能明显改善。Wan等利用球磨法制备的 Mg-50wt%ZrFe1.4Cr0.6纳米晶复合材料,在623K,2.0MPa氢压下,吸氢量达3.4wt%, 且吸/放氢速度非常快。Zaluska等人采用球磨法制备的Mg与Mg2Ni复合材料,表现 出优异的吸/放氢性能,在220 C ,6min内放氢量达5.1wt%。Mand

11、al等合成了 Mg-Xwt%FeTi(Mn),当X=40时,此材料在1MPa下活化后,室温下吸氢量达3.5wt%, 几乎是FeTi(Mn)的2倍。Iwakura等利用球磨法制备了 Mg2N-i70wt%Ni,此复合材料 在30C,7MPa下,吸氢量为4.0wt%,且30C时,放电容量达1082mAh/g。总之,该类储 氢材料经机械球磨复合后表现出优异的充放氢性能。综上所述,镁基储氢材料以吸氢量大,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质量轻和无污染而 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固态储氢材料,引起了研究者广泛关注,但镁基储氢材料 存在工作温度高,吸/放氢动力学性能差等缺点,阻碍其应用。如何改善镁基储氢材 料的缺点,探

12、索Mg系新结构储氢合金(研磨法),以及储氢吸附/释放机理的研究,是 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2.2. Fe-Ti 系1969年,美国Brookhaven国立实验室首次合成具有CsCl结构的FeTi合金,其 储氢量为1.8%。FeTi合金储氢能力好,甚至还略高于LaNi5i,其作为储氢材料的优 越性在于:FeT i合金活化后,能可逆地吸放大量的氢,且氢化物的分解压强仅为 几个大气压,很接近工业应用;Fe,T i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价格便宜,适合 在工业中大规模应用。因此,FeT i合金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储氢材 料,而深受人们关注。但是由于材料中有TH?层形成,使得该材料极难活化,限制

13、 了其应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就FeTi合金的活化机理以及如何改善其活化 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改善FeT i合金活化性能最有效的途径是合金化和纳米化。 研究结果表明,用Mn,Cr,Zr,Ni等过渡族元素取代FeTi合金中的部分Fe就可以明 显改善合金的活化性能,使合金在室温下经一段孕育期就能吸放氢。但同时要损失合金一部分 其他储氢性能,如储氢量减小,吸放氢平台斜率增大等。在不同的气氛下,采用机械合金化工艺掺杂 催化元素Pd,可极大改善材料的活化性能和吸放氢性能。在纯Ar气氛下,掺杂少量的Ni,球磨20 30h后制备的F eTi材料不需活化即可很容易地吸氢。这种动力学性能的显著改善主要

14、是由于在这 种条件下生成了一部分被Ni颗粒包裹着的、细化了的FeTi合金粉末,其起到了催化活性中心的作 用。此外,研究还表明用机械压缩和酸、碱等化学试剂表面处理也能改善FeTi合金的活化性能。2.3. 金属配位氢化物另一类金属储氢材料是金属配位氢化物,它们是由碱金属(如:Li,Na,K)或碱土金属(如:Mg,Ca) 与第IIIA元素(如:B,A1)或非金属元素形成,如:NaAlH4,A 1与4个H形成的是共价键,与Na形成的是 离子键。含有铝元素的配位氢化物还有 Sc(AlH6), Cr(AlH6)2, Co(AlH6)3, Ti(AlH4)4, Mg(AlH4)2, Fe(AlH4)2, S

15、n(AlH4)4等。目前已发现的配位氢化物中,常温下氢质量分数最高的为LiBH4(18%),这 种物质在280r分解放出3个H,变为LiH和B,加入SiO2后可在100C放出氢气2。此外,NaBH4的氢含 量也比较高3,为10.7%。Li3N的理论最大吸氢量可达11.5%。1910年,Dafert和Miklauz最早报道了 Li3N和H2反应生成了Li3NH4。Hu和Ruckenstein等后来的研究表明,从Li3NH4再转化成Li3N,需要 430C的高温和长时间的加热工艺才能完成,此过程中发生了烧结,以至于大大降 低了Li3N的转换4,。P.Chen等人发现了 Li3N吸氢(170210C

16、)后生成LiNH2,HLi 产物,可以在200C放氢(6.3%)(真空下),剩余的3%氢气要在320C以上才能放出5。 LiNH2中部分Li用Mg代替(Mg(NH2)2+2LiNH2)可改善工作压力和温度 (3MPa,200C),这种氢含量为5%的材料非常有研究潜力。最近,丹麦学者开发了一类新的金属氨络合物储氢材料 ,该类金属氨络合物 材料可用M(NH3)nXm表示(M=Mg,Ca,Cr,Ni,Zn;X=Cl,SO4)。研究表明,该类材料如 Mg(NH3)6Cl2可以以氨的形式存储9.1%的氢,Ca(NH3)8Cl2甚至可以达到9.7%,而 且整个过程完全可逆,结合使用氨分解催化剂,可使氢在620K以下的温度完全释 放,同时其副产物是N2,不会给环境造成污染。这是迄今为止报道的可逆存储氢量 最大的材料6,7。2.4. 钒基固溶体型储氢合金此类合金具有可逆储氢量大,氢在氢化物中的扩散速度快等优点,已在氢的储 存、净化、压缩以及氢的同位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