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丰泽)创新创业园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09222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6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侨大学(丰泽)创新创业园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华侨大学(丰泽)创新创业园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华侨大学(丰泽)创新创业园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华侨大学(丰泽)创新创业园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华侨大学(丰泽)创新创业园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侨大学(丰泽)创新创业园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侨大学(丰泽)创新创业园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泉丰政综201699 号泉州市丰泽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华侨大学(丰泽)创新创业园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的通知各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单位: 现将华侨大学(丰泽)创新创业园建设规划及实施方 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泉州市丰泽区人民政府 2016 年 7月 13 日此件主动公开)华侨大学(丰泽)创新创业园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一、总体思路(一)充分依托华侨大学创新资源华侨大学(丰泽)创新创业园(以下简称“华创园”) 作为华侨大学和丰泽区政府联合共建的园区,其建设应充分 依托华侨大学创新资源,一方面园区建设优先采用华侨大学 自主创新产品及技术,融入华侨大学特色元素,如园区安防 监控、节能照明、智能 OA

2、系统等均优先采用华侨大学自有 技术,同时园区的咖啡、茶馆等休闲设施也优先选用华侨大 学的学生、教师、校友的项目;一方面大力支持华侨大学学 生、教师、校友等入驻华创园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充分发挥 华侨大学影响力,有效盘活华侨大学泉州、厦门两大校区, 以及校友、校董的创新资源,将华创园建设成为具有华侨大 学特色元素的品牌创新创业园。目前,华侨大学已有 18 支 大学生创业团队初步成型,创业项目包括网络科技、动漫体 感、园艺设计、文化创意、文体教育等,集科技型、商贸型 服务性于一体,同时已有20 多项教师项目意向入驻华创园, 覆盖材料、设计、旅游、生物医学等多个专业。(二)链接“泉州制造 2025”,

3、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泉州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典型城市,被确定为“中国制造 2025”的延伸和地区性示范。“泉州制造 2025”作为泉州市 制造业发展的十年战略性规划,将目标确定为:到 2025年, 泉州将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品牌之都、民营 经济创新发展之城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典范,跻身中国制造业 综合水平 10 强城市(不包括直辖市)之列。在此背景下, 华创园应全面整合泉州、福州、厦门等福建本地及北京及中 关村相关产业创新资源,打造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技 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集聚的科技创新中心,寻求 创新驱动新发展,通过重点解决创新能力提高、传统产业升 级、新兴产业培养、创新环境

4、优化等方面存在的战略性、全 局性问题,成为泉州市从创新源头推动“泉州制造2025”制 造强市战略、培育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本土企业创新产 出水平的重要支撑,推动泉州市构建结构优化、附加值高、 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三)顺应国家“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等重大发展战略2015 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 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 愿景与行动,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积 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争当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的“排头兵”、“试验田”。2015 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关 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

5、的意见,泉州 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创新 创业氛围浓厚。在此背景下,华创园的建设应依靠科技、人 才、项目、资金、文化等要素开展新一轮的创新创业,进一 步完善海外留学人员、港澳台侨、归国人员等各类国际人才 的创新创业服务,建设国际化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国际创新 资源为泉州建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服务。二、发展定位与目标(一)发展定位 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海西战略”以及“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立足于泉州市产业发展特 色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结合华侨大学教育教学资 源,将华创园的发展定位明确为:以充分整合华侨大学优势 科技创新资源、智力资源、

6、海外华侨资源为基础,以全面整 合福州、厦门等福建本地及北京及中关村相关产业创新资源 为手段,以服务泉州市及福建省的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 支撑海西战略、链接海丝之路为宗旨,将“华创园”建设成 为具备完善的教育研发、创业孵化、科技服务、居住及相关 配套等综合服务功能的创新社区面向区域发展需求的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基于创新社区的发展定位,华创园将实现以下三大功 能:一是,成为泉州市及福建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创 新社区将以华侨大学的创新创业资源为基点,充分连接泉州 本地、福州、厦门等周边地区及北京中关村的优质产业创新 资源,建设成为充满创业养分的创新池,通过创新池内资源 的合理配置及运用,成功培

7、育出一批优秀企业家,孵化出一 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项目和高成长性的明星企业,为 泉州市及福建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打造“对内融合、对外开放”的区域科技创新中 心。通过集聚华侨大学研发中心、研究院、科研人才等科研 资源,全面链接福州、厦门等福建本地及北京中关村的创新 研发资源,打造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技术中心、重点 实验室等研发机构集聚的科技创新中心。对内,通过各类活 动的举办,进一步增进不同领域、不同机构、不同项目之间 的沟通交流,以推动跨界融合并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 业态创新。对外,建立华创园内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与 市场的良性互动机制,推动科研机构联合企业共同开展

8、共性 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全面带动泉州市科 技创新,助推创业项目的成功孵化,成功项目将重点落地泉 州市国家高新区等重点园区,为泉州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 撑。三是,建设面向海外华侨的“全链条、全要素、开放共 赢”的国际化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从大学生创业基 地、众创空间到孵化器,全链条的孵化空间;匹配从行政、 政府、运营等基础服务,创业辅导、创业融资、创业交流、 市场推广等增值服务,到宿舍、食堂等生活配套服务的全要 素孵化服务体系;同时,发挥华侨大学港澳台侨资源丰富的 优势,进一步打通海外华侨华人在人才、技术、项目等优势 创新资源的对接渠道,建设面向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和 地

9、区的海外留学人员、港澳台侨、归国人员等各类国际人才 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国际创新资源为泉州建设 21 世纪海上 丝绸之路先行区服务。通过构建上述创业者、服务机构、资 金、技术、项目互通互联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致力于 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孵化优质创新成果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 平台。(二)发展目标1到2016 年年底。基本完成园区的基础建设以及装修 改造,初步完成园区内“协同创新中心”、“众创空间”、 “华创孵化平台”等功能性服务平台以及创业孵化公共服务 体系的建设。引进高校院所或企事业单位的实验室、工程技 术中心以及研发中心等高端研发机构不少于 10 个,吸引“创 客”团队数量不少于 20 个,引

10、进培育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不 少于 20 家,达到泉州“市级众创示范空间”、“市级科技 企业孵化器”以及福建“省级众创空间”的认定标准。2到2017 年年底。基本完成园区创业孵化公共服务体 系的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创业导师工作机制、科技中介服 务体系、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以及各类专业化的技术公共服务 平台,至少组建一支完成不低于 1000 万元的天使投资基金 或科技企业孵化资金。累计引进高校院所或企事业单位的实 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以及研发中心等高端研发机构不少于 15 个,累计吸引“创客”团队数量不少于 50 个,累计引进培 育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不少于 50 家,达到福建省“省级小微 企业创业基地”、“

11、省级互联网孵化器”、“省级科技企业 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的认定标准。3到2018 年年底。形成完善的可持续创新创业公共服 务体系,初步建设成为泉州市、福建省及海西地区知名的创 新社区。累计引进高校院所或企事业单位的实验室、工程技 术中心以及研发中心等高端研发机构不少于 20 个,累计吸 引“创客”数量不少于 100 个,累计引进培育初创期科技型 企业不少于 80 家,各类创新服务载体以及在孵企业使用的 场地(含公共服务场地)达 80%以上,达到教育部“国家级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科技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福建省和科技部的省部共建“海丝科技合作中心”的认定标 准。三、建设模式 根

12、据上述发展定位,结合华侨大学教育教学资源的实际 情况,明确“协同创新中心+众创空间+华创孵化平台”三位 一体的建设模式。(一)协同创新中心 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以“整合一批一流的高端研发机构, 聚集一批一流的高端人才,创造一批一流的科技成果”为发 展策略,集聚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 验室等研发机构及技术服务机构,推动其联合在孵企业、泉 州市科技企业共同开展战略研究和技术攻关,推动知识、技 术、产品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支撑泉州市产业转型升级。首先,集聚泉州市科研资源。一是,系统梳理华侨大学 研究院、产学研基地等资源,推动其在协同创新中心内积聚; 二是,对接泉州市院所、研究中心、企业技

13、术中心以及产业 技术创新联盟,推进其在中心建立分支机构或搭建公共技术 平台。其次,引进外省市科研资源。依托第三方机构,大力引 进北京及中关村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围绕创新设计、智能 制造、电子信息、互联网 +等产业领域,与本地高校院所优 势互补,在中心内设立分院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弥补短板 为在孵企业及泉州市科技企业提供研发服务,引导外地创新 资源服务泉州市的产业发展。第三,鼓励引进的高校院所联合本地院校、在孵企业以 及泉州市其他科技企业共同开展战略研究和技术攻关。瞄准 国外研究新进展,重点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 进行技术性战略布局;针对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问题、疑 难问题、技术改造等

14、需求,提供技术创新、技术升级整体性 解决方案。(二)众创空间众创空间为有创新想法、创业梦想的创客提供低成本、 便利化、全要素的专业化孵化服务,主要服务对象为华侨大 学学生、教师、校友。创业者不花“一分钱”,自带电脑即 可“拎包”入驻,免费享受工位、茶水、网络等物业服务, 法律咨询、财务顾问和知识产权咨询等专项服务,以及创业 辅导、投融资对接等增值服务。功能布局具体包括开放办公区、集中办公区、独立工作 室、交流活动区四部分。其中,开放办公区实行零门槛准入, 不固定工位,有创意有想法的华侨大学学生、教师及校友均 可来此办公;集中办公区设定评审机制,专家论证通过的项 目即可入驻;独立工作室针对有一定

15、基础的创业团队,为其 提供相对隔离的办公空间;交流活动区为半开放的场地,满 足创业者休息放松、头脑风暴、开展小型社交活动等需求。同时,在众创空间内搭建“3C教育平台”。致力于围绕 创意、创新、创业,以项目、活动为引导,教学与实践相结 合,探索新型的创业人才教育模式,帮助大学生学习创意创 新创业的知识、技能和理念,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造就新 一代的创新型人才。平台以培育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 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针对打算创业以及初创期的创 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 炼。平台以华侨大学等高校师资、领军企业内的行业专家、 北京创业教育资源为依托,开设系统的创新创业教

16、育课程, 根据创业的不同阶段,分别开设创业培训课程、创业进阶课 程、创业训练营和创业实践,打造全过程的创业培养链条。(三)华创孵化平台孵化平台主要面向成立初期的科技中小企业,为在孵企 业提供办公场地、创业培训、导师辅导、投资人对接、技术 指导、专业技术信息支持等服务。帮助企业收集各类科技信 息和市场情报,为企业生产、研发、市场营销、财务管理、 知识产权、标准化等提供全过程服务,协助高技术企业进行 产品和项目申报,协助企业研究发展模式和商业模式,全方 位立体培育初创期中小企业,主要帮助其快速度过从孵化到 加速发展的过渡期。四、运营模式(一)运营机制泉州市丰泽区政府、华侨大学、运营公司三方共同遵循“政府主导、企业服务,政策引导、市场推动”的基本原则 开展合作,推进园区的建设。具体运营机制如下:泉州市丰泽区政府负责推进园区场地的基础建设、改扩 建、基础装修和各类功能性、公共性服务平台的装修装饰(入 驻场地由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