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公开课辩论说服的艺术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099904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大学公开课辩论说服的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武汉大学公开课辩论说服的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武汉大学公开课辩论说服的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武汉大学公开课辩论说服的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武汉大学公开课辩论说服的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大学公开课辩论说服的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大学公开课辩论说服的艺术(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讲 前提 为什么和是什么观点冲突无处不在,辩论是争端的唯一正解,而好的辩论又极其难得,因此有必要系统的学习辩论。通过词源分析以及对现象的归纳总结我们发现,辩论是运用批判性思维主张特定立场的说理活动,是争论而非争吵,论证而非论断,其基本特征是:持有明确的对立主张,随时以理据支持论点,以中立第三方为对象,以说服和共识为目标。辩论两个误区:1、过于表现自己;2、力求压倒对方。凡是不以说服为目的辩论,都是抬杠!前提:为什么要学习辩论? 1.观点冲突无处不在 2.辩论是解决争端的唯一正解 3.好的辩论极其难得 4.说服力是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思考: 辩论是什么?1 什么东西很像辩论,却又不是辩论?(

2、争吵)2 争吵和争论有何区别?(混沌情绪化)(敌意quarrel-喧闹wrang-琐碎 squabble-尖刻blcker 3 论断和论证有何区别(对人不对事) 权威power-强制force-人身攻击people-诉诸情感 辩论的定义辩分别 (批判思维)论说明(有理有据)辩论是运用批判性思维主张特定立场的说理活动 持有明确的对立主张 随时以理据支持论点 以中立第三方为对象 以说服和共识为目标 第2讲 态度:包容精神与协商理性辩论以说服而非冲突为第一要义,而最有效的说服是从对方立场出发改变其观点,因此需要我们拒绝偏执,以包容精神和协商理性的态度来进行辩论。1.辩论以说服(而非冲突)为第一要义2

3、.说服 =从对方的立场出发改变其观点3.从两方面看问题才能产生说服力 包容性的来源:我们的立场由抽签来决定 自省才能稳固立论;包容才能有效辩论辩而不说者,争也好的辩论需要包容精神与协商理性 发掘具有可辩性观点双方的合理性 在充分承认对方合理性的前提下构建本方论点 这种态度更有益也更有效 第3讲 辩论的基本能力:思维与感悟辩论的口才终究是以思维能力为基础的,而思维可以分为概念思维(理智)和非概念思维(感悟),所以说辩论的基本能力是条剖缕析的清晰思辨和体察人心的敏锐感悟。思考:辩手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演说家、文案、记者、段子手、分析师、各类速成专家.学辩论的正确途径是思维口才概念思维(理智) V

4、S 非理念思维(感悟)头脑清晰与善解人意同样重要 感悟:同情之理解个体化处境化直觉化感悟锻炼: 艺术鉴赏好的文学 好的作品 好的广告 (多比较)思维:条剖缕析(苏格拉底vs游叙弗伦)概念/描述、普遍/特殊本质/现象、自洽/矛盾总结:辩论的基本功是思维与感悟 思维训练:科学、哲学与逻辑(普遍、本质、自洽、感悟洞悉事理) 感悟训练:艺术鉴赏与生活历练(个人、处境、直觉体察人心) 第4讲 辩论的组织无论是法庭辩论、政策辩论、竞选辩论、学术辩论还是辩论赛,都有一些共通的组织原则,其中辩题、流程、评判是最基本的三个要素。本讲主要阐述如何通过对问题的精确界定来设定真正有意义的辩题,如何理解奥瑞冈和新加坡赛

5、制的异同,如何理解不同的评判标准。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1. 定义:批判性思维+有理有据+说服2. 态度:包容精神+协商理性+辩而不说者争也3. 能力:头脑清晰(思维)+善解人意(感悟)组织方法:辩题、流程、评判辩论的分类:法庭/政策/竞选/学术/辩论赛 (参考罗伯特议事规则)共通的组织原则:辩题、流程、评判 如何设定辩题?精确确定,免生枝节,真正对立辩题的四种类型:事实、政策、价值、哲理事实与政策类辩题的辩论要点事实:检视资料、衡量数据、评价理论(在辩论赛中给出的佐证是否真实,是否符合人们的认知,得出的观点或结论是否有可靠的依据,所基于的理论是否合理) 政策: 需要性、根属性、解决力、损益比(我

6、们为什么、是否需要这一政策;这个政策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这个政策是不是真的在针对这一问题;它能否解决这一问题;它解决这一问题所需要的成本及其可能带来的新的问题与它所解决的这一问题带来的改善相比,能否接受) 怎么理解不同的赛制?注重实用性:奥瑞刚赛制(强制交锋+资料检视)正反方交替申论-质询,结辩,(抗议)讲评注重观赏性:新加坡赛制正反方1-3辩交替陈词,自由辩论交替发言,反-正方4辩总结陈词,评委评讲 怎么理解不同的评判标准?评价辩论vs评价立场白板原则vs自由心证记分制 vs 投票制专业裁判vs大众裁判 第5讲 立论: 战略与战术立论是辩论的第一个环节。战略原则是注意对抗环境,注意论证成本,

7、以受众为核心;具体的战术原则是利用切割、捆绑、处境化,以及发掘、整理、求合题的方法,建立一个论证效力最大化,清晰深刻 、令人信服,并且能够经得起对方反驳的理论体系。第二部分:环节拆解立论-质询-反驳-总结事实问题:检视资料、衡量数据、评价理论政策问题:需要性、根属性、解决力、损益比价值问题:遵循常识、追求共鸣、指供指导立论的战略方向1. 注意对抗环境2. 注意论证成本3. 以受众为核心立论的战术原则:“六式”切割、捆绑、处境化发掘、整理、求合题1. 切割:(以“安乐死合法化”为例): 正方:合法=非罪(鼓励),选择死亡的方式自杀,消极/积极安乐死,没拖后提前. 反方:非法实刑,值得同情可合法化

8、,理论正确可推行(立法条件不足).2. 捆绑(以“基因改造作物应该推广”为例)正:转基因是作物改良史的一环,应对气候变迁人口爆炸等急迫问题的需要,人类本身就是个逆天的物种.反:DDT、氟利昂、福岛核电站.3. 处境化:视界融合,能近取譬4. 发掘:新角度、新材料、新方法5. 整理:一以贯之,分门别类6. 求合题:以一方的角度看到双方的道理 (例:公平/效率优先) 第6讲 质询: 听比说重要质询是一个强制性交锋的环节,一方只能提问,另一方只能回答,其目的是清晰呈现对方立场中的疑点,所以质询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询问澄清问题并且弱化对方观点。 质询-盘问-攻辩询问(inquiry) 质询是让观点充分呈现

9、(confirm-weaken) 质询之道:明晰的问题+认真的倾听质询的基本思路:庖丁解牛1. 找到问题、结论和理由2. 注意含糊的词语3. 发掘隐含信息,重建推理过程4. 发现自相矛盾或有悖情理之处5. 寻找不当类比和有争议的事实6. 评价衡量标准、审核统计方式7. 提出竞争性假说 第7讲 反驳: 不被忽悠的秘诀反驳是因为有问题,常见的问题是什么?1. 不规则动词2. 谬误的分类3. 滑坡论证和归谬4. 二难推理的攻防1. 不规则动词:构建反驳/避免无谓争论既可以形成反驳,也可以避免无谓争论以受众为核心哗众取宠;包容精神滑头;有趣不靠谱;野心抱负;欲望理想;世故成熟;麻木深沉;怯懦稳健;勇敢

10、莽撞;执着偏激;激情幼稚.2. 谬误的分类3. 滑坡论证和归谬 滑坡论证的关键是“坡”是否够“滑” 归(整理出逻辑)谬(推导出荒谬)是一切反驳的核心,归谬的要义是原则可类比性4. 二难推理攻防 知道者悖论:懂的不用说,不懂的说了也理解不了 推理悖论:推理超出前提则无效,不超出前提则无聊 莫顿之叉:奢侈者花的多应征重说,节俭者攒的多也应征重说1. 绕过死角:没有人懂或者不懂到如此极端2. 直击一端:不超出前提仍然有意义3. 反向二难推理:奢侈者攒的少,节俭者花的少4. 追问前提以破除两难:半费之诉 第8讲 总结: 观点的升华由于近因效应,辩论中的总结经常有一锤定音的效果。本讲阐述了如何在总结中结

11、合现场实际情况,抓住双方争论的焦点拨云见日、一针见血,并且在价值观上升华本方立场,给观众留下余音绕梁的感受。常见问题: 另起炉灶(脱离场上实际情况,自说自话,强推或者无视之前双方讨论的东西) 睚眦必报(对方犯得所有的错都在结辩里说起来,没抓住核心问题,或者抓住核心问题没说明白为什么错) 晚节不保(不会升华自己的观点,升华的时候要考虑听众想听什么,要贴近生活,要贴近倡导的价值导向)。 第9讲 事实之辩观察渗透理论:“事实”本身不能自行说明任何问题,所以事实之辩的实质上往往是对理论体系的优势比较,对统计结果的不同解释,以及价值观的冲突。本讲从科学哲学的角度阐述什么是好的理论以及如何避免假说的误导。

12、事实胜于雄辩吗?“事实”不能自行说明问题 两小儿辩日:相反理论皆有事实支持 存在就是被感知:世界观无法被事实驳倒 被猫咬伤者四成有抑郁症:因果的复杂性事实和雄辩不存在谁“胜于”谁的问题事实是什么,离不开你所秉持的理论所谓事实之辩,其实是理论体系的优劣比较事实之辩的实质1. 观察渗透理论,没有纯粹的“事实”,很多“事实之辩”实质是不同理论的博弈2. 孤证不立,统计数字又容易出问题,很多“事实之辩”,实质是对统计结果的争论3. 即使科学界有共识,公众仍有观感,很多“事实之辩”,实质是价值冲突什么是好的理论?1. 经验性:并非以概念之间的关系为指向2. 相关性:对因果的追溯是适度的3. 普遍性:反对

13、“特设性假说”4. 探索性:有伪证之可能性的预测5. 简单性:奥卡姆剃刀/思维经济原则6. 协调性:尽可能与既有知识/价值体系相容观察渗透理论,事实基于假说 假说的误导:喜欢什么假说,就看到什么事实 假说的引导:假说有可能,“坐实”成事实 自我求证:把繁杂事态剪辑成明确的“事实” 偏见性抽样:有意无意的改变调查对象 缘出前物:相关性因果性 第10讲 价值之辩价值观冲突是辩论中的草蛇灰线,源于争论双方的生存体验,因此价值之辩的要义不是辩驳,而是发掘和利用不同观点背后的价值观差异。本讲解析了以“仁”与“智”为代表的两种价值观,以及如何培养发现和利用这种差异的能力。价值观冲突是辩论中的草蛇灰线价值观

14、的冲突, 源于争论双方的生存体验价值观之辩的要义不是辩驳,而是发掘为什么价值才是可辩性的最终核心?思维是通过概念进行的,概念是通过定义得到的,但是定义却不是描述和总归得出的 定义: 规范性+描述性价值:仁与智 仁:感悟/温情/平等/结果公平/福利/政府/道德/民粹/热心肠. 智:理智/冷峻/自由/前提公平/机会/市场/法律/精英/冷头脑.智者须见仁中之智,仁者须见智中之仁 第11讲 政策之辩政策之辩的核心是“应”的问题,它是事实与价值的结合,需要做到情(价值情感)理(事例数据)交融。为什么我们应当如此?政策之辩的核心:“应当”政策之辩的内容:事实+价值政策之辩的方向:情(情感价值)理(事例数据)交融政策辩论的基本框架改变现状(正)VS维持现状(反)需要性(病症):当务之急根属性(病因):对症下药解决力(药效):政策利益损益比(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