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设计介绍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093799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设计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设计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设计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设计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设计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设计介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读1、引言近几年,软交换技术得到了业界的广泛重视,国际4大标准组织ITU-T、ETSI、3GPP和IETF都在不同的范畴对软交换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标准的制定。 中国标准化组织也做了不少工作,总体来看,标准化工作处于世界的前列。国内几大运营商 也加入到软交换网络建设中,从引入角度看,无非有两种方式,一种从长途引入1、引言近几年,软交换技术得到了业界的广泛重视,国际4大标准组织JTU-T、ETSI、3GPP 和JETF都在不同的范畴对软交换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标准的制定。中国标准化组织也做了不少工作,总体来看,标准化工作处于世界的前列。国内几大运 营商也加入到软交换网络建设中,从引入角度看,无非有两种

2、方式,一种从长途引入,优化 和分流现有VoIP业务,如中国移动和中国卫通。一种从本地引入,快速提供业务,抢占市 场,主要代表是两大传统固定运营商,由于南北拆分,各自在对方领地进行博弈,软交换恰 好提供了技术手段。在全程全网上部署软交换近期是不成熟的,也是不可行的。因为这已经不单纯是技术问 题,它涉及到现行的运营体制、管制等方面。本文主要对软交换组网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着重分析软交换网络组织、IP承载网组织、安全性设计和编号等四个方面,并给出近期可 实施的解决方案。2、软交换的网络组织软交换组网包括两个方面:软交换间路由设计和话路网设计。路由设计主要是指软交换 之间信令组织,一般采用SIP-I

3、协议;话路网设计主要是指各种媒体网关的话路互通。2.1软交换间路由设计定义一个软交换机所辖的区域叫一个控制域。在路由设计中,要进行控制域的划分,多 个软交换不论采取何种控制域划分方式,都涉及到对网关设备的寻址,即路由组织问题。路 由组织方式可以分为3种:全平面方式、分级方式和定位服务器方式。全平面方式用于软 交换初期规模较小时。分级方式沿袭了 PSTN成熟的多级路由体系,使每个软交换机的路 由数据相对简单,并使软交换组网的结构比较清晰。定位服务器方式改变了上两种信令组织 逐跳转发的方式,直接利用IP的可达性,直接定位到对端的软交换机,信令转接简单明了。由于目前现行软交换厂家设备间互通性较差,上

4、述三种路由组织方式在近期都是不可行 的,尤其是定位服务器方式本身还处于发展之中。在实际组网时,尽量不要全程全网引入软 交换,可从本地引入或从长途引入,具体根据运营商引入软交换的初衷来决定。信令组网还 是考虑软交换和传统TDM混合组网的方式,等到各厂家互联互通的问题解决后可以逐步引 入软交换分级或者全平面的路由组织方式。22话路网络设计由于采用IP快速转发的技术,软交换话路组织呈平面化、无话路汇接,在话路网络设 计时主要应考虑QoS和安全性。目前在IP承载网主要是采用MPLSVPN的技术来实现。 由于TG(中继网关)、AG(接入网关)、IAD(integratedaccessdevice,综合接

5、入设备)和智能 终端要实现话路互通,必须采用全网状连接的方式。MPLS逻辑链路LSP(标记交换路径) 全网状的连接给承载网带来了很大挑战,业界虽然可以采用VPN路由反射器技术来解决, 但大规模MPLS VPN在IP承载网实施,以及跨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 AS)的MPLS VPN的实现在实际中还缺乏支撑的案例。在近期,建议话路组织还是采用与TDM混合组网 方式,把软交换域限制在本地或者长途。在本地引入时,由于在驻地网会大规模部署IAD 和智能终端,要求驻地网支持MPLS VPN的功能是不现实的,建议在城域网POP点或者 汇接点部署业务接入控制设备(service acc

6、ess control, SAC),快速收敛IAD和智能终端的 话务,对实时业务流进行过滤转发。3、IP承载网的组织3.1IP承载网的技术要求软交换的承载网可以分为3个层面:全国骨干网、城域网和驻地网。软交换对IP承载 网的要求是轻载、安全和有QoS保证。由于软交换网承载的实时会话型业务有别于传统的 In ter net业务,建议最好能单独建设1张全国IP骨干专网,要支持MPLSVPN的功能。城 域网比较复杂,根据目前运营商的思路,城域网是合一的,这就需要城域网具备业务分流的 能力。城域网技术主要可以分为4种:大型城域IP网:要求城域核心、汇聚层支持P/PE功能,可直接构建MPLSVPN;城

7、域内AG、SAC设备直接接入PE路由器,也可以通过传输网络或二层VLAN链路接入PE 设备;SS(软交换机)、SG(信令网关)和TG设备通过跨AS域实现MPLSVPN互通。小型城域IP网:原则上要求城域内设备支持MPLSVPN。对于不能支持的,至少边缘 层能够支持分布式PE的功能。纯二层以太城域网:AG、SAC接入的二层交换机设备必须支持VLAN的隔离,对于不 同的用户、业务流,通过划分不同的VLAN来隔离;城域网与骨干网PE设备之间通过 VLANtrunk方式互通,完成不同VLAN到不同VPN的VRF(VPN路由转发表)之间的关联, 实现到不同VPN的接入。MSTP城域网:AG、SAC直接通

8、过MSTP接入骨干网的PE设备,在PE设备上通过 不同的MSTP接入端口关联到不同VPNVRF上,实现VPN的接入。对于采用IAD接入的驻地网用户,要求其IAD设备能够支持软交换业务流量与普通 In ter net上网业务流量的不同标记;城域内的SAC设备要求能够识别其所控区域的IAD设 备的标记,进行业务的分流,将软交换业务流与In ter net业务流导入不同的网络。3.2IP承载网的QoSIP承载网的QoS问题是业界研究的热点,从目前的技术看,用IP网承载软交换实时 业务,在QoS上的办法不多。从可实施的角度看,也就是采取MPLSEXP的字段来实现业 务优先级的QoS保证。在IP承载网的

9、QoS问题上,IPTN提出加入一层承载控制层的办法, 来实现MPLSLSP的建立。采用这种方法面临着新的问题,从现行技术看,实现动态的LSP 的建立是不可能的,MPLSLSP的通道可以通过静态的方式建立,而未来软交换话务疏通要 求MPLS LSP全网状的连接,会严重制约着MPLS流量工程的实现。如何在IP网实现更 好的QoS,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3.3IP承载网的拓扑结构设计为了适应软交换业务承载,IP网的拓扑设计要求更倾向于可靠性。在实际设计时,应 考虑以下几点:对于链路考虑冗余,单节点采用双链路上联,一主一备,设置成不等值的。当主链路坏 了,可以采用链路倒换功能,快速切换到备份链路上来。小熊在线在节点内,考虑双路由设备设计,负载分担,当某一个设备宕机了,可以快速切换到另 一设备上。骨干网核心层设计,采用双平面设计思路,链路采用全网状连接。边缘层还是采用双归 属万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