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草船借箭1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101208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草船借箭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草船借箭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草船借箭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草船借箭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草船借箭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草船借箭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草船借箭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委托轻易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个生字。 (三)采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四)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

2、点 1查字典自学本课生字、生词。 2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初读课文,标清自然段序号,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二)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生字。1指导读准字音。 本课虽然只有5个生字,但这几个字的读音都特别容易读错。教师在教学时应逐个指导学生读准。 督:,不要错读成du。惩:读h6g,不要错读成ch7。 寨:读zh4,不要错读成z4。 饮:读y!,不要错读成。 2.指导区分字的结构。 本课的生字有几个也比较难记,教师可以用以下的方法教学生进行识记。 ()加一加: 所谓加一加的方法,就是用同学们所熟悉的两个字相加,组成一个新字。如:督,就是叔和目组成,但要记住,这个

3、字是上下结构。 又如:惩,就是征和心组成,这个字也是上下结构。 再如:饮就是饣字边,加上一个欠字,这个字是左右结构。 (2)换一换: 如:寨与赛的字形相近,它们上半部分相同,寨的下半部分是把赛下面的贝换成木。 (3)组一组: 如:罚是由三部分组成,上面是罒,下面由讠和刂组成。 3.指导理解词意: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查字典理解词意,要使学生掌握: 妒忌;一;一;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迟延;一;;一;耽搁,拖延。 才干;一;;一;办事的能力。甘受;一;;一;心甘情愿的接受。 惩罚;一;一;严厉地处罚。 自有妙用;一;;一;自然有巧妙的用处。 疑惑;一

4、;;一;本课指心里不明白。调度;一;一;本课指调用。 虚实;一;;一;虚和实,泛指内部情况。本课指曹操因江面雾大,不了解诸葛亮的情况。 军令状;一;;一;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的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处罪。 弓弩;一;;一;弩,古代兵器,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弓弩手,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兵士。 丞相;一;一;古代辅佐君主的职位最高的大臣。 神机妙算;一;一;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三)再读课文,检查学生对生字是否能读准字音,对生词是否理解词意。 (四)三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如果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只要读

5、一读课文就能解决的,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同学们自己去读书,从书中寻求答案;如果问题涉及到文章的重难点,教师可以留待讲读时再给学生解决。 (五)四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此时,学生已经是读第四遍课文了,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起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事情是怎么发展的可否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1启发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十万支箭而有意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不得不羞愧、叹服。 2讨论分段结果: 本文是写事的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四部分

6、。具体分法为: 第一段(12自然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来刁难诸葛亮,以便借机杀害他。这是事情的起因。 第二段(3自然段)写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造箭的消息,诸葛亮要鲁肃瞒着周瑜借给他二十条快船和六百名军士。 第三段(6自然段)写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具体经过。 第四段(第自然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六)作业。 .熟读课文。 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课文,理解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

7、、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第一课时,我们主要通过读书,自学了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了段。下面要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1.检查读生词: 妒忌 商议 负责推却 都督 委托 既然 迟延 胶漆 疑惑 调度 水寨 轻易 支援甘受惩罚 大雾漫天 饮酒取乐 神机妙算 2.了解分段掌握情况。 请同学说一说分段情况。 (二)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十万支箭而有意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

8、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不得不羞愧、叹服。那么诸葛亮是怎样成功的呢这节课我们具体来学习课文。 (三)交待学习目标。 (四)学习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大段。 (1)指名读这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以下的问题。 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要他负责造箭的他的真实的企图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因为文章一开始,就直接点出周瑜看到诸葛亮有才干,心里很妒忌,第自然段就写出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设计这个问题,就是让同学们通过读书了解到周瑜妒贤忌能的狭隘胸襟。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要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期来刁难他,最后当诸葛亮同意三天造好后,又

9、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口实,日后好堂而皇之地加害于他。因此当他以为诸葛亮中计时便显得很高兴。)诸葛亮知不知道这是周瑜的阴谋为什么不当面揭穿他,反而主动立下军令状 这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谈。当时曹操率军南下,企图攻打东吴,之后再攻打刘备,以便一统天下。东吴和刘备看清了曹操的阴谋。因此才会联合起来抗击曹操。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所以诸葛亮才没有揭穿周瑜的阴谋,怕的是伤了和气,孙刘联合战线会破裂,导致被曹军各个击破的危险。 以上只是没有揭穿周瑜阴谋的一个原因,由此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诸葛亮不逞一时之能,为了刘备的蜀国,以大局为重,有着宽阔的胸襟。 接着教师还让同学读这一段,

10、抓住诸葛亮的言行进行体会,从而看出诸葛亮知己知彼,胸有成竹,有把握完成任务,用实际行动挫败周瑜的阴谋。 至于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周瑜也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如果诸葛亮表现出犹豫的神色,周瑜还会有阴谋。主动请任,其目的是将计就计,不露声色地麻痹周瑜,使之觉得自己很高明,连诸葛亮上了自己的圈套都不知道。这样一来他必然特别得意,就会放松警惕,从而使诸葛亮掌握主动权。 对于这一段的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抓住两个人物的不同语言和神态,去分析两人的不同心理活动:周瑜面和心毒,在一句一个先生的虚假恭维之中包藏着杀机。事后喜形于色,自以为得计。而诸葛亮则早已对周瑜的祸心了如指掌,显得平静自若

11、,胸有成竹。 ()分角色朗读。 由于本段人物对话较多,人物个性特点鲜明,所以教师在让学生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有语气地分角色朗读,以达到更好地更准确地理解内容,了解人物特点的目的。 学习课文第二大段。请同学们轻声地朗读课文第二段,并且思考: ()从周瑜对鲁肃说的话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诸葛亮请鲁肃帮哪些忙他还特别要求鲁肃怎样做联系上文,课文中哪些词语表明诸葛亮对完成造箭的任务挫败周瑜的阴谋胸有成竹 ()鲁肃是怎样向周瑜报告的你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这一大段安排三个问题,实际上是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一共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周瑜吩咐军匠们不给诸葛亮准备造箭材料,并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这一层意思,同学们通过思考第一个问题就能理解到周瑜气量狭窄,妒贤忌才,完全不顾抗曹大局,一心想刁难诸葛亮并要治他的罪。 本段的第二层意思是讲诸葛亮请鲁肃帮他的忙,并要鲁肃不要把借船的事告诉周瑜。在这一层中,教师要让学生抓住自有妙用这个词谈谈体会,从而了解到诸葛亮早有对付周瑜的方法,并且是成竹在胸了。另外,本段的第二问题的第一小问,学生通过读书很容易就能答出诸葛亮要鲁肃为他安排船只、军士、布幔、草把子。从他需要的这些与造箭完全无关的东西来看,我们也能分析出诸葛亮对粉碎周瑜的阴谋早已胸有成竹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