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1-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测试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102775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选修1-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物选修1-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物选修1-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物选修1-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物选修1-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选修1-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选修1-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测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选修1 专项酶的研究与应用测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4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分)1.活细胞内合成酶的原料是 .脂肪酸 氨基酸 C核苷酸 D.氨基酸和核苷酸2.要破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要用到的物质是 A.果胶酶 B.盐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钙3.多酶片中具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具有辅助消化的作用。其片剂是糖衣片,这样制作的 目的是1 A补充体内糖类物质的供应 B.避免胃液的消化 C经唾液消化后即可迅速起作用 D.使其中多种酶缓慢的起作用.水果罐头盖上印有“如发现盖子鼓起,请勿选购”的字样,引起盖子鼓起的最也许因素是A、好氧型细菌呼吸,产生CO2和H2O B、酵母菌呼吸,产生C

2、O和C2HC、乳酸菌呼吸,产生 2和C36O D、酵母菌呼吸,产生CO和 H25. 有人测定了A、B、C、D四种植物体内多种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成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觉得在5摄氏度条件下,竞争能力最强的生物和对温度适应范畴最广的生物分别是( ) 催 C D 化 10 A B 效 率 5( %) 0 5 1 5 20 25 30 35 0A B和D B B和C C B和A D A和6 (杭州高三检测)下图是人体内某个化学反映的示意图,图中代表酶的英文字母是7、(03高考模拟二)人在发热时,食欲较差,其机理可解释为.胃不能及时排空 .摄入的食物未被消化.消化酶活性受到影响 .完全克

3、制了消化酶的分泌8、(3-4高考仿真试题五)在实验条件下,测试某种恒温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下图中哪一曲线能对的表达其成果9.下图纵轴为酶反映速度,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对的表达酶量增长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映速度关系的是10.同一种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的酶 A种类有差别,数量相似 .种类有差别,数量不同 种类无差别,数量相似 D.种类无差别,数量不同1.下图中,横轴表达酶的反映条件,纵轴表达酶的反映速度,能对的反映温度、pH、时间和底物浓度与酶反映速度关系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甲、丙、丁 C甲、丁、乙、丙 D甲、甲、乙、丁12下列可表达酶反映速度的是 A.单

4、位时间内反映物的减少量 B.单位体积内产物的增长量 C.单位时间内产物的增长量 D.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反映物的减少量13.下列不能产生果胶酶的是 A植物 .霉菌 .酵母菌 放线菌14.下列不属于果胶酶的是 A.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B果胶分解酶 C果胶酯酶 .半乳糖醛酸酶15、加酶洗衣粉可以除去衣物上的顽固油渍,则它具有( )、脂肪酶 B、蛋白酶 C、淀粉酶 、氧化酶16.科学家通过 技术手段生产出了可以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的酶。 A.细胞工程 B基因工程 C发酵工程 D酶工程7从环保上讲,加酶洗衣粉比一般洗衣粉好在哪种元素含量少甚至没有( ) A BP .C .g 1溶解海藻酸

5、钠,最佳采用 加热的措施 A小火间断 .小火持续 C大火间断 D大火持续19高果糖浆生产需要的酶是 A.葡萄糖异构酶 .蔗糖酶 .麦芽糖酶 D果糖酶20.研究觉得,用固定化酶技术解决污染物是很有前程的,如将大肠杆菌得到的三酯磷 酸酶固定到尼龙膜上制成制剂,可用于降解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磷农药,于微生物 降解相比,其作用不需要合适的 A温度 B酸碱度 C.水分 D营养23456789101231415BBBAACBDDDA1611920BBAAD4.解析罐头是密封、杀菌的,但不排除有微生物的孢子等存活下来,只有进行无氧呼吸的微生物可以生存;罐头鼓胀是过期后微生物生活产气的成果,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

6、酸,无气体产生;酵母菌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生活,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5.解析 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温度范畴和合适温度,温度过高酶会失活,低温对酶活性克制;在一定温度下,最合适该温度的酶活性最强,该生物生活的也最佳,竞争力就强;酶有活性的范畴最大,生物的生存温度范畴就越广。.解析酶是起催化作用的,它在反映前后的性质保持不变,据图可以解释 所代表的物质是酶。因此在特定条件和一定的时间内,酶的催化作用可以始终保持。9.解析:在酶促反映中,如果底物浓度足够大,足以使酶饱和,则反映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可由米氏方程推出:V=(K3/Km+S)E,当S维持不变时,与E成正比。由以上论述可知B

7、选项对的第二部分:非选题(60分)二、非选择题21、请根据下列材料和实验原理设计一种证明酶是蛋白质的实验:(1)实验材料:5的Na溶液、%的uO4溶液、鸡蛋、人的唾液5L(酶)、水、小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2)实验原理:鸡蛋的蛋清重要成分是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CuSO溶液反映能产生红紫色物质,即蛋白质的双缩脲反映。如果能通过实验证明,酶能发生双缩脲反映,即可证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第一步:制备蛋清液。取生鸡蛋一种,打破蛋壳(不要破坏蛋黄),取少量蛋清注入小烧杯中,加入30m的清水,用玻璃棒调匀,制成蛋清液。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实验成果:_。成果分析:_。答案:1、(2)

8、第二步:用甲、乙两支试管分别取等量的蛋清液和唾液 第三步:分别向甲、乙两试管中南加入等量、适量的双缩脲试剂 第四步:对比两支试管的颜色反映实验成果:甲、乙两支试管都发生紫色反映 成果分析: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映,是蛋白质的性质,阐明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22、A、B、C三图依次表达酶浓度一定期 ,反映速度和反映物浓 度、温度、PH值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apH反映速度反映物浓度 温度()01234105105105010203040500 2 4 6 810反映速度反映速度ABCb (1)图A中,反映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映速度不再上升,其因素是 。 (2)图B中,a点所相应的温度是

9、 。 ()图B中,a点到b点曲线急剧下降,其因素是 。 ()将装有酶与反映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12和5水浴锅中,2in中后取出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反映分别应为:甲 ,乙 。()图C表达了 催化反映的速率变化曲线。A.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植物淀粉酶(6)图C中的反映若pH从10降到2的过程中,反映速度将 。答案:2、(1)酶的浓度是一定的,当反映物的浓度达到A值后,酶已经饱和,没有更多的酶催化增长的反映物()是该酶的活性最合适温度()温度超过合适温度后,高温使酶失活,反映速度迅速下降(4)甲:反映速度先加快,后迅速下降乙:无反映(5)B(6)为零23实验研究p

10、H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具有等量酶溶液但pH 各不相似的试管,每支试管加1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质,试管均置于2摄氏度室温条件下,各试管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下表:酶溶液的pH345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n139146(1)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有何关系?(2)pH多大时酶的活性最强()如何根据蛋白块的性质制取实验所需的蛋白块?(4)提供3种措施使实验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毕。(5)人体消化道哪一部分可以分泌本实验中的酶?(6)为拟定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而不是其她因素的作用,还应如何设计实验?答案:23.解析在其她条件相似状况下,运用酶的特性知识和有关生物学知识,设计一定的浓度梯度

11、进行对照,观测酶分解蛋白块的时间,判断蛋白酶的合适pH值。既考察了基本知识,又能提高实验探究的能力(北京东城区综合检测)(1)酶活性越强,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越短 (2)2 ()如将鸡蛋煮熟,其蛋白部分则 因蛋白质在高温下变性而凝固(4)合适提高温度以增长酶的催化活性;提高酶的浓度;将蛋白块切的更小些,以增长蛋白酶和蛋白质的接触面积(这相称于消化道内进行的物理性消化)(5)胃(答小肠不给分,因pH与题意不符) ()另取支试管注入不含酶 的等量溶液,调节pH与原实验相似,每支试管中均加一块c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即给本来的每支试管都设计相应的对照实验。(另增长一种试管,放入等量的蛋白块并将pH调得合

12、适,但不加酶溶液)2.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果胶酶可以分解果胶,崩溃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请你协助完毕如下有关果胶酶和果汁生产的实验课题。实验用品和材料:磨浆机、烧杯、试管、量筒、刀片、玻璃棒、漏斗、纱布等。苹果、质量分数为2%的果胶酶溶液、蒸馏水等。实验一: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实验措施及环节:将苹果洗净去皮,用磨浆机制成苹果泥,加入适量蒸馏水备用。取两个100m干净的烧杯,编号为1、2号,按相应程序进行操作,请把表中未填写的内容填上。取出两个烧杯,同步进行过滤。观测或比较 ,并记录成果。操作顺序项目烧杯1在烧杯中加入苹果泥20L20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