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099599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阳光执业医师考试题库http:/第三单元 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第一节流行病学概论一、考什么?(1)流行病学的定义(2)流行病学的原理、基本原则及方法(3)流行病学的用途二、最重点的是什么?(1)流行病学的定义(2)流行病学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三、最难点的是什么?(一)流行病学定义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概括起来有以下四层意思:研究对象是人群;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评价效果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二)流行病学

2、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方法1.流行病学基本原理(1)分布论:分析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2)病因论:探讨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各种原因。(3)健康-疾病连续带理论:机体由健康到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4)预防控制理论:根据疾病发生、发展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疾病预防控制可以采取三级预防措施。(5)数理模型: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发生、发展及分布变化,受到环境、社会和机体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函数关系,可以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的变化规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预测它们未来的变化趋势。2.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1)群体原则:在人群中宏观地考察

3、事物的动态变化是流行病学区别于其他医学学科最显著的特点。(2)现场原则:流行病学研究的人群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群,因此常把一群人与周围的环境(现场)联系起来。(3)对比原则:通过对比来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考察诊断的正确性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4)代表性原则:当选取全人群其中的一部分人作为研究对象时,这个样本要有代表性。代表性的特征,一是样本的产生是随机的,二是样本要足够大。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描述流行病学:主要是揭示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现象。(2)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是找出影响分布的决定因素。(3)实验流行病学:主要是研究并评价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中的预防干预措施及其效果。(4)理论流行

4、病学:是通过对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与影响因素之间内在关系的深入研究,建立数学模型以描述疾病流行规律、预测疾病流行趋势、检验疾病防治效果。(三)流行病学的用途1.描述疾病及健康状况的分布。2.探讨疾病的病因。3.研究疾病自然史。4.疾病的预防控制及其效果评价。 第二节疾病的分布与影响因素一、考什么?(1)疾病分布的常用测量指标(2)疾病流行强度: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3)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4)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二、最重点的是什么?(1)疾病分布的常用测量指标(2)疾病流行强度: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间的存在方式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又称疾病的三间分布。

5、(一)疾病分布常用的测量指标1.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某病新发生的病例数。分母是暴露人口,指有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对那些不可能患该病的人,如传染病的非易感者(曾患某病的人)、有效接种疫苗者,不能算作暴露人口。2.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与发病率相比,罹患率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内疾病频率的测量。3.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患病率的分子包括调查期间被观察人群中所有的病例,分母为被观察人群的总人口数或该人群的平均人口数。4.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

6、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5.感染率指在某个时间内被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6.病残率指在一定的期间内,某人群中实际存在病残人数的比例。7.死亡率指在一定期间(通常为1年)内,某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其分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可能发生死亡事件的总人口数(通常为年中人口数)。8.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9.存活率又称生存率,指随访期终止时仍存活的病例数与随访期满的全部病例数之比。(二)疾病流行强度疾病的流行强度是指某疾病在某地区、某人群中,一定时期内发病数量的变化及各病例

7、间联系的程度。1.散发某病发病率维持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无明显的时、空联系和相互传播关系,表现为散在发生,数量不多,这样的流行强度称为散发。2.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的发病率水平。疾病流行时,各病例间有明显的时、空联系,发病率高于当地散发发病水平的310倍。3.大流行当疾病迅速蔓延,涉及地域广,短时间内可跨越省界、国界或洲界,发病率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称为大流行。4.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患者的现象。(三)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1.地区分布无论哪种疾病的发生都或多或少存在地域上的差异,疾病这种地区分布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地

8、区致病因子分布的差别,与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有关。一般可根据资料的性质按照国家间、国家内不同地区以及城乡等地理区域分布特征来分析。如果一些疾病无需从外地输入,只存在于某一地区,或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水平总是较高,这种现象称为疾病的地方性。疾病地方性的种类有自然疫源性、自然地方性、统计地方性。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是: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人群组中发病率均高,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组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外来的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逐渐与当地居民接近;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的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治愈趋向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也可能发

9、生类似的疾病。2.时间分布疾病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时间疾病分布的不同,不仅反映了致病因素的动态变化,也反映了人群特征的变化。疾病的时间分布特征有:(1)短期波动:指在一个地区或一个集体的人群中,短时间内某病的发病数明显增多的现象。(2)季节性:即疾病每年在一定的季节内出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3)周期性:即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疾病呈现周期性常见的原因有:足够数量的易感人群。尤其新生儿积累使易感者数量增加,该病的传播机制容易实现;病后可以获得稳固的免疫力病原体变异。周期性间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易感者积累的速度;病原体变异的速度;病后免疫持续时间的长短

10、。(4)长期变异: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通常为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分布状态、感染类型、临床表现等逐渐发生显著的趋势性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长期变异。长期变异的原因有:病因或致病因素发生了变化;抗原型别变异。病原体毒力、致病力的变化和机体免疫状况的改变;诊疗技术的进步、防治措施的改善;社会人人口学资料的变化及疾病的诊断、报告标准的改变等。3.人群分布人群分布的特征有年龄、性别、职业、家庭、民族、行为、收入等。有些是固有的生物性的,有些是社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有时可能成为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疾病人群分布有助于确定危险人群和探索致病因素。(四)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在实际工作中疾病的描述往往是三间综合

11、进行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多获得病因线索和流行因素的信息,有利于提出病因假设。移民流行病学是利用移民人群综合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从而找出病因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及原居住地人群中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别,区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从而发现病因线索。习题B1型题A.生存率B.婴儿死亡率C.发病率D.治愈率E.患病率1.评价远期疗效常用的指标是 答疑编号500744030101正确答案A2.某时点内受检人群中流行某种疾病的频率是 答疑编号500744030102正确答案EA型题1.我国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很快波及许多省市,这种发病

12、情况称为A.暴发B.大流行C.季节性升高D.周期性流行E.长期变异 答疑编号500744030103正确答案B2.某地区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 的散发发病率水平,则认为该病A.大流行B.散发C.有季节性D.暴发E.流行 答疑编号500744030104正确答案E第三节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概述1.流行病学方法分类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2)根据研究Et的确定研究内容。(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

13、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二)描述流行病学1.描述流行病学概念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又称描述性研究。它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用途: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掌握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

14、制工作提供依据;用来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2.现况研究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1)普查(census):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和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和样本含量适当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