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层高度与建安成本造价的关联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10835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楼层高度与建安成本造价的关联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楼层高度与建安成本造价的关联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楼层高度与建安成本造价的关联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楼层高度与建安成本造价的关联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楼层高度与建安成本造价的关联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楼层高度与建安成本造价的关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楼层高度与建安成本造价的关联(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楼层高度与建安成本的关联因素分析建安成本是房屋建筑成本和房屋设施设备安装成本的简称。建筑成本控制是工程项目投资全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影响建筑成本控制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设计,建筑功能,层高与层数,建筑材料与设备标准等等。其中建筑层高与层数因素对于建安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因素。概括地讲,建筑物层数(高度)对造价的影响,因建筑类型、形式和结构不同而不同。理论上如果增加一个楼层不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单位建筑面积的成本可能会降低。但是当建筑物超过一定层数时,结构形式就要改变,单位成本通常又会增加。所以在项目总体规划允许高度范围内,项目决策人掌握降低开发成本的临界点是非常关健

2、的。一、建筑物的层高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题下应尽可能降低。在相同建筑面积的条件下,受到层高变化影响的主要项目是外墙、内墙、墙体饰面等,由于层高的增加还要由此引起相关项目的变化,如:-1. 整体建筑高度加大其基础设计随荷载的加大而增加,外墙、内墙等垂直承重及分隔构件的增加,垂直构件的抹灰装饰量增加;2. 采暖、卫生、空调、电气,垂直管道及管径的增加;3. 因空间体积加大而造成的水、暖、电、空调设备容量的增加;4. 墙体脚手架及水、暖、电空调安装脚手架的增加;5. 垂直构件的模板数量的增加等等,从而造成了工程总造价的增加。据资料分析,住宅层高从3米降到2.8米,平均每套住宅综合造价可下降4%左右

3、。平均每降低0.1米,能降低造价2%左右。这是因为层高和净高的降低可以使基础、墙体、柱、内外装修、管线、采暖等工程量减少,从而降低工程造价。一般住宅层高可控制在2.7米2.8米。二、根据不同性质的工程综合测算建筑层高每增加10cm,相应造成建筑造价增加23左右。但当建筑层数增加时,单位建筑面积所分摊的土地费用及外部流通空间费用将有所降低,从而使建筑物单位面积造价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地皮特别昂贵的地区,为了降低土地费用,提高建筑密度,中、高层住宅也是比较经济的选择。楼层数与造价的关系仅从住宅建筑的经济角度考虑,应该说多层住宅具有降低造价和使用费用、节约用地的优点。据资料分析,多层住宅楼层层数与造价

4、关系如下。 u 住宅层数与造价的关系130F住宅,根据建筑结构、设备综合、规范要求等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数段:16F: 将一层住宅造价定为100,则二层为84.72,三层为78.51,四层为74.98,五层为73.65,六层为72.37。因此,可得出结论,六层以内住宅的层数越多,造价越低,且相邻层次间造价差值也越小,多层住宅以采用56层为好。 712F:7层及以上住宅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11层及11层以下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1318F:12层及以上的高层每栋楼

5、设置电梯不应少于2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1930F: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结论:在确定的各范围段内,(例如确定的层数段为1218F,如果规范都满足的情况下,采取18F比较合适)层数越高则越经济、单方造价成本越低、获利越大。在砖混建筑中,8层比6层节约,但要增加电梯成本。在底框6跃7建筑中,如果楼板现浇,则异形框架柱结构优于砖混结构。在中高层、高层建筑中,结构造价因风荷载、抗震、消防、施工等因素,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这个平衡点要经过很专业的计算。u 建筑高度与成本控制的关系民用住宅按层数划分为多层建筑住宅(46层)、中高层住宅(79层)、高层住宅(10层以上)

6、。众所周知,在多层建筑中层数越多越经济,即六层最经济。当住宅超过七层,就要增加电梯费用,需要较多的交通空间(过道、走廊要加宽)和补充设备(供水设备和供电设备等)。特别是高层住宅,要经受较强的风力荷载,需要提高结构强度,改变结构形式,从而使工程造价大幅度上升。具体表现,从四个与建筑高度有关的方面总结其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一、从建筑消防要求上讲普通民宅层数的临界点为6层、9层、12层、18层;其高度的临界点为24米、32米、50米。1. 6层以下的砖混结构(无商业网点)或高度24米以下(无商业网点)的民宅没有特殊的消防要求,不需要加设电梯和楼梯,所以在总体规划允许高度范围内,尽量选择接近临界点高度

7、的层数。2. 6层以下或高度24米以下的带商业网点的均有消防要求,所以商业网点的层数取高舍低。3. 79层或24米至32米的民宅消防标准为一个档次;1318层以上或32米至50米的民宅消防标准为一个档次;以此类推标准依次提高,在此范围内层数的确定应选择接近临界点高度的层数。二、从基础形式上讲就桩基而论桩间距有个最低要求,其临界层数为7层、12层。7层以下桩间距为一个标准;7至12层桩间距为一个标准,所以在同一标准范围内应选择接近临界点高度的层数。三、从预算定额角度讲从预算定额中建筑物超高费及垂直运输费用上讲,其临界层数为6层、9层、12层、15层、18层等,即6层及以下适用一个费用标准,79层

8、为一个费用标准,依此类推费用标准依次提高,所以应选择接近临界点高度的层数。四、其他 当然还跟房屋整体荷载及抗震等级有关,理论上说房屋越高,整体强度要求更高,单位平方米用钢量及混凝土标号越高,造价也越高。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抗震等级随之提高,这样就导致配筋加大,而且建筑要按高层规范,防火,疏散,给排水,共摊面积就会增加,从结构形式说,要根据建筑物高度、抗震设防烈度等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具体到一个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度、结构形式、地基情况已经确定,建筑高度不同,抗震等级也不同,相应的构造措施也不一样,成本也会有变化。各种结构形式都有高度方面的限制,比如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不大于24m时为

9、三级抗震等级,大于24m为二级抗震等级,抗震等级变化,相应的构造措施就会变化,成本也会变化 ,剪力墙80米是个界限,大于80米以上又要提高一个等级。综合上述因素,在规划允许的高度范围内合理确定建筑高度有利降低开发成本。在多个因素中找出临界点的交叉点是必须的。u 临界点的交叉点建筑层数的确定主要影响因素有四个,一是消防,二是造价,三是运输费用,四是管理维护费用。其中消防是最核心的影响因素。1、多层建筑(16层),6层为临界点。7层由于消防的考虑,必须设置电梯,因而造价会增大很多。如果将一层住宅造价定为100,则二层为84.72,三层为78.51,四层为74.98,五层为73.65,六层为72.3

10、7。因此,可得出结论,六层以内住宅的层数越多,造价越低,且相邻层次间造价差值也越小,多层住宅以采用56层为好。4层就不好了。3层级以下就是别墅了。2、小高层住宅(711层),11层是临界点。因为11层及11层以下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即消防楼梯)。11层以上就必须设,造价陡增。3、高层建筑(1218F),18层是临界点。因为12层以上不应少于2台,其中还需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4、超高层建筑(1930F),30层是临界点(即100米高)。因为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又加设防烟楼梯间。且超过100米的建筑出规划方便需特别审批之外,一般造价会由于消防要求更高,造价剧增。此外超高层建

11、筑的维护费用是一般建筑的3倍。目前建筑界的共识是,高度超过300米的摩天大楼已经失去了节约用地的经济意义。比如,420米高的金茂大厦,其建造投资成本高达每平方米2万元,每天用于大厦的管理费和维护费超过了100万元。结论:综合以上因素一般经济(即临界)层数为6层、11层、18层、30层。一般建筑层数宜应选择接近临界点高度的层数。当然,除此之外,影响建安成本的因素还有很多,主要包括了两个阶段:一是工程项目规划设计阶段,二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在规划设计阶段中概念方案设计,建筑物功能、大小,平面形状等都是主要因素;建筑工程成本由材料费、人工费、机械台班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经费、管理费(间接成本)构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材料费,人工费次之。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