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与数学教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106507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智力因素与数学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非智力因素与数学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非智力因素与数学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非智力因素与数学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非智力因素与数学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智力因素与数学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智力因素与数学教学(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文成绩: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题目:非智力因素与数学教学学生姓名 李英 学 号 61911020312006专业名称 数学与应用数学批次/层次 102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旬阳2012年 9月25日- 1 -非智力因素与数学教学摘 要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获取学习的成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其实从一定意义上讲, 非智力因素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更为重要。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发展,非智力因素培养在教育中越来越受

2、到人们的重视。学科教学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渠道,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重要的是培养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以形成优秀的个性品质。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综述了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和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数学学习 教学策略 目 录摘 要I引 言- 3 -正 文51非智力因素概述51.1非智力因素概念的界定51.2非智力因素的功能和结构62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7 -2.1数学学习中的动机因素- 8 -2.2数学学习中的态度因素- 8 -2.3数学学习中的兴趣因素- 9 -2.4数学学习中的情感因素- 9 -2.5数学学习中

3、的意志因素- 10 -3在数学教学中激发非智力因素的若干教学策略- 11 -3.1激发数学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11 -3.2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的教学策略- 13 -3.3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14 -3.4激发学习情感的教学策略- 15 -3.5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的教学策略- 16 -结束语18参考文献19- 4 -引 言20世纪初,随着智力概念的提出和心理测验的蓬勃发展,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应运而生。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克山大(Alexander)在其论文智力:具体与抽象中首次提出了“非智力因素”(non-intellective factors)这个概念。在亚历克山大的启迪

4、下,美国另一个心理测验大师韦克斯勒(Wechsler)于1943年提出了“智力中的非智力因素”概念。测验的直接经验使韦克斯勒越来越重视非智力因素的研究,1950年他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了认知的、欲求的和非智力的智力一文,专门就非智力因素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根据他的观点,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气质和人格因素,尤其是人格因素,还应该包括先天的、认知的和情感的成分。此文被心理学界作为非智力因素概念正式诞生和科学研究的标志。(一)国外研究对非智力因素的早期研究,认为天赋高的儿童除智力以外,其他方面都比普通的正常儿童要差。天才儿童总被认为是身体虚弱、病态、情绪不稳定、神经过敏、性情古怪和离群独处的人。近

5、期的研究中还有人提出以下观点。1对活动的强烈需要和爱好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一个学生有学好某学科的能力,但由于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只有当学生对这门功课发生了兴趣,有了强烈的需要时,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2对学科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热情也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包达列夫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一门学科的态度会在他的知觉、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特性上留下痕迹。学生缺乏积极的态度,就会阻碍他的活动潜能的发展。他们认为成功的取得与热烈的情感是分不开的。冷漠无情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创造者的。3焦虑与学习成功有一定的关系。斯皮尔伯格(Spleberger)认为:能力中等而

6、焦虑低的学生,其成绩较同等能力而焦虑高的学生为优;能力低的学生,无论焦虑高低,其成绩均劣;能力强的学生,无论焦虑高低,其成绩均优。这与能力强的学生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也强有关。4人的意志、性格与能力发展有关系。赛尔金娜指出:性格特征对能力发展,尤其是意志对科学家的创造力的发展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品质。有的研究还指出,开朗的性格,对自己的潜力和成就能保持谦虚态度的品质,是一个真正学者必需具备的一种性格特征。(二)国内研究近十几年来,国内心理学工作者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成功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这些研究着重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与智力、学业和人格有关的测试,作出相关分析,以获得关于某种个性品质在

7、学习成功中所起作用的数据。主要的研究有以下几种。1丛立新在教育研究1985年第4期发表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普遍影响一文中指出:“在智力水平不同的三个组中,非智力因素优秀者达到高考分数线的人数,都高于非智力因素不良者。”2祝蓓里在心理科学通讯1986年第5期上发表的对青年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研究一文,通过对85名普通大学生和74名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的比较研究,发现:少年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更有耐力和坚韧性。这些智力优秀的大学生,看书能坐上几小时,根本不顾气候炎热,也不顾身体的疲劳以及外界对他们的诱惑。3吴福元在教育研究1987年第5期上发表的大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

8、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一文中指出: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比智力因素的影响还要大;这种影响随入学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强。他通过对中学生的研究发现智力和入学考分中等的人,性格特征为审慎、冷静、理智、自立自强、不依赖别人,学习上采用“笨鸟先飞”的方法,后来他们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智商高、性格特征更顺从、缺乏信心、畏缩退却、不愿独立创新、学习上表现为喜安逸,只求过得去的学生,结果学习成绩处于全班中下的水平。4.著名的教育改革实践家魏书生,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现以他著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中摘录几个标题,如培养自信从所长开始、放声高呼:我能成功等,都是讲对学生

9、的非智力因素的实际培养。5.安徽师大的张履祥、钱含芬(1994年)考察了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四种典型类型的学生(A型:智力较好、非智力因素优秀、学习成绩优良;B型:智力较好、非智力因素欠缺、学习成绩不良;C型:智力较差、非智力因素优秀、学习成绩优良;D型:智力较差、非智力因素不良、学习成绩差)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上存在的差异。此外,我国许多中小学已开始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上海市黄埔区“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教育”。不仅如此,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已进入到一些家庭中,实现了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从哈佛女孩刘亦婷、哈佛男孩张肇收、北大女孩谢舒敏的成长过程来看,他们的家长无不在培养非智力因素方面下功夫

10、。非智力因素不同于智力因素,它不是先天的,是后天形成的,然而其形成又不是自发的,关键在于精心培养与正确引导。一旦形成并通过强化,就可内化为自身的素质。正 文1非智力因素概述1.1非智力因素概念的界定燕国材于1983年对非智力因素概念作了一种界定,他认为,广义地说,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可以称为非智力因素。狭义地说,非智力因素主要指情感、意志、性格。后来,他又把非智力因素划分为3个层次进行考察,第一个层次指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可以称为非智力因素。第二个层次把非智力因素具体分为5个因素,即: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第三个层次更具体为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自尊心

11、、自信心、好胜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制性、顽强性、独立性等13项因素。 林崇德认为非智力(或非认知因素)是指智力与能力以外的又同智力活动效益发生相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一般来讲,非智力因素的结构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意识倾向性和性格沈德立指出:非智力因素概念的提出,是人们对心理范畴试图从另一角度进行划分的尝试。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另一类是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包括注意、动机兴趣、情绪、意志、性格等,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但具有动机和调节等功能。实际上,在任何

12、一个具体的心理活动中,这两类活动是同时存在的,我们把前者的构成因素称之为智力因素,把后者的构成因素称之为非智力因素;并且认为非智力因素有两个层次:一是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即除智力或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二是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与智力活动关系密切并共同影响智力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关于非智力因素的成分,沈德立确定了与学习密切相关的11种因素。 成就动机。指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去做,而且能够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即由成就需要转化而来的动机。交往动机。指一种需要与人亲近的内在动力。这种动机在学习上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因受到赞扬而认真学习,或

13、者因为受到责备,奚落挫伤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影响学习。认识兴趣。指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学习热情。指对学习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热烈、稳定而深厚的情感状态。学习焦虑。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与内疚感增加,形成紧张不安、带有恐惧色彩的情绪状态。学习责任心。指学生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学习任务的自觉态度。学习毅力。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不懈地保持充沛精力,坚忍顽强、不屈不挠地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坚决完成任务的优良意志品质。注意稳定性。反映个体把注意力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情绪稳定性。指人的情绪状态受外界或内部条件变化而产生被动的情况,是一种重要的个性品质。好胜心。指个体不满足现状,力争取得更大成功,以超越自己,超越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或性格特征。支配性。指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