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院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105512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学院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在学院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在学院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在学院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在学院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学院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学院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学院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杨向群 (2006年7月1日)各位校长、同志们:这次学院召开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交流各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经验和做法,分析校企合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工作新思路和新途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这次会议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安排紧凑,效果较好,可概括为“五个好”:一是交流的经验和作法好。会上我们分别听取了无锡机电分院等10所学校的交流发言,他们各自从不同角度,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就校企合作的意义、模式、机制、成效及体会和建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重点的阐述,经验

2、实在,各具特色;这次会议我们还邀请了4个企业代表分别从现代制造业、现代信息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层面,就企业为何与学校合作、如何与学校合作,以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校企怎样联合培养人才等方面作了专题介绍,实话实说,言真意切。二是参观的现场好。我们分别参观了无锡机电分院,是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的参观现场,他们的办学理念、教学思想、学校建设及校企合作成功的经验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所参观的两个企业,使我们大家深切感受到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学校的发展需要企业的支持,二者互动,相得益彰。三是领导的讲话好。周厅长从职业教育基本特征和属性的角度、从学校人才培养和改革发展的深度深刻阐述了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

3、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对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四是大家议论的话题和思考的问题好。会议期间,大家想得多和谈得多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如何”,即如何激发和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如何把校企合作工作切实深入到教学和科研领域、如何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都能受益等,深入思考,结合实际,推动工作。五是大家的精神状态好。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强化了意识,增强了信心,为搞好校企合作工作奠定了基础。从总体上看,整个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借此机会,下面我就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谈几点

4、意见,供大家讨论。一、开展校企合作的基本现状近年来,不少学校能注重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创新校企合作思路,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提高校企合作成效,通过校企合作带动和促进学校的发展。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校企合作数量有了较快增加。目前,我院27所分院共与570多家行业及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有不少办学点也与企业进行挂钩,开展合作办学。从合作单位数量上看,与前几年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如无锡机电分院今年就新增了10多个合作企业,徐州机电分院现已与106个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从合作对象数量上看,既有与企业合作,也有与相当多的行业和部门展开了合作;从合作专业数量来看,不但工科类学校、理工类专业与企

5、业联姻,一些应用类文科学校、文科类专业也走出校门,结合实际,积极与行业、社会各有关单位开展合作,据初步统计,开展校企合作的专业已基本涵盖了学院现已开设的100多个专业,合作办学面在开设的专业中占有很大比例。二是校企合作模式在不断创新。多数学校能因地制宜,不拘一格,探索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从这次10个学校的介绍中,大家就可以看出,通过实践,已逐步形成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如无锡机电分院全面介绍了创新订单培养模式,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心打造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共建产学结合基地,共建软件研发中心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常州刘国钧分院通过探索和实践,在订单培养上实行长短结合,上课实行日夜结合,目标实行培养与

6、培训结合,以及合作的企业可以国有私营结合等,很有新意,别具一格。如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引进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24年,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就业练技能,对准岗位考证书,确保学生高质量就业。常州建设分院的“5+2”校企合作模式。即一周七天,有五天在校内上课,有两天在公司上班,即5天是学生,2天是员工,按“准员工”的模式进行轮岗实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常州铁道分院、徐州机电分院通过订单式、委培式、超前式等校企合作方式,实现“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零距离、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培养的学生获得企业信任和好评;镇江机电分院积极推进产学研结

7、合,与企业合作成功开发教学机器人项目,为学生专业技能学习提供直观平台和研究开发平台。徐州医药分院等学校实现工学交替,反响很好。另外,张家港职教中心的校企互动“七合一”模式;连云港工贸分院的厂办校模式等也都各有特点、各具特色,当然,这些学校的介绍仅仅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一个缩影,各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作法很多,经验不少,但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介绍,我们今后还要多举行这样的活动,给大家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但不管是何种合作模式,这些都是大家在实践中的创举、创造和创新,应予充分肯定,并不断总结,加以完善。三是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不少学校能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推进学校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

8、及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如有些学校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专家参与学校专业开发、教学计划制定、指导课程内容更新;有些学校在企业中常年聘请技术骨干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有些学校则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还有的学校已从借企业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始,把学生实习与为企业输送人才相结合,以“借鸡生蛋”开始向“返蛋孵鸡”方向探索,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发展。四是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奠定校企合作基础。大多数学校能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开展教育培训、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有些

9、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短期培训,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如常州铁道分院每年为企业培训员工近6千人次,创收300多万元;有的学校利用校办工厂和教科研产品,为企业设备升级换代服务。有的学校则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在推进校企合作的同时,也获得较高的利益。如徐州机电分院利用校办企业和教科研产品,生产矿用电开关柜,年产值就达700多万元,已走出了一条“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良性循环的新路子。从整体上看,多数学校能注意结合办学特点和专业特色与行业、企业及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合作的渠道在不断拓宽,合作的关系在不断明晰,合作的成效也在不断显

10、现,整个校企合作工作正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受环境、资源及政策的制约,有些学校对校企合作工作仍存在着“三个不够”现象:一是对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不够主动。对校企合作的认识还不到位,存在着 “恪守固定模式”、“关门办学、闭门造车”等观念上的问题,合作不够积极主动,要么强调客观,原地踏步;要么被动跟风,搞花架子,反映在行动上,必然会是“坐等企业上门”,缺乏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目前,不少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仍停留在聘请企业专家上课,举办企业家报告会,送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等浅层次合作,校企双方还是两张皮,离互动介入,相互交融,深度合作,形成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

11、同体还有较大差距。三是校企合作发展不够平衡。主要表现为苏南地区的学校好于苏北地区的学校,工科类学校好于文科类学校,工程类专业好于管理类专业,另外,校企合作的地方特色、专业特色也体现不够等。虽然,这些问题与不足是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有的也不完全是学校自身的问题,但是我们要从主观上找原因,在困难中想办法,从服务中求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扎实推进校企工作的开展。二、校企合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不断更新校企合作观念,加

12、大校企合作力度,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丰富校企合作内涵,不断深化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切实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服务创新能力,着力培养和造就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有效服务。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总体思路可概括为:坚持一个方针、把好三大环节、办求五个突破。所谓坚持一个方针:就是深化认识、积极主动,因地制宜、实践创新,联合共享、促进发展。所谓深化认识、积极主动,就是指学校要把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作为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作为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克服等政府牵头、靠政策支持、要企业上门的消极思想,主

13、动寻求合作伙伴,实行开门办学,校企合作,真正做到以合作创新路,以合作促提高,以合作谋发展;所谓因地制宜、实践创新,就是指开展校企合作,各校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应行业特征、地方特色和学校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并注意总结,注重凝练,形成经验,形成特色;所谓联合共享、促进发展,就是指各校要发挥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方面的优势并对企业开放;企业发挥生产环境、先进设备、生产工艺流程等方面的优势并对学校开放,实现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双赢。同时,学院要加强各分院与办学点之间协作,发挥联合优势,共享校企资源,提高合作成效,共同培育人才,促进校企合作事业的发展。所谓把好三大环节:

14、就是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各校必须重点把握:一是以诚信为基础。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共谋发展的事业,要搞好校企合作必须以诚信为基础,校企双方要注意相互理解,互相支持,以诚相见,“心诚则灵”,努力做到校企合作双方的态度要诚恳,对开展合作的项目要有诚意、对签订的合作协议要诚实,以诚信搞好合作。二是以互惠为核心。互惠互利是校企双方都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只有校企合作的各参与方都能受益,这种合作才有可持续性。根据经济学理论,合作的基石是寻找利益的交汇点,只有存在利益的交汇点,才能够合作,离开利益这个基点,合作就会分崩离析,要提高合作能力,关键在于善于处理利益关系,只有互惠互利,这样合作才能成功,合

15、作才能长久。三是以合作为关键。要在合作领域上有所拓宽,合作层次上有所提升,合作内涵上不断丰富,积极开展宽口径合作、多样化合作、深层次合作,真正做到以联合推动合作,以整合促进合作,以融合提升合作,达到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规划、共同设置岗位课程、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等功效。所谓力求五个突破:就是各校在今后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力求:一是校企合作的观念有明显增强。各校要深刻认识校企合作给学校发展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树立和增强“三个观念”,即一是“经营学校”的观念:所谓经营学校,就是指学校要用两个轮子运行,既要遵循教育规律治校,又要按市场规律办学,前者强调以人

16、为本,以学生成长为本,体现了社会责任、国家责任和历史责任。后者强调的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体现的是成本意识、竞争意识和投入产出的意识。两者的结合点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必由之路,经营学校的本质就是精细地管理学校,让服务的需求、就业的需求成为学校改革、教育发展的真正驱动力。二是“技术立校”的观念:第一,技术立校是教育任务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教育有三大任务即人才培养、构建体系和知识贡献,而知识贡献具体落实到职业教育上就是技术贡献;第二,技术立校是人才市场的需求,学校要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与企业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要求零距离;第三,技术立校也是教育个性的追求,在泛文化科学教育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尤其要突出专业个性,增加技术含量,对职业学校而言,没有技术的学校是空壳,没有技术的学生是空身,是难以立足社会的,因此,技术立校是教育个性的本质彰显。而坚持技术立校,突出技术教育,显现技术效应离不开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