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导学案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二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090059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导学案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教材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导学案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教材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导学案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导学案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主备: 审核:授课人: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学习重、难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光线对于 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 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 ,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

2、在,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 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 不同和 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例1: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呢? 总结:某处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与最小值最大值 最小值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总结:太阳直射的半球 ;太阳直射点向某半球移动,那个半球

3、(3)四季更替。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4)五带划分。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

4、、极夜现象。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12月22日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次年12月22日(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ABC D A直射点的季节移动ADCA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16某日,当整个西半球正好全球进入“夜半球”时,一艘科学考察船上的船员突然发现在烈日下,船上直立的桅杆的影子不见了。此时,印度半岛正值晴燥的热季,请回答:(1)这时,考察船所在的地理位置是 。(2)这时,北京时间是几月几日几时? 。(3)此时,为什么印度半岛出现晴燥的热季? 。 17、读右图”极地投影太阳光照图

5、”(虚线表示极圈和回归线,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反映的日期是 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abc是晨昏线,其中晨线为 段。E(3)此时A、B、D、E四地的地方时应是 、 、 、 。(4)此时A、E昼夜长短是A昼长 小时,E昼长 小时。(5)再过三个月,B地处在 季节。 一些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315题。18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A中亚 B西亚C东南亚 D南欧19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A滇 B湘C皖 D鄂20江苏某学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MON发生了小大小的变化。该月是()A3月 B6月C9 D12月学习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