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应力戒三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098873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言应力戒三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发言应力戒三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发言应力戒三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言应力戒三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言应力戒三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言应力戒“三愆” 发言应力戒“三愆”工作中经常开会,开会少不了发言。但看似平常的发言,做好并不容易。论语季氏篇说,“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意思是,“与君子交往容易犯三种过失:不该说时抢着说是急躁,该说时不说是隐瞒,不看脸色随意说是盲目。”其中提到的“三愆”也是开会发言时常见的毛病。一是“躁”。表现为,别人话还没完,就贸然打断,急于发言,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此发言,既不尊重他人,也不能充分了解他人的观点。二是“隐”。表现为,或者隐匿不报、该说不说,或者隔靴挠痒、顾左右而言他;或者大而不当、放之四海皆准。如此发言,不负责任,贻误工作。三是

2、“瞽”。表现为,不分场合,不看听众反应,不顾发言时间限制,漫无边际,长篇大论,自己说得眉飞色舞、天花乱坠,听者早已不胜其烦、昏昏欲睡。如此发言,浪费大家的时间,达不到会议目的。当前,中央提出转变会风,提倡讲短话、讲实话。在发言中力戒“三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改进会风、转变作风。发言不是展示口才出风头,要克服个人表现的心态,一切从工作出发,一切为了工作。要克服明哲保身的思想,敢于担当,凡有益于工作的,都应据实直陈。此外,发言前要充分准备,发言时要切中主题、言简意赅,还要充分考虑发言的场合、听者的需求、会议的安排等等,真正达到交流互动的效果。 扩展阅读:如何写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心得体

3、会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看完一部影视剧、听完一场报告等之后,或学习某种新理论的过程中或学完之后,写作主体有感而发,写出内心的所思所感,从而及时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参考或启迪的一类应用文体。心得体会类似于读后感,但比读后感内容更宽泛,适用面更广,而且经常用在一些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现在就撰写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对有关学习者有所帮助和借鉴。 一般来讲,撰写这类学习心得体会,大体有这样一个套路,具体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也不外乎如此:写作背景、缘由等-学习对象-基本内容-学习体会-小结一、心得体会背景、缘由的交代背景、缘由的写作可详可略

4、,但一般都应稍做交代,以使文章结构严谨,符合文体规范。这一点类似于杂文的由头,但不一定是某一具体的事件,只是触发心得体会的一些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或其他缘由等。就群众路线的心得体会而言,可以介绍学习实践群众路线活动的大的背景和意义,也可以介绍本单位组织学习的大体情况,还可以介绍在群众路线指导下的其他方针政策背景以及工作实践等等。也有个别心得体会开头没有这样的背景或缘由介绍,而是直接谈对群众路线的理解、看法,虽说有开门见山之效,但稍嫌突兀,而且显得结构不完整,表意不周密。在正规的场合还是应在开头部分交代几句相关的背景或缘由。 二、学习对象本体的阐述这里的学习对象即指群众路线这一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这

5、一部分有时是心得体会之前的铺垫,有时又和心得体会融合在一起,这里主要介绍前一种情况。心得体会是有感而发的应用文章,那么“感”从何来。其直接的来源当然是当下正在普遍开展的学习实践群众路线活动,间接的来源则是写作主体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符合群众路线要求的一些好的做法或经验。因此,一般来讲,关于群众路线这一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介绍在心得体会中要有所体现。当然,在具体行文过程中,如何介绍群众路线确实有着一定的方式方法问题。如何确立角度,交代好这一部分确实需要动一番脑筋。 三、学习体会的写作这一部分是写作的重点。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单位实际或个人实际予以展开,切忌泛泛地谈一些关于群众路线的笼统的感受

6、和认识,甚至从网络上、报刊上复制、抄袭一些不切合自身实际的别人的感受和认识,那就更背离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初衷了。还是应从实际出发,结合群众路线在本单位、本部门工作实践中的贯彻落实情况来谈,力求写出个性、写出新意。当然,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借鉴别人的心得体会的思路、结构、语言等,但须注意应以之为辅。 四、结语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的最后部分,一般应有一个收束段,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一个小结,或表明自己的学习态度,或提出今后学习、工作的希望,或向学习过程中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致谢,等等。 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