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曹刿论战教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089130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7曹刿论战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7曹刿论战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7曹刿论战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7曹刿论战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7曹刿论战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7曹刿论战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曹刿论战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曹刿论战课型讲读课教者王俊教学目的与要求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3.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问题与情境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一.复习导入1.文学常识关于左传2.重点文言字词的积累二研习课文(一)整体感知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2.思考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对于这场战役,曹刿是从哪些方面“论”的?(2)课

2、文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二)分析第一自然段,论战前准备体会曹刿的远谋。(出示课件)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讨论下列问题: (1)曹刿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请见的?(2)他为什么要“请见”? (3) 对“何以战?”一问,鲁庄公提出哪三个条件?分别是对谁而言的?曹刿的态度怎样?(引出作战的先决条件取信于民)(三)分析第二自然段,战中指挥体会曹刿的远谋。1.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2.讨论以下问题:(出示课件) (1)在战中,面对战场形势曹刿和鲁庄公分别做出了哪些决策?(2)曹刿的决策对战争的结果起到了一个怎样的作用?3.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四)分析第三自然段,在战胜原因中体会曹刿的远谋。

3、1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以下问题: (1)曹刿为什么要在“齐人三鼓”后,才曰“可(鼓)矣”?(2)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他看到了什么?3.归纳曹刿的“远谋”,对比中体会鲁庄公的“鄙”。(五)探究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1古人记叙这场战争,用“齐鲁长勺之战”为题,而后人却改用“曹刿论战”为题,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动?2本文记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三.小结: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填空。(出示课件)四.作业:(1)口头作业:理解背诵课文(2)书面练习:作文题目:我心目中的曹刿形象要求:围绕课文,发挥想像;300字以上。(3)知识迁移:想想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例,并互相交流板书设计; 曹刿论战 战前 取信于民 远谋 战中 把握战机 战后 分析胜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