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三次作业答案参考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103803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三次作业答案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社会学概论》三次作业答案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社会学概论》三次作业答案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社会学概论》三次作业答案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社会学概论》三次作业答案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三次作业答案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三次作业答案参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学概论(专)第一次任务第 1 大题单选题0分 1 . (5分) 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1 . 语言2 . 思维3 . 劳动4 . 直立行走正确答案:32 . (5分) 需要层次理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1 . 弗洛伊德2 . 莱格3 . 米德4 . 马斯洛正确答案:43 . (5分) “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1 . 冲突2 . 竞争3 . 合作4 . 顺应正确答案:24 . (5分) 一位教师与学生、家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1 . 复式角色2 . 角色丛3 . 实际角色4 . 自致角

2、色正确答案:25 . (5分) 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 哪个阶段( )。1 . 形式运算2 . 具体运算3 . 感知运算4 . 前运算正确答案:26 . (5分) 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1 . 核心家庭2 . 主干家庭3 . 联合家庭4 . 其他家庭正确答案:1第 2 大题填空题0分 1 . (5分)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 开始的,产生于 年代。 参考答案或提示: 孔德 19世纪302 . (5分) 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 、 和应用社会学。参考答案或提示: 理论社会学 经验社会学3 . (5分) 生存、 和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参考答案

3、或提示: 享乐 发展4 . (5分) 根据交往的形式,把社会交往分为 和 。 参考答案或提示: 直接交往 间接交往 5 . (5分) 巴甫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 和 。 参考答案或提示: 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 6 . (5分) 社会群体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个人层次上,是人进行 的必要条件;二是群体层次上,能够满足人类的 。 参考答案或提示: 社会化 某些需要 第 3 大题1 . (10分) 简述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参考答案或提示: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 (1)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3)社会需要与

4、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2 . (10分) 简述家庭的功能。 参考答案或提示: (1)经济功能。主要包括家庭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 (2)生物功能。包括性生活的满足和生殖两个方面。(3)抚育和赡养功能。抚育是对子女生活上的供养和通过社会化对他们的教育;赡养事子女对父母生活上的供养和照顾。(4)休息和娱乐功能。家庭是个人休息和娱乐的场所。包括劳动能力的恢复和再生产、精神需要的满足。第 4 大题论述题0分 1 . (20分) 了解实际说明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或提示: 人际关系是个人之间交往形成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 (1)人际关系

5、特点:直接交往、情感性。(2)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双方需求的互补性影响了个人之间的交往。态度的类似性。双方距离的远近。交往频率。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受交往双方诚意、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与合作及双方在交往中都得到满足等因素的直接影响。(3)了解实际社会学概论(专)第二次任务第 1 大题单选题1 . (5分) 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 )。1 . 家长制2 . 古典管理理论3 .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4 . 当代管理理论正确答案:22 . (5分)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 )。1 . 城乡对立2 . 缩小城乡差别3 . 农村发展为城

6、市4 . 城乡协调发展正确答案:43 . (5分) 我国消灭剥削阶级采取的政策是( )。1 . 肉体上消灭2 . 财产上全部没收3 . 让其自生自灭4 .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正确答案:44 . (5分) 整合作用是指( )。1 . 一个社会的整合作用2 . 将各部分合在一起3 . 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整体4 . 一个社会的稳定正确答案:35 . (5分) 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 )。1 . 逃避行为2 . 形式主义3 . 创新4 . 反叛正确答案:36 . (5分) 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放弃文化目标,但遵从制度化手

7、段。”此是( )。 1 . 逃避行为2 . 形式主义3 . 遵从4 . 反叛正确答案:2第 2 大题填空题0分 1 . (5分) 管理学家麦格雷戈则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 ”和“ ”。 参考答案或提示: X理论 Y理论 2 . (5分) 依据组织的严密程度可以将社会组织划分为 和 。参考答案或提示: 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 3 . (5分) 根据人口与地域两个特征把社区划分为 、中型社区和 。 参考答案或提示: 巨型社区 微型社区 4 . (5分) 我国目前的阶级结构是工人阶级、 和一个 。 参考答案或提示: 农民阶级 个体劳动者阶层 5 . (5分) 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8、概念系统、 、 和设备系统。 参考答案或提示: 规则系统 组织系统 =学员答案=6 . (5分) 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有: 、集体的产物和 。 参考答案或提示: 现实性强 大众传播 第 3 大题简答题1 . (10分) 简述城市社区的特征。 参考答案或提示: (1)城市社区人口聚居规模大、密度高。这是其明显的人口特征。(2)城市居民以工商业和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职业和谋生方式。(3)城市社区成员的易质性高。(4)生活方式的多样化。(5)人际交往中情感色彩淡薄。(6)城市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2 . (10分) 简述社会分层的标准。 参考答案或提示: 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

9、统,因之在系统的结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这就叫做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社会分化的一个最重要形式。社会分层的标准是多元的。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了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财富、声望和权力。财富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遇;声望是指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获得的声誉和尊敬;权力是指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行动者,即使在遇到反对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自己意志的可能性。这三个标准既互相了解,相辅相成,也可以在不同情况下作独立考虑。另外在社会分层的研究中,常见的还有职业的评价,这对社会分层也有一定的代表性。第 4 大题论述题1 . (20分) 用社会失范论和手段目标论分析社会现象,并举例说明。

10、 参考答案或提示: (1)社会失范是指社会失去行为规范而出现的反常状态,它是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提出的。迪尔凯姆认为,社会的正常状态是社会各部分相互协调处于整合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社会规范的指导和约束下互相适应,正常生活。然而在社会迅速变动的时代,当文化价值、社会结构以不同的速率转变时,原来的某些指导和约束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规范就会失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手足无措,处于无所遵循的迷茫状态,从而作出各种类型的越轨行为。 举例说明(2)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在迪尔凯姆提出的社会失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手段目标论”。他认为,越轨行为是由于社会为人们提出的目标(文化目标)与达成目的的合法手段(制度

11、化手段)不配套、不统一造成的。默顿认为,社会作为一个文化体系为每个社会成员都规定了目标,但是社会在结构的安排上并没有为每一个人提供达到上述目标的合法手段,即社会结构的特征并一定能成为每一个成员都提供条件以达成目标。这样,按照社会的价值标准,创新、形式主义、逃避、反叛都对社会的要求发生了一定的偏离,属越轨行为。举例说明社会学概论(专)第三次任务第 1 大题单选题0分 1 . (5分) 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这是( )。1 . 就业2 . 失业3 . 显性失业4 . 不充分就业正确答案:42 . (5分) 社会保险是( )。1 . 社会救助2 . 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3 .

12、社会福利4 . 人身、人寿保险正确答案:23 . (5分) 一个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 )。1 . 个人流动2 . 代内流动3 . 向上流动4 . 水平流动正确答案:44 . (5分) 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 )。1 . “生物有机体”说2 . 社会进化论3 . 社会均衡论4 . “文化类型”说正确答案:35 . (5分) 社会趋同论最早是( )提出的。1 . 弗兰克2 . 丁伯根3 . 普雷毕什4 . 沃勒斯坦正确答案:26 . (5分) 第三次浪潮一书的整理是( )。1 . 丁伯根2 . 托夫勒3 . 佩切伊4 . 贝尔正确答案:2第 2 大题填空题0分 1 . (5分) 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 、 。 参考答案或提示: 人口数量庞大 人口素质低 2 . (5分) 失业有 和 两种存在形式。参考答案或提示: 显性失业 隐性失业3 . (5分) 社会保险是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