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处理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087475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处理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处理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处理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处理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处理方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延吉中环路三期工程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延吉中环路三期工程主体已经通车,目前仅剩余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尾留工程。由于去年的工程工期短,任务重。在沥青面层施工时,已进入低温季节。由于施工现场受温度影响,给沥青面层施工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沥青面层在低温环境下施工后,很快进入了冬歇期。经过一个冻融期作用,使原本在低温环境下完成的沥青路面,出现了诸如裂缝、松散、坑槽等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现象。针对以上病害现象,项目部已成立了以项目总工为首的沥青路面病害处理小组,由专人负责沥青路面的善后处理工作。经过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特此制定了延吉中环路三期工程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作为沥青路面病害处理的施工指导。现场的沥

2、青路面主要存在裂缝、松散、坑槽三种病害现象,下面分别对此三种病害的成因及处理方式做详细介绍。一、横向裂缝1、横向裂缝现象的成因: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收缩引起的裂缝的主要原因。沥青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材料。在去年沥青路面施工时,由于温度较低,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温度迅速下降,使沥青表面逐渐变硬变脆,并发生收缩变形。当收缩拉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沥青路面表面就会被拉裂,并逐步向下发展,形成上宽下窄的横向裂缝。2、对横向裂缝的处理方法:(1)针对上述裂缝现象,如裂缝宽度在3mm以下,可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净尘土后,采用热沥青封堵。如缝宽在3mm以上,则需沿横缝两侧各10cm范

3、围开槽,挖除沥青上面层,然后沿裂缝加铺玻璃格栅,而后在其周围及底面上喷洒乳化沥青粘层油,使玻璃格栅能够黏贴在底层上。继而采用细粒式(AC-10)热拌沥青混合料填补,填补高度应略高于原有地面高度,以保证压实效果。填补后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并采用热沥青灌缝封口。二、离析、松散:1、离析、松散现象的成因:沥青混凝土的最佳时间是夏季高温季节。由于去年大规模沥青路面施工在11月份,现场温度较低,按照规定已经不能进行沥青混凝土摊铺作业。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下,导致运输车车厢内沥青混凝土表面温度迅速下降,进而导致沥青的粘附性下降,形成“硬壳”。这样的沥青混凝土摊铺后,碾压时很难达到密实要求,且整体强度降低。

4、再行车荷载和冬春季节交替时反复冻融的作用下,路面表现出离析、松散的病害现象。2、对离析、松散现象的处理方法:对于松散现象面积较小的破损区域,将离析、松散的区域切割成规则的形状,然后由人工用风镐将该区域内的上面层沥青全部挖出,然后在其周围及底面上喷洒乳化沥青粘层油,采用细粒式(AC-10)热拌沥青混合料人工摊铺、整平,采用双钢轮压路机沿纵向碾压,第一遍往返静压,第二遍往返振压,以后反复静压,达到密实效果。若面积较大,则采用铣刨机将破损区域刨铣干净,然后用鼓风机强力清扫。在干净的底面上喷洒乳化沥青粘层油,采用细粒式(AC-10)热拌沥青混合料人工摊铺、整平,采用双钢轮压路机沿纵向碾压,第一遍往返静

5、压,第二遍往返振压,以后反复静压,达到密实效果。压实完毕后对四周采用热沥青灌缝封口。三、坑槽1、坑槽的成因:由于低温施工,使沥青路面形成离析、松散现象。经过车辆冲击荷载、轮胎吸附、春季冻融等多方面作用,使离析、松散现象进一步加剧,形成坑槽。2、对坑槽现象的处理方法:针对上述坑槽成因,一般可认为基层完好,不需要对基层特殊处理。仅对面层有坑槽的区域修补即可。具体修补方法与技术要求如下:1、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划出所需修补坑槽的轮廓线。2、沿所划轮廓线开凿至坑底稳定部分,其深度不得小于原坑槽的最大深度。3、清除槽底、槽壁的松动部分及灰尘、杂物,并涂刷粘层沥青。(坑槽底部与四周涂满)。4、填入沥青混合料(AC-10)并整平。新填补的部分应略高于原路面。5、采用双钢轮压路机沿纵向碾压,第一遍往返静压,第二遍往返振压,以后反复静压,达到密实效果。如果坑槽较深(7cm以上),应将沥青混合料分两次摊铺和压实。6、压实完毕后对四周进行沥青灌缝封口。7、坑槽内有水时,先将坑槽内的积水清理干净,再用喷灯烤干。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