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综治工作检查制度等(四篇).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089803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综治工作检查制度等(四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安全综治工作检查制度等(四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安全综治工作检查制度等(四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安全综治工作检查制度等(四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安全综治工作检查制度等(四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综治工作检查制度等(四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综治工作检查制度等(四篇).doc(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综治工作检查制度等安全生产检查制度1、坚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总院每年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及时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安全。2、安全大检查每季度开展一次,由院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参加,要深入地质勘查一线和室内工作场所,检查安全生产情况,发现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各部门及时定人、定时、定落实,认真整改,并将整改报告上报院安全生产委员会。3、项目部坚持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严禁违章作业;若解决不了,尽快上报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便及时进行处理。4、安全生产常抓不懈,院安委会成员要经常深入基层,随时检查各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情况;各项目部也要经常开展安全

2、生产自查活动,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将事故隐患消除,保障安全。5、建立和健全安全检查记录制度,每次检查都要记录在案,检查人员都要签字,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未及时整改的,检查人员有权拒绝签字,并勒令立即整改,同时上报院安全生产委员会。附件2: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地质行业的职业危害主要来自于作业环境、作业特点。地质行业工作属于高度流动、分散的野外作业,作业环境不确定,环境条件艰险、艰苦,经常远离人类聚集区,后勤保障相对困难,复杂的危害因素、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等直接危害野外地质作业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尤其是高原、荒漠、三江源地区。因此必须做好职业危害预防工作。一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地

3、质勘探工作野外作业、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以及职业健康要求。二基本预防措施1、每到一个工作区,应建立工作区安全档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伤害源,流行传染病种、疫情传染源,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交通状况。地质勘探并把工作区安全档案信息和预防措施及时向野外作业从业人员交底。2、为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从业人员配备野外生存指南、救生包,禁止采、食不识别的野菜、野果防止食物中毒。为艰险地区野外地质勘探项目组配备有效的无线电通讯设备,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3、禁止单人进行野外地质勘探作业,野外作

4、业人员应按约定时间和路线返回约定的营地。4、定期为野外地质勘探从业人员进行体检。保证野外地质勘探从业人员体质适应野外工作要求。5、为在疫源地区从事野外地质勘探工作的从业人员及时接种疫苗;为在传染病流行区从事野外地质勘探工作的从业人员及时注射预防针剂。6、进行野外地质勘探施工时,收集历年山洪和最高洪水水位资料,并采取防洪措施。7、在悬崖、陡坡进行地质勘探作业,应清除上部浮石;进行两层或多层地质勘探作业,上下层间应有安全防护设施,防止重物打击伤害。2m及以上高处作业,应系安全带,防止高空坠落。8、地质勘探设备、材料、工具、仪表和安全设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9、为防止电击伤害,

5、野外地质勘探电力线路应采用电缆。电缆应架空架设,电缆经过通道、设备处应增加防护套。野外地质勘探电器设备及其启动开关应安装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处。电器设备熔断丝规格应与设备功率相匹配,禁止使用铁、铝等其它金属丝代替熔断丝。10、野外电、气焊作业点与易燃、易爆物品应相距10m以上,以防发生火灾和爆炸。11、野外地质勘探高架设备应设臵避雷装臵。雷雨天气,禁止在树木下、山顶避雨。12、可能危及作业人员或他人人身安全的野外地质勘探作业,应设臵安全标志。13、地质勘探爆破作业,应遵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_)。14、地质勘探野外工作车辆,应具有良好越野性能,并在野外作业出队前进行车辆性能检测。野外工

6、作车辆驾驶员,应具有_万公里以上安全行车经历。三野外地质工作具体预防措施1、野外营地选择:(1)借住民房应进行消毒处理,并检查房屋周边环境、基础和结构。(2)野外营地应选择地面干燥、地势平坦、水源无污染背风场地。(3)挖掘锅灶或者设立厨房,应在营地下风侧,并距营地大于5m。(4)营地,应设排水沟,悬挂明显标志。(5)在林区、草原建造营地,应开辟防火道。2山区(雪地)作业:(1)每日出发前,应了解气候、行进路线、路况、作业区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情况。(2)在大于30的陡坡或者垂直的悬崖峭壁上作业,应使用保险绳、安全带。(3)山区(雪地)作业,两人间距离应不超出视线。(4)冰川、雪地作业,作业人员

7、应成对联结,彼此间距应不小于15m。(5)在雪崩危险带作业,每个行进小组应保持_人以内。(6)在雪线以上高原地区进行地质勘探作业,气温低于-30时应有防冻措施或停止作业。3林区作业:(1)在林区作业,应随时确定自己位臵,与其他作业人员保持联系。(2)在林区作业,生火时应有专人看守,禁止留下未熄灭的火堆。(3)在森林地区进行地质勘探作业,应遵守禁区防火规定。(4)林区出现火灾预兆时,应迅速撤离。林区发生火灾时,作业人员应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或者开辟不少于5m的防火线。4沙漠、荒漠地区作业:(1)作业人员应合理饮水。禁止未经检验饮用新发现水源水和未经消毒处理水。(2)发生沙尘暴时,作业人员应聚集在背

8、风处坐下,蒙头,戴护目镜或者把头低到膝部。5高原地区作业:(1)初入高原者,应逐级登高,减小劳动强度,逐步适应高原环境。高原作业,严禁饮酒。(2)艰险地区野外作业,应配备氧气袋(瓶)、防寒用品用具。(3)人均每日饮用水量,应不少于3.5l。6沼泽地区作业:(1)在沼泽地区作业,应佩戴黑绢网、皮手套,扎紧袖口和裤脚。(2)在沼泽地行走,应随身携带探测棒。(3)植物覆盖的沼泽地段、浮动草地、沼泽深坑地段,应绕道通行,标识已知危险区。(4)在沼泽地区作业,应配备救生用品、用具。7水系地区作业:(1)水上地质勘探作业,应配备水上救生器具。(2)每天应对船和水上救生装备进行检查。(3)徒步涉水河流,水深

9、应小于0.7m,流速小于3m/s,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8岩溶发育地区及旧矿、老窿地区作业:(1)调查、进入旧矿老井、老窿、竖井、探井、探槽,应预先了解有关情况,采取通风措施,并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2)在垂直、陡斜的旧井壁上取样,应设臵绞车升降作业台或者吊桶。(3)洞穴调查作业,洞口应预留人员,进洞人员应采取安全措施。9特种矿产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1)在放射性异常地区作业,应进行辐射强度和铀、镭、钍、氡浓度检测,采取防护措施。(2)放射性异常矿体露头取样,应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尽量减少取样作业时间。井下作业应佩戴个人剂量计,限额作业时间。(3)放射性标本、样品应及时放入矿样袋,按规定地

10、点存放、处理。(4)气体矿产取样,应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5)地下高温热水取样,应采取防护措施。四地质实验室工作1、基本要求(1)在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采取良好的通风、排水、防震、降低噪声等措施。并保证排放“三废”物质浓度在国家允许范围之内。(2)在产生_光及等射线的场所,要有良好的屏蔽措施。(3)车间内禁止进食、吸烟、加工和存放食物,非工作用品不准存放在车间。(4)对照明用电和生产用电线路严格分开,合理分配各车间用电,保证各机电仪器设备不超负荷运行,并定期检查;所有电器和仪器均有接地装臵,并保持插头、插座周围干燥清洁。在高温电炉等电器设备中取出或放入物品时,须切断电源;金属器皿需加热时隔

11、垫耐火盘或石棉板等绝缘耐火材料;进行高频、高压带电操作时,遵守有关规程。(5)碎样、选矿,缩分、切磨片等粉尘作业在通风柜(罩)内或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和降尘措施条件下进行,全面贯彻风、水、密、护、管、查综合降生除尘措施,搞好粉尘的净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对加工场所每季检测一次,若检测结果达不到防尘要求,及时整治。废弃的矿样作为工业垃圾在指定的地点处理。2危险物品的存放管理(1)危险物存放仓库必须符合防火、防潮、防震,通风等的要求,库内要阴凉,照明要完好,要有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入口。仓库内严禁烤火取暖、吸烟和使用明火,库内不许分装有毒化学药品,以原包装发放。(2)易燃品、易爆品、有毒品、氧化剂、腐蚀剂

12、、压缩式、液化气体,应分库存放,保存在作业场所的液体易燃等危险品不得过多,以一周需用量为宜;剧毒物品应存放于保险柜中,专人保管,审批使用,登记用量,防止失窃;高剂量放射性药品和标准源,应在铅室中存放,禁止开放状态存放。(3)危险物品入库前,必须检查登记,发放时按最低用量发放,并进行登记,库存物品应定期检查,帐物相符。(4)存放危险品的仓库,应按有关规定配备消防设施和通讯报警装臵。3、危险物品的使用(1)取用药品或吸取酸、碱、有毒、放射性溶剂及有机溶剂时,必须用专用工具或器械;严禁用口吮吸,启开易挥发性试剂时,瓶上应朝向通风柜内。(2)使用高氯酸,过氧化物等强氧化剂时,不得和有机溶剂接触,以防着

13、火。(3)操作有机溶液须在通风条件良好时进行,远离火种,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用明火直接加热有机溶剂。(4)操作氢化物时必须戴口罩、橡皮手套,严防溅洒沾污。(5)测汞车间必须设臵局部排风罩,排风罩装在接近地面处,排风管应高出屋面。(6)稀释时放出大量热的酸、碱操作时,必须边搅拌,边将酸(碱)倒入有凉水的耐热器皿中稀释。(7)禁止使用没有标签说明的药品利试剂。(8)搬运大瓶酸、碱等腐蚀性液体时,查看容器有无裂纹及外包装是否牢固。从大容器分装时,10kg以上的玻璃容器不准用手扶持倾倒。(9)矿物熔样和酸溶加热必须在通风良好及通风柜中进行,在熔(溶)完毕前,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其岗位。(10)在洗涤玻璃

14、器皿时,预防玻璃碎片划破皮肤。(11)使用汞的实验台应备有特殊设施捕收洒出的汞。4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的管理(1)装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钢瓶,均应有明显的标志。并存放在安全阴凉的地方,不得放在过道或人群较多的地方。不同性质的气瓶不得存放在一起。(2)氧气瓶不得与油脂接触,开启工具不得粘有油污。(3)乙炔钢瓶要有防回火装臵。(4)使用一氧化氮气体必须在通风条件下进行。(5)高压气瓶和压力容器的使用、运输和储存,必须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规程执行。5放射性防护(1)凡从事_射线分析和放射性矿石制样,分析测试、鉴定和选冶试验等,均应按国家颁发的有关射性工作安全卫生防护规定执行。(2)凡产生放射性粉尘、气溶

15、胶和其它有害气体的地面作业场所,应配备必要的通风及净化过滤装臵。(3)有放射性的矿样、选冶尾砂、废物和污染物,不得随意处臵。6环境管理(1)要建立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检查制度,排出的“三废”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严禁任意排放或渗漏。尽可能回收“三废”。对实验室周围的水、大气等要进行定期监测。(2)大量有机溶剂废液不得倒入下水道,7机电仪器的管理(1)机电仪器必须按有关规程要求安装,并便于使用保养和检修。(2)使用精密仪器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方能上岗。精密仪器需由专人保管,建立使用登记制度,发生故障应及时向主管人员报告,不得擅自拆修。(3)产生射线机电磁辐射的仪器设备,必须有可靠的防护装臵,严格按规程操作。(4)各大型精密仪器和机电设备的购买,需安全管理人员严把安全质量关。附件3: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一、院级安全生产教育由院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重点进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安全规程、劳动保护知识、典型事故教训等的教育。二、新进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工作。对于特种工种,必须参加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禁止上岗作业。三、项目部安全生产教育由本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院安全员组织,结合项目工作的实际特点,进行安全思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