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085917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上册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上册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就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以“快乐大闯关”的形式走进古诗大观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一些古诗。(板书课题:古诗复习课)本册课文我们一共学习了几首古诗?是哪几首?2、学生回答,板书诗题,学生背诵。 二、进入闯关现在我们要一起进得古诗闯关,在闯关过程中,同一组的每一个同学都要积极参与,为本组争荣誉。现在,我们开始进入第一关。(一)、第一关:诗人和作品,连一连。1、师:有一天,陆游、苏轼、孟浩然、李白、王维几位诗人,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诗评会进行交流,可是工作人员把他们的作

2、品调乱了,你能不能帮它们找回自己的主人?2、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这几位诗人的其它作品吗?想一想,背出来。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对古诗的积累。(二)、第二关:古诗朗读,读一读。 1、师:学习古诗不仅能得到美的享受,还能提高习作水平呢!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偷”诵读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2、师:诵读古诗有什么要求呢?(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同时还要注意停顿。老师朗诵题西林壁体会应该如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诵读第三关:古诗种类,分一分。师:如果你将这五首古诗分类,你会怎样分?结合诗中的句子意思(本学期学书本上的古诗) 引导学生分为:1、写景中蕴涵着

3、人生的哲理或者。 (游山西村题西林壁)2、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3、山村风光(过故人庄)师:你还知道关于这几类诗的其他诗或古诗除了分这几类还可以有什么种类呢?(比比看哪个小组说得多)朝代、字数上面(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四)、第四关:古诗意思,说一说。1、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我们诵读古诗的目的,就是为了理解诗意。(指名回答,老师板书:理解感悟。) 2、师:下面来比一比对这些古诗的理解感悟。 说说下面这些诗句的意思:(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4)不识庐山真面目

4、,只缘身在此山中。(5)劝君更尽一杯洒,西出阳关无故人。3、讨论交流理解感悟的方法。(五)、第五关:古诗默写,默一默。1、请默写一首你能全部写正确的古诗词。2、检查古诗词的默写情况。3、实物投影部分学生的默写。教师讲解学生在默写经常容易出错的字。4、表扬、订正。(六)、第六关:古诗借鉴,用一用。教师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情境想起相应的诗句,或者在习作中巧妙地运用都是合理的借鉴运用。 (1) 在下列情境中,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些诗句?(指名回答) 俗话说:“当局者迷。”在题西林壁中的哪一句说明了这个道理?请写在横线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一天,我在做一道应用题时,尽管不断思考,反复计

5、算,还是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老师看见了,给了我提示后,我很快就解出了这算难题。”这真是应了游山西村中的一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清风拂面,不由撩起我思乡的情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人们赞美小草,赞美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常常引用白居易的哪一句诗呢?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明是个顽皮的孩子,六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用唐代诗人李绅的诗句来教导我们,你知道他是怎样教导我们的吗?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 在自己的习作中,你巧妙运用过哪些诗句?(指名交流)2、总结 老师总结:经过六次闯关之后,六个小组旗鼓相当,不分上下。同学们,掌握一定量的古诗词,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文学修养,丰富语言表达。同学们,通过共同闯关复习,老师觉得大家对所学的古诗掌握得都不错,不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而且能理解领悟和借鉴运用,真了不起!让我们再一起高喊我们的口号:“古诗知识,我能行!”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