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核医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106852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核医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临床医学核医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临床医学核医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临床医学核医学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临床医学核医学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核医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核医学名词解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医学核医学名词 解释 核素:是指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 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凡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 称为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 态的原子称为同质异能素放 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 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 稳定的核素称之。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核内结构或能级 调整,自发地释出一种或一种以上地射线并转化为 另一种原子地过程放射性衰变类型:一)a衰变:释放出a射线的衰变,a 射线实质上是由氦核组成二)卩-衰变:卩-射线的本质 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原子核的一个中子转变为质 子)三)正电子衰变

2、(卩-衰变):核中一个质子转变为 中子 四)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轨道电子 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 子的过程称电子俘获.电子俘获导致核结构的改变, 可能伴随下列各种射线放出 :首先在核外,当内层电 子被俘入核内,外层轨道电子补入,两电子轨道之间 的能量转成子核的特征 a 射线释放出来,或传给更 外层轨道电子,使之脱离轨道而释出 ,这种电子被称 为饿歇电子;其次在核内,当质子转变为中子后,有时 原子核还具有较高能量,放射出y射线回复到基态, 或把能量转给一个核外轨道电子 ,使之发射出,称为 内转换电子v衰变:原子核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以发射v光子 释放过剩的能量Y射线

3、适合于作体外显像物理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 间 wonsore 整理,版权所有有效半衰期:是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 代谢人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 ,减少至 原有放射性活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放射性活度A:表示为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 量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电离与激发 2散射 3 韧致辐射:带电粒子受到物质原子核的电场的作用 , 运动方向核速度都发生变化,能量减低,多余的能量 以 X 射线的形式辐射出来,称之 湮灭辐射:正电子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具有一定的动 能,能在介质中运行一定距离,当其能量耗尽时可与 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而转化为两个方向相反,能 量各

4、为0.511mev的y光子而自身消失,称之a,Y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光电效应:y光子与介 质原子的轨道电子碰撞,把能量全部交给轨道电子, 使之脱离原子,光子消失,这一作用过程称之 2 康普 顿效应:能量较高的 y 光子与原子的核外电子碰撞, 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电子 ,使之脱离原子轨道成为 高速运行的电子,而 y 光子本身能量降低,运行方向 发生改变,称之 3 电子对生成:当 y 光子能量大于 1.022mev时,其中1.022mev的能量在物质原子核电 场作用下转化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称之 辐射剂量及单位wonsore整理,版权所有一)照射量:国际制单位c/kg(库仑/千克)二)吸收剂

5、量:国际制单位Gy(戈瑞)三)当量剂量:反映各种射线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 效应及危险度的电离辐射量国际制单位Sv(希沃特)骨关节系统显像剂:99mTc-MDP(最常用)wonsore四) 有效剂量Y照相机由准直器,Nal晶体,光导,光电倍增管矩阵, 位置电路 ,能量电路 ,显示系统和成像装置等组成 ECT:反映的是器官组织的功能代谢状况TCT:反 映器官的解剖状态放射性核素选择:1.合适的半衰期2.衰变方式3.光子 的能量放射性核素纯度:指特定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占总活 度的百分数放射化学纯度:是指以特定化学形态存在的放射学 活度占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 示踪技术的主要特点:灵敏度高,测量方法简便准确

6、, 合乎生理条件,定性定量定值与动态研究相结合,缺 点与局限性显像类型:1.静态显像:当显像剂在脏器内或病变处 的浓度达到相对平衡时进行的显像 2.动态显像:显 像剂随血流组织液流经或灌注脏器 ,或被脏器不断 摄取,排泄,或在脏器内反复充盈核射出等过程,造成 脏器内的放射性在数量上或在位置上随时间而变 化 3.平面显像 4.断层显像 5.早期显像:显像剂注 射后 2 小时以内所进行的显像,主要反映脏器血流 灌注,血管床和早期功能状况 6 延迟显像:2 小时以 后 7.阴性显像:显像剂被正常细胞摄取,病变细胞摄 取减低或不摄取,在影像上表现为放射性分布缺损 或稀疏 8.阳性显像心肌灌注显像剂:S

7、PECT:201tlcl氯化亚201铊99mTc-MIBI 99mTC-甲氧基异丁基 月青心肌代谢显像剂:18F-FDG脑血流灌注显像剂:99mTc-ECD 99mTc-HMPAO整理,版权所有肾上腺皮质显像:131I-6-IC髓质显像:131I-MIBG甲状腺摄131 碘试验应用于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 过氯酸盐释放试验,可以辅助诊断与甲状腺碘有机 化障碍有关的疾病促甲状腺激素(TSH)兴奋试验,可鉴别甲低的病因是在垂体或是甲状腺本身.用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结 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增加功能性甲状腺癌(DTC)转移灶摄取131I的措 施:1.手术切除全部正常甲状腺组织2注射TSH提 高DTC转移灶的

8、摄131I功能3.延长131I在DTC 病灶滞留时间 4.降低体内碘池:限制碘的摄入和促 进碘的排出 5.诱导分化131I治疗甲状腺分化癌甲状旁腺显像方法:99mT004-_201Tl显像法99mT0O4-_99mT0_MIBI 显像法目前主要采取减影 显像,延迟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原理:某些具有小分子,不带电 荷,脂溶性高的胺类化合物和四配基络合物显像 剂,如常用的某些能穿透完整的血脑屏障被脑细胞 摄取,在脑内有关酶作用下转变为水溶性化合物不 能反扩散出脑细胞而较长时间滞留在脑内。静脉注 射显像剂后,其进入脑细胞的显像剂量与局部脑血 流(rCBF)量成正比关系,用ECT进行脑断层显 像,根据

9、局部脑组织的局部脑血流量 临床应用: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2急性脑梗 死的诊断:少数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数日后,随着 侧支循环的建立,缺血区周围血管扩张和血管反应 性增强,在 rCBF 断层影像上可见梗死灶周边出现 反射性分布增高区,称为过度灌注。部分脑梗死患 者,可见病变对侧小脑呈血流减低,为血管神经反 应,称为交叉小脑失联络3 早老性痴呆4 癫痫灶定 位诊断:发作期局部血流增加,病灶反射性分布明 显增高,而发作间歇期局部血流减低,病灶放射性 减低或缺损5 脑肿瘤手术及放疗后复发与坏死的鉴 别诊断 6脑功能研究7 颅脑损伤8精神疾病 骨显像剂:主要有两大类 99mTc 标记的磷酸盐 , 9

10、9mTc标记的膦酸盐,最常用的是99mTc-MDP 骨关节显像剂:99mTc-MDP, 99mTcO4 wonsore 整 理,版权所有 方法:骨动态显影(三相骨显影:血流相,血池相, 延迟相),骨静态显影,骨断层显影 超级骨显像:显像剂再全身骨骼分布呈均匀,对称 性异常浓聚,软组织分布很少,骨骼影像分厂清晰, 而肾影常消失,这种影像称为超级骨显像,常见于 甲亢,恶性肿瘤,广泛性骨转移患者 闪烁现象:一些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骨骼转移病灶 在经过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出现病灶部位浓聚较治 疗前更明显,而患者的临床表现则又明显好转,再 经过一段时间后,骨骼病灶的显像剂浓聚又会消 退,这种现象称为闪烁现象

11、,是骨愈合和修复的表 现 骨显像上的“冷区”最多见于恶性骨肿瘤,多发生于 胸骨,胸椎和骨盆 临床应用:一,骨转移癌及原发性骨肿瘤的早期诊 断:可以早期探查到骨的转移病灶,通常可以比入 线提前3-6 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发现骨转移,二,骨 炎性病变等其他骨疾病的诊断: 1 骨感染性疾病和 骨坏死:股骨头坏死时,血管再生修复过程开始后, 成骨作用加强,再梗死区周边显像剂摄取增加,呈 现典型的“炸面圈”样改变 2 骨创伤,三,骨代谢性 疾病: Pagets 病即畸形性骨炎,病变以骨盆最为常 见,四,关节疾病肿瘤显像机制: 1 肿瘤组织细胞过度生长,细胞异 化代谢旺盛2 肿瘤组织异常代谢,异常结构组 织和

12、细胞功能异常 3 肿瘤组织产生异常蛋白质细 胞免疫异常 4肿瘤组织异常增生需要血管异常增 生和血流量增加 基本原理:利用肿瘤组织的代谢异常,免疫异常, 功能异常,功能异常,血流异常时吸收某些放射性 素或其标记物发生改变,导致肿瘤组织反射性浓度 与正常组织产生差异而再显像中表现出某些特征 显像特点: 1 能同时提供肿瘤位置,形态大小等解 剖形态和代谢,血流,免疫等功能异常 2 特异性高, 灵敏好,无创伤 基本用途:肿瘤的定性,分期,疗效,复发 AF-FDG 肿瘤代谢显像:原理:恶性肿瘤细胞的异 常增殖学要葡萄糖的过度利用, FDG 为葡萄糖类似 物,是葡萄糖代谢示踪剂,应用18F-FDB进行PE

13、T 显像可获得葡萄糖代谢影像PET 再肿瘤学中的应用: 1 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2 为发现淋巴结等处转移的病人寻找原发灶 3 肿瘤 的临床分期 4 鉴别肿瘤治疗后复发与坏死 5 评定肿 瘤的恶性程度及预测预后6 评价疗效,检测治疗反 应泌尿,生殖系统 wonsore 整理,版权所有 常用的放射性药物可分为: 肾小管分泌型: 131I-OIH;肾小球滤过型99mTo-DTPA 肾皮质结合型。型肾图。下尿路梗阻:早期:抛物线型肾图,严重肾图检查肾图:静脉注射由肾小球滤国或肾小管上皮细胞分 泌而不被再吸收的放射性示踪剂,在体外以放射性 探测器连续纪录其滤国,分泌和排泄的过程,所纪 录的时间放射性曲

14、线称为肾图。目前最常用的是 I-OIH,也可以用 99mTc-DTPA.结果分析:1,正常肾图可分为a-b-c三段;a段为 陡然上升的放射性出现段,b为聚集段,上升良好, 峰型锐利,峰时为 2-3 分钟, c 段为排泄段。近似 指数规律下降, 15 分钟的曲线高度低于峰值的一 般,两侧肾图基本相同。异常肾图:1,持续上升型:单侧多见于急性上尿路梗阻,双 侧时多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或续法于下尿路梗阻 所致的上尿路引流不畅。2,高水平延长线型:多见于尿路梗阻伴明显的肾 盂积水和肾功能轻度受损。3,抛物线型:多见于肾结石,输尿管扭曲,肾缺 血和肾功能受损。4,低水平延长线型:肾功能严重受损和急性肾前

15、性肾功能衰竭。5,低水平递降型:肾功能丧失,肾萎缩或者肾缺 如。6,阶梯状下降型:输尿管痉挛或者功能性尿路梗 阻。7,单侧小肾图: a,b,c 三段均正常,但明显低于健 侧,多见于一侧肾动脉狭窄或先天性小肾。 临床应用: 1,尿路梗阻的判断:急性上尿路梗阻;急性上升 时则为低水平延长线型。2,分肾功能,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测定。 wonsore 整理,版权所有3,移植肾的检测4,其他:观察某些药物对一些泌尿系统疾病的治 疗效果;观察肾手术后的功能状态;识别腹部胀块 与肾脏的关系。体外分析技术放射免疫分析(RIA)原理: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原作为示踪剂,以非 标记抗原作为检测对象,共同以限量的特异性

16、抗体 进行竞争性免疫结合反应。由于标记抗原与抗体的 结合量与非标记抗原的含量之间,存在竞争抑制的 函数关系,可根据反映这一函数关系的标准曲线, 求被测抗原的含量。基本试剂:抗体,标记抗原,非标记抗原 标记抗原基本要求: 1 ,标记后不改变原有抗原的 生物活性。2,标记的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不能太 短。3,比活度和放化纯度必须足够高,以保证放 免分析的灵敏度。抗原抗体复合物和游离抗原分离方法1,聚乙二醇(PEG)沉淀法。2,双抗体沉淀法。3,葡萄球菌A蛋白(SPA)沉淀法。4,活性炭吸附法。 5,固相法。质量控制(QC):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利用一些客观 的指标,经常对分析质量进行检查,遇有质量异常 则及时采取对策,以保证分析误差控制在可接受的 范围内。质量控制的指标1, ED25,ED50ED75;即标准曲线的结合率在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