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109282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第1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 )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 米 )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 千米 )做单位,千米也叫( 公里 )。 2、1厘米的长度里有( 10 )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 相等 ),都是( 1 )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2、)。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进率是10 : 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1 厘米 = 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 1分米, 10毫米= 1厘米; 进率是100: 1米 = 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秤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 )做单位;秤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吨 )做单位。一般说一

3、个鸡蛋、一个苹果、一粒图钉等用克做单位;一般说一袋洗衣粉、一个人的体重等用千克做单位;一般说一辆车的载重、一只大象的体重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相邻) 。 1 吨 = 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 1 吨 1000克1千克 8、单位转化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大单位转换成小单位是乘进率, 小单位转换成大单位是除以进率。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

4、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0”上有点便是9。如:502-176=326。3、需要退位的整千、整百数减整百数:将0前面的数按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出得数,再添上相同个数的0。 4、加减法的验算:加法可以用交换加数再算一遍,看得数是否相同的方法来验算;也可以用和减加数,看得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的方法来验算。如367+254=621,验算:254+367=621或621-254=367或621-367=254。 减

5、法可以用差加减数,看得数是否等于被减数的方法来验算;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看得数是否等于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如304-79=225,验算225+79=304或304-225=79。 5、公式: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如:2+3=5 5-2=3 5-3=2被减数 减数差 减数 被减数差 差 被减数减数第3单元: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叫四边形。2、四边形的特点:(1)有四条直的边;(2)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

6、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 =三条边的和,四边形的周长 =四条边的和。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长宽宽长2宽2(长宽)2,长方形的长 = 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 = 周长2长,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9、要会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第4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时,注意商要写在除号上面,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除数一定比余数大。如:5( ),余数可是能是(1、2、3、4)。商除数+余数被除数。2、解决平均分的问题时,要注意“至少”、“最多”的理解。乘

7、船(拉货)问题,至少要几条船(车)?余下的人(货)也要一条船(车),商要加1;最多坐满几条船?只看坐满的,余下的人坐不满,答案就是商。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 = (被除数余数)商 商 = (被除数余数)除数 】 第5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 12 )个大格,( 60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个大格,也就是( 5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 1 )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 5 )分钟,走1小格是( 1 )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

8、5 )秒钟,走1小格是( 1 )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1 )圈,分针走1圈是( 60 )分,也就是( 1 )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 12 )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 1 )圈,秒针走1圈是( 60 )秒,也就是( 1 )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秒钟 )。 7、公式。 1时= 60分 1分= 60秒 半小时= 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 分=半小时 8、我们要注意区分时间和时刻。时间表示经过的一段空间,通常用小时、分钟、秒钟作单位;而时刻通常表示

9、一个开始或者结束的一个点,通常用时、分、秒作单位。比如走了1小时25分钟17秒钟,这是记录经过的时间,而1时25分17秒则表示一个时刻,代表从这个点出发,或者结束。求经过时间:结束的时刻 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或到达的时刻出发的时刻=经过时间),开始的时刻 + 经过的时间 = 结束的时刻,结束的时刻经过的时间=开始的时刻。计算时的时间要用文字表示法,如列算式时,9:15要写成9时15分。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多位数写在上面,一位数要对齐多位数的个位,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千万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2、0

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如03=0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整百整千数相乘,先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数字相乘,数0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的数乘一位数,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0,但不是只有几个0。5、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把497看作500)。6、关于“大约”应用题: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用。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是估算,用。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估算,用。 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

11、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子相同看分母,“小大大小”,小的大,大的小。) 4、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小的分数比较小。( 分母相同看分子,“大大小小”,大的大,小的小。)5、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加、减)。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6、用分数表示阴影(涂色)部分时

12、,要注意观察平均分的方法,分法不同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第8单元:可能性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只有一种情况发生是“一定”;有两种以上情况发生是“可能”(即“一种一定,两种可能”)。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弟弟一定是男的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有人可能用左手拿筷子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妹妹的岁数不可能比姐姐大3、数量多,可能性就大;数量少,可能性就小(“多的大

13、,少的小”)。如:抛硬币,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正面,一种是反面,各占一半,两种出现的可能性一样大。 第9单元:排列与组合 排列与组合都要做到有顺序的记录。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每一个都要排在前),如用数字组数、文字组合(不怕辣)、涂色、照相等;组合与事物的顺序无关,如衣裤搭配、球赛、配餐(早点)、握手、打电话、买书、抢座位等。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用罗列、连线的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或组合数,也可以用计算来解决。计算组合数通常用加法,有时也用乘法;计算排列数通常都用乘法。排列数多,组合数少。如用1、2、3组成不相同的三位数可组6个,三个人选两个人有3种组合法。 在一个长方形里剪(画)一个最大的

14、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长方形的宽。用几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或正方形),重合的边越少,拼成的图形周长越长。把几个小正方形排一排,拼成的图形周长最长,拼成的图形越接近正方形周长就越小。附送:2022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一、我会填。(30分)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1、一个2分的硬币约重1( )。2、学校环形跑道长200米,跑( )圈是1千米。3、爸爸上身高175( ),.一张课桌高7( )4、一袋大米重10千克,( )袋这样的大米重1吨。5、小明体重40( ),合( )克。6、一头猪重100( ),一个苹果重200( )7、商店的阿姨每天早上7时上班,下午6时下班,工作( )小时。8、小朋友从上午9时30分开始庆祝“六一”儿童节,经过了1小时5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 )时( )分。9、一个数除以4,余数最大可能是( )。10、(填“”“”或“”)(每小题0.5分) 2分( )200秒 150分( )3时 80毫米( )8厘米 800千克( )8吨11、4时=( )分 2分=( )秒 75秒=( )分( )秒 80分=( )时( )分 3分21秒=( )秒 2时12分=( )分 12、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