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092133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厄运打不垮的信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评: 这是一节激情四射、震撼人心的课。陆老师凭着对文本深入透彻的解读,用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领着学生走进谈迁的内心世界,触摸主人公思想的深处,在与主人公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中,唱响了一曲由信念点燃的生命的壮歌。 整堂课以下几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 语言训练有情。 整堂课设计大气,教学内容以板块呈现,问题设计注意体现学科特点,将自主感悟与语言训练有机结合。尤其可贵的是在一次次听说读写的训练活动中,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使得学生能入情地思,动情地说,有感情地读。如:在回答 “为了完成国榷,谈迁熬红了双眼,熬白了头发,整整二十年的奋斗啊,可是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样的打击让他

2、(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透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时,学生的言语里饱含对谈迁的无比同情。再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谈迁的誓言吾手尚在,宁遂已乎!时,激情点拨:“这是坚定的声音”“这是不屈服的声音”“这是强者的心声”“这是向命运挑战的声音”学生全情投入,朗读一次比一次有力,语气一次比一次坚决。 二、 资料运用有效。 课中,陆老师在三处为学生提供了与文本水乳交融的补充材料:钱谦益被厄运击垮的反面事例,谈迁面对厄运不屈的誓言,谈迁重写国榷不畏艰辛、追求真实的两则故事。这三处课外资料的运用有效地拓展和补充了文本。学生在运用材料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中,

3、不仅积淀了语言,发展了语言能力,而且深入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为下文解读“信念”的精神内涵奠定了扎实的语言和情感基础,实现了对教材、课堂的超越。 三、 价值提升有度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文本内涵进行适度的提炼、延伸,能深化学生的认识,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但是对文本价值的提升一不小心就会走上“教师空洞说教,学生表决心、唱高调”的老路,既偏离语文学科特性,又达不到催生学生精神成长的目的。 在本课教学中,陆老师较好地把握了这个度,牢牢抓住文本的价值内涵,紧紧围绕“信念”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扣住具体的语言材料在想象、表达、朗读中感悟谈迁厄运打不垮的坚定信念。课堂临近尾声,教师用写“信念诗

4、”这一巧妙的设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多角度地感悟“信念”的无穷魅力和在实现人生理想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用课文中的人格魅力启迪学生的思想,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当学生走出课堂的时候,相信“信念”已经深深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将无声地化作学生一路前行、不畏挫折的动力源泉。谈迁的生活道路很简单,自幼家贫,刻录好学,博强闻记。一生未曾做官,靠替人抄写、代笔或作记室(秘书)来维护生活。用我现在的话说,是真正献身学术的人,自学成才,然后私人写史。不计报酬,不慕虚名,贫寒一生,活的很有骨气、很有节气、很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史家。 从头再来 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厄运不改男儿志, 厄运不改男儿志,拨云

5、见日美名传。 泣血丹心留青史。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吴江市屯村实小 计灵敏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第20课,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前后两次撰写明史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厄运中坚不可摧、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教学目标之二就是在阅读中感受文章中充分运用数据说明,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

6、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着这样的一个教学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从重点词语入手,抓准关键的语句,通过自主深入的阅读,引导学生读懂字里行间所表达的寓意和情感,充分体会出谈迁为了一个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在厄运的打击下不屈不挠,发奋努力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教学过程中主要的几个环节设计如下:一、借词入境,披文入情抓课题中的“厄运”一词,设计这样的阅读思考问题:“厄运”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的是谈迁遇上了怎样的不幸?从哪里看出“厄运”对谈迁造成的伤害是难以想象的严重?出示句子:20多

7、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一部书稿的失窃,为什么会对谈迁造成如此大的伤害?这是怎样的一部书稿呢?这一个环节,通过抓住一个关键词语“厄运”切入课文,既是课文的一个有效导入,借词入境,披文入情,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感受如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二、数字解读,感悟真情抓住课文中对国榷原稿的一段文字介绍中的一组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感受到20多年中,谈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20多年时间长,6次反复地查证、修改,50多岁

8、从30岁的青年写到了老年,400多万书稿的工程浩大,这每一字,每一句,都是谈迁一笔一划写出来的,这之中凝聚了他多少的心血啊!为什么谈迁能够花二十年的心血去完成这样的鸿篇巨制呢?信念!因为谈迁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朝编年史。谈迁正是靠着这坚定的信念,历经20多年奋斗,(这二十年是怎样奋斗的啊?)完成了国榷的编写。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对数字的研读,感受谈迁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将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其间,无怨无悔。通过研读课文,同样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字说明在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不可或缺的有效训练。三、画面赏析,入情入

9、境二十年心血一下化为乌有,这对于年老体弱的谈迁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这打击让谈迁寝食难安,伤心欲绝。“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为什么谈迁能够很快的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并且下决心开始从头撰写这部史书?因为他的心中有一个“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找一找,谈迁再次编写史书的几个画面,从这些画面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一种什么精神?画面一: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写出谈迁不怕苦,不怕累,只要所编写的明史“翔实可信”,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心甘情愿。想象“终日奔波”:清晨,凉气袭

10、人,当人们,谈迁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中午, ,当人们 ,谈迁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晚上, ,当人们 ,谈迁一袭破衫, 因为他的心中有一个“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画面二: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理解“奋笔疾书”。年老体弱的谈迁,怎么能有如此饱满的情绪,激昂的情感,去奋笔疾书呢?因为他的心中有一个“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为此,他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对两个足以让人感动之深的画面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赏析,体会出在一个坚定信念的结支撑下的谈迁,并没有被厄运打垮,他非常坚强。在此基

11、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入情入境的朗读,使学生的感情与融入到了文本的情景之中。四、总结课文,升华认识1、 认识新的国榷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谈迁能够在在他有生之年终于完成了这样一部可以使他名垂青史的明史巨著,因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中有一个“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立志编写一部内容翔实可信的明朝编年史。2、 升华认识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从谈迁的不幸和谈迁的成就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人生道路上,难免会有风浪,有坎坷,但是无论遇到怎样的不幸,只要具有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用坚定的信念来战胜一切困难,希望之光就一定能够驱散绝望之云。

12、这个环节是在学生充分读懂课文,理解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基础上的水到渠成的一个总结升华,应该是学生能够由衷而发的一种心声和情感的流露。师:为了比原来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谈迁付出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那么他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节,说说阅读的感受生:我从“四处寻访、广泛搜集”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出谈迁走过许多地方,吃了许多辛苦生:我从“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看出谈迁不怕苦、不怕累生;从“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知道谈迁岁数大了,他抓紧时间写作,和自己的生命抢时间生:谈迁穿着一袭破衫,可见他生活困难、十分清苦生:他面对孤灯,可能十分想念家人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谁来把课

13、文读一下生:有感情地读课文“经过四年多的努力诞生了”(音乐:二胡曲平湖秋月)师:谁再读(学生纷纷举手)师:举手的起立读生:配乐读课文(基本是全班同学)师:(音乐)据史料记载,在谈迁重写国榷的几年时间里,他先后寻访了173人次。也许,那是一个黄沙飞舞的早晨,他迎着黄沙;也许,那是一个烈日当空的中午,他顶着烈日;也许,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冒着风雪;也许,那一次他病了、累倒了,他带着病痛但是,他都站了起来,迎风沙,顶烈日,冒风雪,带伤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这样,一部史书诞生了(媒体影示句一)生:齐读师:读到这里,我想,这翔实、精彩的背后应该是生:辛劳生:委屈生:执着生:坚定 师:再读这句话生:齐读师:谈迁的故事深深地感染我们。我们在感动、钦佩的同时,一定会有很多的启迪,正如文章结尾所说(教师提示结尾,学生补充)师:让我们记住文章结尾这句话,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生:齐读结尾(起立)师:下课(根据录音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